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研讨 >> 雪漠小说评论集 >> 《大漠祭》专辑 >> 正文

李建军:人民立场和苦难意识——李建军在“雪漠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1-04-01 10:17 来源:鲁迅文学院《大漠祭》研讨 作者:李建军 浏览:60133415

●李建军

 

      人民立场和苦难意识——李建军在雪漠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21211  鲁迅文学院


   雷达先生对雪漠的《大漠祭》的评价很高,有些观点我是认同的。它在许多方面是值得称道的,比如在语言上,作者有高度的文体自觉,想追求一种自己的文体风格,追求简短、灵动、轻逸、快捷、富有内在韵味的语言效果,追求诗意感和画面感,追求一种赋形于物的、抒情性的、诗画为一体的语言效果,雪漠在很大程度上是完成了这种追求,达到了这种效果;第二点,我认为,《大漠祭》里很宝贵的,在现在可能被受到嘲笑的,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兴起以后,就被当作一种陈旧的、可笑的价值原则和精神立场,受到否定和嘲笑的一种东西,就是人民立场和苦难意识。我认为这极其重要,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的写作,多是一种封闭的、形式化的、个人化的、无价值的写作,就在于放弃了这些东西。
  加缪说:“如果当代艺术家不注意历史的灾难的话,他就会感到自己在说慌,或者沉溺于无用的文字之中。确实,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在于,群众及其悲惨的境遇突然触击到当代情感上来了。现在我们知道它们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有忘记他们的倾向。”我们现在很多作家的写作是封闭的,对于存在、对于老百姓或者加缪讲的群众,是不了解的,而创作如果说仅仅为了表达自己那点可怜的体验,是永远不能成为伟大作家的。人民立场和苦难意识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姿态和情感倾向。别林斯基就讲他那个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他说:“人民性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学纲领。”写小人物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基调。雪漠的《大漠祭》非常宝贵的一点,就是他描写了切身的、宝贵的、融入其中的、耳闻目见的底层人的生存状态。
  “人民”这个词包含了人道的内含和很可宝贵的人道意识,是很神圣的概念,也很实在,绝不虚幻,更不可笑。若有人认为它被政治性地符号性地利用了以后,变成了一个空泛的概念,我觉得是误解。所以,索尔﹒贝娄说:“孤立的职业作风就等于死亡。我们有许多职业写作者,根本不了解底层人生活和真实状况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老百姓,小说家就只能是一种古玩,就会感到自己正处在玻璃盒里,正沿着通向未来的某个阴郁暗淡的博物馆走廊缓缓行进,就会走到一个封闭的毫无希望的地方。”雪漠面对西部的大自然,面对西部的生活于困境中的人们,他是充满感情的。对于西部的天空、大地、沙漠、草木、鸟兽,他都那么熟悉,都跟他们建立了一种形照神交的亲和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普里什文对俄罗斯大地熟悉的那种程度,那怕是一只麻雀,那怕是一条蛇,他都会带着一种非常亲切的,非常熟悉的眼光和态度去观照它,去描述它。雪漠对沙漠的那种景象万千的、富于变化的景观的描写,就我现在读到的小说和见诸文字的东西,我发现没有比他写得更丰富的。雪漠试图写出西部的非常贫瘠的条件下,人们所承受的肉体折磨和内心痛苦。体现的是一种很可宝贵的人道立场和人民立场,和对苦难的密切关注的叙述态度。下面我就谈一种悲伤和怜悯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商业化的,物质倾向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追求金钱,追求享乐,追求权力,是一个很冷漠的时代,对于忧伤和悲悯这份感情越来越陌生,很麻木,我们的情感很麻木,见到许多很悲伤的情景我们都视为很正常,不会有很大的波动。雪漠的作品里体现了悲悯的东西,也是极其宝贵的。还有许多优点,雷达老师已经谈得很充分了。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文学博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