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息羽听雪 >> 名家视点 >> 正文

《凉州词》中的贤孝传承与史诗意义

2024-11-20 11:1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文化网 浏览:430271

 

《凉州词》中的贤孝传承与史诗意义

摘要:《凉州词》取材于清末民初西部武林,以凉州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武林之斗、马匪之斗、情仇之斗。置于叙事之中的凉州贤孝《鞭杆记》唱词,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文学呈现,是《凉州词》对西部文化和民间传奇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再现。贤孝唱词对历史忠实的记录,源自民间的、底层的文化土壤,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声音。《凉州词》通过对凉州贤孝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再现,展现了西部文化和民间传奇的魅力。它源自民间、底层的文化土壤,忠实记录历史,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声音。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史诗。

关键词:雪漠;凉州贤孝;口传艺术;民间立场

一、导入

贤孝是凉州地区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深受凉州河西走廊的地理环境影响,来自民间的真诚质朴的语言唱出了戈壁的苍凉、黄土地的悲壮,在这片河西走廊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句唱词、每一声唱腔都真实地展现了凉州的风貌。《凉州词》取材于清末民初西部武林,以凉州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农民起义为背景,用平淡而沉稳的笔法,讲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武林之斗、马匪之斗、情仇之斗……小说具有边塞诗般的气质,展现出寥廓壮美的文学气象,雄浑强劲、灵动有力的叙事风格,没有花架子和架势,朴实浑厚的气场和力量正是对中华武魂的致敬与传承。

置于叙事之中的凉州贤孝《鞭杆记》唱词,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文学呈现,是《凉州词》对西部文化和民间传奇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再现。古老的贤孝在凉州武林的传奇叙事之中获得全新的生命力,在凉州习武之人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异域文化、江湖恩怨之间实现了文化的回归。贤孝唱词对历史忠实的记录,源自民间的、底层的文化土壤,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声音,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史诗。

二、口传艺术的文本化

凉州贤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以三弦为伴奏的简单唱词,揭示着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亘古不变的真理,蕴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书面文学大为盛行的今天,文字是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口头文学常常被忽视和被边缘化。《凉州词》中贤孝唱词融入小说叙事的模式,为口传艺术提供了文本化的传承思路,即通过文学文本创作的建构,还原口传艺术的生存环境,在文本空间中呈现出最为真实自然的状态。

《凉州词》采用套盒结构的叙述框架,暗设多重叙事者参与故事讲述,包括作者、外公和故事中的人物,贤孝唱词借讲述者之口吟咏,又是一重身份的故事讲述。作为口口相传的民间史,贤孝唱词增加了小说内容和细节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展现了西部武林文化和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打破了线性逻辑顺序带来的平淡或乏味。尽管凉州贤孝已经有了书面文本形式,但人们仍然喜欢听说唱艺人现场表演,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说唱艺人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融入其中,并利用自己的说唱技巧来表现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当贤孝唱词进入小说,它不仅活跃于情节为其构建的传播空间,而且与读者建立了说唱艺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贤孝唱词通过小说实现的文本化有助于促进其在文学上的经典化。文学经典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所谓的经典化,实际上就是文学价值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过程,也就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发现和展现文学价值的过程。贤孝与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但通过小说构建的情境,可以拉近贤孝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人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它的滋养。

凉州贤孝唱词自身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也为小说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语言色彩。在特定的叙述环境、场合,广大的听众群体,要求叙事诗使用口语化程度高的词语,用感情描写来生动地展现生活对象。叙事中蕴含抒情,抒情中融入叙事,使故事发展中的爱恨情仇表现得浓郁。贤孝唱词句式长短不一,采用韵散结合的方式,具有散体的语体风格,话语朴素自然、结构随意、句式丰富,行文流畅自然、富有生活韵味。有韵律的诗行中间常常加入散文式的说白,用于提示下文或起总结作用。贤孝以顺时结构展开情节,叙述成分多、叙事节奏快,带有叙述者的解释说明,注重因果联系,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偶尔也有描写抒情。

二、情境的还原与重构

当今时代飞速变化发展,传统艺术的生存土壤在渐渐消失,许多民间艺术被保护也被置于高阁,如展览品般陈列在橱窗里。《凉州词》以贤孝《鞭杆记》为故事原型,对清末民初的那一段传奇历史情境进行还原与重构,随着小说情节的铺展,带领读者的心灵走进壮阔美丽的大西北、回归遗失已久文化原乡,古老的武威城正在缓缓苏醒,重现昨日的辉煌。小说叙事取材于历史实录,而更为形象、有画面感,展现了生动的艺术真实性。贤孝的文化生态在书面文学中复原,它们的智慧简朴有力,承载着鲜活的信息。

《凉州词》的叙事有力地复活了贤孝传承的原生态,令其更好地通过书面形式焕发出生机。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的传播方式不同,它具有固定的书面文本形式,其传播和发展更为稳定。为了方便传播和研究,西北民族叙事诗已被整理成书面文本,大部分都源自口头长诗的整理。在整理过程中,整理者个人的思想意识可能会对原貌产生一些影响,但总体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可以肯定唱词本身所保有的客观性。而那些主观影响所致的缺陷,或者单一史料记录的不足,则可以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前后文的铺垫,还原历史场景、复活文化生态。

接受美学认为,作者利用文本跟观众建立沟通联系,审美体验是观众通过接收创造出文本意义层次。将审美体验放在社会历史环境下检视文学的创造和吸收,以及作者、文本与观众之间互动交流。叙述类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故事和讲述者。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艺人还是听者都对叙事诗起着重要作用。说唱艺人既是贤孝的演唱者又是史诗的创造者,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不同的讲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中所包含的故事固然重要,但讲故事的人的讲述方式同样重要。不同地域、身份、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历代英雄事迹有不一样看法,说唱者能察觉到这些回应,并运用多种方式使自己说唱历代英雄事迹更适合大众口味。小说文本还原了说唱艺人与听众的互动,一方面是贤孝与书中的凉州人民,一方面带领读者走近那个时代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能历史地看待当时的智慧与局限,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

三、民族史诗与底层意识

贤孝唱词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艺术。外公给我们讲述往事时会唱贤孝,贤孝已经融入了凉州城的历史,融入了凉州人的行为品格和思维方式,在人们口耳相传中获得传承的生命力。作为凉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贤孝忠实记录着百姓的苦难、生存、喜怒哀乐,记录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间历史。凉州贤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在当地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艺术形式,是因为它的传唱形式、内容和精神立场,都完全以人民本身为出发点,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和生命力。

凉州贤孝包含了凉州人的审美情趣和世界认知方式,富有想象力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形式体现了古老质朴的凉州风情,让读者体会到独特的凉州风味。在三弦子悠扬的旋律中,凉州贤孝为当地人提供精神依托,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贤孝深入凉州人民灵魂,成为人们情感宣泄的出口,能够表达他们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情感。贤孝唱词《鞭杆记》是齐飞卿起义的叙事线索,为小说描写增添了富有地域色彩和民间文化的氛围。起义失败以后陆富基、齐飞卿慷慨就义的结局,在贤孝的演唱中推向高潮,为小说注入灵魂。那是化石般沧桑的味道,带着独特的西部口音,带着质朴的民族情感,将故事娓娓道来,与听者产生共鸣。贤孝唱词的加入,创新了小说内容和形式,令它更加贴近民间文化、充满生命力。

贤孝中饱含同情弱者的精神,培养了作者的底层意识,启发了作者创作的民间立场。作者的民间立场是把自己放在与老百姓平等的位置上,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想,而不随意附会自己的观点态度,真正地反应民间生活。文字只是推开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世间百态的风景,而不必当作绘画去涂抹它。正如贤孝的叙事方式,进入主人公的心灵,从他的视角叙述见闻,描写生活画面。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深情洞察地评价了基层群众在艰难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命运遇合和心理状态,并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审视,揭示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人性之美。作者对他们的感情表达既含蓄又朴实,没有夸张也没有贬低,而是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一种写作风格得益于作者对中国乡民心灵特质的深入探索和理解,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有良知和同情心的文人所持有的人民立场和苦难意识。

四、结语

凉州文化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凉州词》是雪漠向已故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所献上的一份怀念和敬意,也是他对中华武魂的弘扬,让读者看见真实的西北、真实的凉州。贤孝中的历史是一种民间地域性的历史,《凉州词》与贤孝类似,通过口述记录的日常生活来探寻真实,建构了一部关于凉州武林的秘密历史,这种民间性、地域性特征赋予小说以传奇色彩。在民间立场之下,小说既没有任何关于历史的定论,也做任何评论或解释,只是向读者呈现出多样化的可能,让他们通过阅读去探寻历史。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作家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感受并表达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他认为,作品应该充满人民性的精神。这不仅意味着描述当地自然之美,使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表现风俗习惯等等。要成为真正的人民诗人,必须充满人民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抛弃一切等级偏见和脱离实际的学识等等,去感受人民所拥有的一切纯朴感情。《凉州词》通过对凉州贤孝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再现,展现了西部文化和民间传奇的魅力。贤孝唱词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文学呈现,在凉州武林的传奇叙事中获得全新的生命力。它源自民间、底层的文化土壤,忠实记录历史,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声音。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史诗。

参考文献

[1]赵学勇,郭大章.雪漠的凉州书写——以凉州“贤孝”对作家的影响为视角[J].当代文坛,2023(01):156-162.

[2]张瑞娟. 雪漠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书写[D].兰州大学,2017.

[3]雪漠.当下关怀和终极超越——凉州贤孝与大手印文化对我创作的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14(04):178-196.

[4]雪漠.凉州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5]崔晓娜. 西北民族叙事诗的产生与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

[6]张强. 西北民族叙事诗的叙事模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

[7]甄瑞霞. 荒漠中的孤行者[D].中央民族大学,2006.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