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息羽听雪 >> 名家视点 >> 正文

《西夏的苍狼》与女性觉醒:雪漠笔下的精神突围与性别救赎

2025-10-28 22:5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雷池 浏览:6377

《西夏的苍狼》与女性觉醒:雪漠笔下的精神突围与性别救赎

\雷池

1 从大漠到都市:雪漠笔下的女性苦难谱系

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西部作家雪漠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谱系。从早期“大漠三部曲”中沙湾女性的血泪悲歌,到《西夏的苍狼》中都市女性紫晓的精神觉醒,雪漠完成了一次对女性命运的深刻重构。在《大漠祭》《猎原》《白虎关》构成的苦难叙事三部曲中,莹儿、兰兰、月儿等西部乡村女性被囚禁在“磨盘世界”的宿命里:莹儿为兄长换亲牺牲爱情,嫁给性无能的憨头;兰兰因无法生育儿子遭受家暴;月儿进城求生却染上梅毒自焚沙漠。这些女性形象构成了一部沉重的西部女性受难史,她们如雪漠所言:“在不知不觉中,属于女孩最优秀的东西消失了......麻木,世故,迟钝,撒泼,蓬头垢面,鸡皮鹤发,终成一堆白骨。”

当雪漠的笔触从大漠转向都市,《西夏的苍狼》中的女主人公紫晓呈现了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这位生活在深圳的现代女性,表面拥有莹儿们梦寐以求的物质条件——优渥的生活环境、自由的行动权利、独立的经济能力。然而小说开篇就揭示了她华丽的囚笼本质:“常昊对紫晓的控制,大多是通过电话实施的。他老是以爱的名义打电话,监督她的去向......开始的时候,紫晓真的将它当成了爱。后来,她终于发现,这仅仅是一种控制她的借口。”紫晓的困境代表了当代女性的精神困境:当外在的封建枷锁被解除,一种以“爱”为名的精神奴役成为新的牢笼。这种控制如此隐蔽,以至于受害者误将枷锁当作珍宝,正如雪漠在访谈中指出的:“这个时代,女人如果不是被男人控制,便是被社会和欲望所控制,所有的控制本质上都一样,都是在扼杀她心灵的自主。”

表:雪漠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

1754227944497

 紫晓的觉醒之路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于她突破了雪漠此前作品中女性必死的宿命逻辑。莹儿们以自杀终结苦难(莹儿穿嫁衣吞鸦片、月儿自焚沙漠),紫晓则选择以出走开启新生;前者受困于物质贫困与肉体暴力,后者搏斗于精神奴役与存在虚无;前者的反抗是毁灭性的,后者的觉醒则是建设性的。这种转变印证了雪漠创作哲学的进化:“当我们告别过去时,都可能成为新新人类。”紫晓这一形象,既是雪漠对早期女性书写的超越,也是对中国文学中女性觉醒主题的深化。

2 紫晓的双重觉醒:心灵革命与身体突围

紫晓的觉醒不是顿悟式的奇迹,而是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内在蜕变。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女性精神成长史诗。

2.1 觉醒的萌芽:现代性困局中的存在焦虑

紫晓的觉醒始于一种难以名状的精神空虚。她发现自己陷入“快乐悖论”:“拥有了许多钱的她并不快乐......快乐就像莲花上的露珠,虽然很美,但无论如何小心地守候,它总是会不翼而飞的。”这种空虚感在消费主义盛行的都市背景下尤为尖锐。当她在东莞街头看到“一对很丑的男女乞丐忘情地看着对方,让着一个讨来的粽子”时,她突然意识到:“幸福与财富无关。当窗外一个拾粪老汉躺在地上头枕土坯香甜地扯起鼾声时,屋里的胖子富翁却懊恼地在席梦思上翻来滚去。很难说后者比前者幸福。”这一顿悟解构了物质主义神话,成为觉醒的起点。

紫晓的焦虑还表现为空间压抑症候。东莞这个工业城市在小说中被描绘成精神荒原:芭比娃娃生产线的流水线场景让叙述者灵非产生“人类也会从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的恐惧。这种机械复制的生产模式成为现代人异化的隐喻。更吊诡的是,紫晓在离开西部后,“在深夜里听到狼嚎声。东莞想来是没狼的。那么,她听到的狼嚎声,只能出自她的心灵”。这种幻听现象象征着她被都市文明压抑的原始本能正在苏醒,为后续的西部朝圣埋下伏笔。

2.2 心灵觉醒:从“女儿心”激活到信仰重构

紫晓觉醒的关键转折是与黑歌手的相遇。这个来自西部的神秘男子,以《娑萨朗》史诗吟唱唤醒了她沉睡的“女儿心”。雪漠在访谈中解释:“激活可以理解为相应。女儿心仅仅是一种象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唤醒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复苏——紫晓开始质疑被常昊包装为“爱”的精神控制,重新审视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西部大地上,紫晓经历了三重精神洗礼:

苍狼野性的震撼:目睹獒犬搏斗时,“公獒头大如斗,强劲的肉棱在肩背上滚动着,充盈着原始的力。它的神韵里充满了她向往的辽阔和壮美”。这种未被现代文明驯化的野性生命力,与她被精致规训的都市生活形成强烈反差。

黑歌手的精神启迪:黑歌手告诉她:“生存的问题解决之后,快乐取决于心灵的明白和自主。当你的心灵强大到外物不能左右它时,你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这一观点直指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核心。

娑萨朗信仰的召唤:娑萨朗作为小说中的终极精神净土,既是地理概念更是心灵隐喻。紫晓发现“这个时代正在消逝的很多精神方面的东西,都仍然隐藏在那片陌生的、厚重的西部大地上”。对娑萨朗的追寻成为她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动力。

2.3 身体突围:从出走到朝圣

觉醒不仅发生在心灵层面,更需要身体的实践。紫晓的突围经历了两次出走:

第一次是从常昊控制下的物理逃离。她毅然离开婚姻牢笼,这一行为在当时“在家族和父亲的单位,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但雪漠赋予这次出走更深层的意义:“所有的生命过程,都不过是记忆而已。这成为她后来的一种人生哲学,在这种哲学的观照下,许多执著就消失了。”通过解构“永恒”的幻觉,紫晓获得行动的自由。

第二次是向西部的精神朝圣。与黑歌手一同寻找娑萨朗的旅程,成为紫晓新生的仪式。值得注意的是,雪漠强调紫晓的朝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选对了方向,并不意味着到达了目的地。紫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她已经告别了过去...有了一个能够实现升华和超越的契机。”这种开放式的成长叙事,打破了传统女性角色“大团圆”或“悲剧”的二元结局。

表:紫晓的觉醒历程

1754228124563

 3 苍狼与黑歌手:女性觉醒的催化剂与精神图腾

在紫晓的觉醒历程中,苍狼与黑歌手不仅是关键情节元素,更是承载深刻象征意义的精神图腾。理解这两个意象的隐喻功能,是解读小说女性觉醒主题的关键。

3.1 苍狼:野性生命力的现代救赎

雪漠笔下的苍狼被赋予独特的精神内涵:“苍狼不是狼,而是一种西夏时期在祁连山上繁衍下来的狗。它代表了一种包容的文化,承载了一种大善的精神。”这种生物在小说中具有双重象征:

未被异化的生命力: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里的男人已越来越不像男人,他们已成了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微不足道的小部件”。苍狼所代表的野性、力量与自由,成为对抗人性异化的精神资源。紫晓“一看到那野性十足的苍狼,马上就被那野性征服了”,本质上是被自己内心压抑的本真状态所吸引。

文化传承的载体:“西夏文化中有一种野性活力的东西,它爱护自然,崇尚自然之美,就像苍狼的基因一样,千年来一脉相承”。雪漠通过苍狼将西部精神具象化,使其成为可供现代人感知、触摸的文化符号。

尤为深刻的是,苍狼的失踪成为紫晓觉醒的契机。西部狗王偷走苍狼的理由发人深省:“因为狗王觉得,苍狼应该自由地留在西部大地上,繁殖更多具有阳刚之气的苍狼,而不应该堕落为一个城市女人的玩物。”这一情节暗喻精神价值在消费时代的困境——当一切都被商品化,连野性也要沦为都市人的收藏品。紫晓对苍狼的寻觅,由此升华为对自我本真状态的追寻。

3.2 黑歌手:西部精神的化身

黑歌手这一角色超越了传统爱情小说中的男主角定位,雪漠坦言:“黑歌手是西部文化中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等诸多东西的一个综合体。”他的核心功能体现在三方面:

文化媒介者:通过吟唱《娑萨朗》史诗(雪漠创造的心灵史诗),他将西部文化的精髓传递给紫晓。这种传递不是知识灌输,而是“激活”与“共振”,正如雪漠所说:“紫晓与黑歌手相遇,从而激活了‘女儿心’...因相应而产生共振。”

信仰启蒙者:黑歌手没有将紫晓变为宗教信徒,而是引导她获得心灵自主的力量。紫晓“对宗教还保持着警惕。她发现,许许多多自命为教徒的人,虽然能说一些很高尚的话,但一旦做起事来,却总是贪欲熏心。她仅仅是喜欢那属于生命科学的瑜伽”。这种去宗教化的灵性启蒙,体现了觉醒的独立精神。

性别关系的重构者:与常昊的控制型爱欲不同,黑歌手与紫晓的关系建立在精神平等基础上。雪漠强调:“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他们,而是我的思想、我对西部文化的思考,以及我称之为超越、向往或是寻觅的许多东西。”这种去中心化的关系模式,打破了传统爱情叙事中男性拯救女性的俗套。

3.3 两种文化的创造性交融

紫晓与黑歌手的关系,隐喻着东西部文化的对话与融合。雪漠在博客中阐释:“紫晓代表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当她的这种灵性,与黑歌手那股深沉、厚重的生命力量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更加完美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唤醒现代人心灵当中缺失的一种原始情感。”这种交融不是简单的文化嫁接,而是通过女性觉醒这一媒介实现的创造性转化。

紫晓的南方背景赋予她开放、灵动的现代视野;黑歌手的西部根基则提供精神深度与文化厚度。两者的相遇,使西部文化获得现代表达,使都市精神找到根基,而紫晓的觉醒正是这一创造性转化的生动体现。

4 女性觉醒的文学密码与哲学维度

雪漠在《西夏的苍狼》中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叙事语法,使女性觉醒主题获得深刻的哲学意蕴。这种创作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4.1 双重时空叙事中的精神互文

小说采用时空交错的复调结构:一条线索是西夏时期黑将军寻找娑萨朗的历史传奇;另一条是当代紫晓的觉醒之旅。两条线索通过“苍狼”意象神秘联结,形成深刻的精神互文:

古今追寻者的对话:黑将军在王朝覆灭后寻找永恒净土,紫晓在精神危机中寻找生命意义,两者都是“灵魂对终极归宿的渴望”7。这种结构暗示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超越时代局限。

灵性现实的建构:雪漠创造性地融合历史传说、宗教玄思与现代心理,形成“灵性现实主义”风格。苍狼穿越古今的神秘能力,紫晓与黑歌手的心灵感应,都指向超越物理时空的灵性维度。这种叙事实验为女性觉醒提供了更辽阔的精神场域。

雪漠在博客中阐释这种设计的哲学意图:“《西夏的苍狼》跟《西夏咒》不太一样,它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它以灵魂的流淌为主。其中包括了南方女子的心灵流淌,也包括了西部歌手的心灵流淌...无数个灵魂,在这部小说里歌唱,于是构成了一部灵魂的交响乐。”正是这种灵魂交响,使紫晓的个体觉醒获得普遍意义。

4.2 “娑萨朗”作为女性觉醒的终极隐喻

“娑萨朗”这一虚构的圣地,是小说最核心的精神密码。雪漠赋予它多重象征:

超越二元的自由境界:娑萨朗代表超越生死、古今、苦乐等二元对立的终极实在。紫晓对娑萨朗的追寻,本质上是对心灵自由的求索。当常昊以爱之名禁锢她时,娑萨朗成为精神自由的象征符号。

女性自主的圣地:在西部传说中,娑萨朗由女性守护者传承。这一设定暗合女性作为灵性传承者的主题。紫晓最终选择的朝圣之路,可视为对女性精神谱系的回归。

动态的精神旅程:雪漠强调:“选对了方向,并不意味着到达了目的地”。这种开放性使娑萨朗避免成为静态乌托邦,而保持为永恒的追寻过程。紫晓的觉醒因此成为持续自我超越的进行时。

4.3 觉醒哲学的当代启示

《西夏的苍狼》通过紫晓的觉醒历程,提出了一套应对现代性困境的哲学方案:

选择创造命运:“社会是一个大杂院,有着无穷的可能性,每个人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从本质上看,都源于他自己的选择。”这一观点赋予女性改变命运的主体性力量。

灵与肉的辩证统一:紫晓的觉醒既有瑜伽修行带来的身体觉醒(“安住于自己的心性之中”),又有精神层面的信仰重构。这种身心整合的觉醒模式,超越了传统灵肉二元论。

小爱向大爱的升华:雪漠认为:“信仰与爱并不冲突...区别仅仅在于,有的人只懂一种小爱,就是对情人、亲友的那种爱,而成就者却拥有一种大爱,一种能够遍及一切的爱。”紫晓从个人情感困境走向对娑萨朗的追寻,正是小爱向大爱升华的象征。

5 从沙湾到娑萨朗:《西夏的苍狼》的文学史意义

《西夏的苍狼》在雪漠创作谱系乃至中国当代文学中,标志着女性书写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的文学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5.1 西部女性书写的革命性突破

与“大漠三部曲”中沙湾女性的悲剧宿命相比,紫晓的形象实现了三重超越:

从被动受难到主动突围:莹儿们被贫困和男权压垮,紫晓则主动挣脱精神枷锁。这种转变使西部女性从“被看的客体”成为“行动的主体”。

从身体毁灭到精神重生:早期女性多以死亡告终(莹儿自杀、月儿自焚),紫晓则通过朝圣获得新生。雪漠将女性结局从悲剧性升华转换为开放性成长,体现创作理念的进化。

从地域符号到普世象征:紫晓虽与西部精神相遇,但她本质是现代都市女性的镜像。通过这个角色,雪漠将西部女性主题提升为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普遍观照。

雪漠曾坦言:“凉州女人都是很好的母亲、妻子,但她们不一定是好女人。因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已经扼杀了她们身上最美的女儿性...你在我的作品中读到的那种美好形象,实际上是我对女性的一种向往。”紫晓正是这种文学理想的完美呈现——她既保有“女儿的浪漫、纯真”,又具备“成熟女性的担当与奉献”,是雪漠对理想女性的一次文学重构。

5.2 当代中国女性书写的独特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谱系中,《西夏的苍狼》提供了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觉醒路径:

超越身体写作的灵性维度:雪漠将女性觉醒提升到灵性成长的高度。紫晓的瑜伽修行、朝圣之旅,开辟了身体与灵性整合的新路径。

重构性别关系的文化资源:不同于都市女性主义的个人主义倾向,雪漠让紫晓从西部文化汲取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寻根模式,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本土化的精神资源。

信仰与女性主义的创造性融合:小说大胆探讨宗教信仰对女性解放的价值,但避免陷入宗教教条。紫晓对宗教保持警惕,她的觉醒本质是获得心灵自主,而非皈依某种教派。

5.3 精神救赎书写的性别视野

《西夏的苍狼》通过女性视角重构了精神救赎主题:

女性作为灵性传承者:在西部传说中,娑萨朗由女性守护者传承。紫晓对娑萨朗的追寻,暗合女性作为灵性传承者的主题,这一设定颠覆了传统救赎叙事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母性原型的创造性转化:苍狼作为生命力的象征,与母性创造本源暗合。紫晓被苍狼吸引,可视为对母性原型的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回到传统母职,而是唤醒生命本源的力量。

爱的哲学的升华:雪漠通过紫晓的觉醒提出:“真爱是奉献,是无私,是多替他人着想”。这种爱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心灵自由基础上的主动给予,重构了女性与爱的哲学关系。

结语:永恒的朝圣路

在《西夏的苍狼》的结尾,紫晓踏上了寻找娑萨朗的旅程。这个开放式的结局,象征着女性觉醒是永恒的进行时。雪漠拒绝给出廉价的救赎承诺,而是清醒地指出:“紫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未完成性,正是小说最深刻的现代性启示——在这个信仰坍塌、价值混乱的时代,觉醒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救赎不在远方而在追寻本身。

紫晓从东莞到西部的朝圣之旅,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隐喻:当物质丰裕带来的是精神贫血,当个性解放陷入新的奴役形式,现代人需要一场紫晓式的精神突围。《西夏的苍狼》的价值,不仅在于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觉醒女性形象,更在于它为我们时代的灵魂困境提供了雪漠式的解答——通过激活内心深处的“苍狼”,重拾被现代文明压抑的生命野性;通过建构个人的“娑萨朗”,在价值虚无中重建精神家园。

在雪漠的文学世界中,紫晓的觉醒之路最终超越了性别范畴,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寓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歌手’,都有自己的‘娑萨朗’,都有自己的‘上帝’。”《西夏的苍狼》由此完成了从女性觉醒到人类精神救赎的哲学飞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刻下了独特的灵性刻度。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