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息羽听雪 >> 征文大赛 >> 正文

莫然:我与《无死的金刚心》的爱恨情仇(征文)

2024-05-30 09:2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莫然 浏览:2215755

我与《无死的金刚心》的爱恨情仇

作者:莫然

如果我没有猜错,两月前是我平生第三次读《无死的金刚心》。至于为什么我会强调这三的次数,可能因为心里早已把自己拜读此书的历程,与毛主席五读《红楼梦》做了类比。这也许算是读书领域的攀附权贵。

第一次拿起此书,我才大三,二十出头的年纪,正是一腔热血无处喷洒的时候,遇到《无死的金刚心》,算是鸡蛋碰见石头,被撞得粉碎一地,结果还是我的全责。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无外乎一个词——残酷。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我不屑于书中的道理,大可以把它当按斤卖的废纸丢在一边,也没啥可残酷或美好的。关键是,我太信了,几乎一瞬间就把书里描绘的所有内容当作无上真理。而结果,自然是爱得越深,被伤得越惨。

求道太悲惨了,不就是换个教派嘛,跟大学转专业没多大区别,咋还又被毁谤又被咒杀的;修行太憋屈了,碰到莎尔娃蒂这样提着灯笼都找不到的梦中情人,居然只能拒绝,而且还得被打一顿才能鼻青脸肿的逃走;破执着太苦了,要被三十银币卖到神庙里,每天与艾滋梅毒载歌载舞,还得感恩戴德,不能有一丝不满;无分别太难了,烤鱼、鱼丸、鱼刺身不能吃,得专捡地上的鱼肠来吃,不是发绿发霉的还不得劲,你说我要是小学文化我还能捏着鼻子咽下去,可我明明知道这哪是鱼肠,这分明是黄曲霉菌十全大补汤,一口吞下去患癌几率暴涨几十倍。这些修行路上的苦就不说了,至少还可以预见,最坑的是,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奶格玛,居然还有几率遇到冒牌货!白白浪费几十年的青春,这就跟倾家荡产玩刮奖,指缝间现出一个谢字那样令人绝望。

最重要的是,上面这些不是最要命的,如果我嫌修行麻烦,大不了不修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怕明天喝凉水。最恐怖的是,不得不修。如果不修行,人生漫漫长夜无尽头,时间终点毫无意义。往前是死,后退是死,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说好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呢,我一回头,怎么是万丈悬崖呢?

以上就是我添油加醋后的第一印象。后来回想起这段心境,不仅令人哑然失笑。现在跳出庐山总结一下,大抵是因为那时我家庭变动、诸事不顺的缘故,我像落水者抓住稻草那样,把飘来的《无死的金刚心》当作了生命的依怙。谈过恋爱的大家都知道,空窗期强拉来缓解寂寞的那段感情,要么不长久,要么痛苦无比。我的第一次读书也是这样。

可以说,《无死的金刚心》是我踏上修行路的基调奠定者,之后的数年内,每当心里挂念修行时,此书便带着一个巨大而悲苦的修行世界,强行塞满了我的生命。但没办法,我有“想解脱”的命根被人家攥在手里,只好继续半憋屈半情愿地当此书的“舔狗”。在求道的路上,我宁愿当跳桥的“胖猫”。

当然,请各位不要因为我的偏见论述,而把我那种悲情小说的基调,当成《无死的金刚心》的实际内容。平心而论,这本书太好了,好得不得了,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会躲到没人的角落抱着封面亲,亲完还会用身上的衣服擦干净。

随着阅历的增多,理解功力的深厚,第三次捧起这本《无死的金刚心》,里面隐藏的秘境仿佛在我眼前徐徐铺开。那是一个充满恩赐、清凉与极乐的世界。这幅织锦,终于在我眼前现出了它的另外一面。

记得有位智者曾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座浩瀚的智慧宝库,所有人都能从中读到与自己的心相应的境界。因此这类经典,愈读妙味愈深。

我目前对修行的感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追求超越,特立独行,求而不得,郁郁不得志,怨天尤人;第二阶段,效圣人行,砸筋断骨,必除习气,必断贪嗔,必降烦恼,必生慈悲,终日纠缠不休;第三阶段,大梦初醒,本无所得,本无烦恼,无执可破,无道可修。但做人要厚道,所以还得以第二阶段言行要求自己。

第一二次读书,对应我人生的第一阶段,仿佛在漫漫冬夜里跋涉,身心俱苦;第三次读书,对应第二阶段,好比我用绿色环保油漆,把头顶天花板粉刷成蓝天白云,苦中作乐;还未发生的第四次读书,对应第三阶段,就像千年的暗室照进一束光亮,我知道终于快还清供电局的电费了,但余额依旧待偿,该搬砖还得搬砖,不改从前。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自己在偿清电费,彻见灯火通明后,与有缘的大众分享自己品读《无死的金刚心》的感悟。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就目前一些个人见地,品味一下书中细节。

书的开篇,第一个高潮部分,就是琼波浪觉祖师辞别母亲,离开本波教派,去古印度寻觅光明大手印的情节。当时看到班马朗没选上本波教主,于是想和琼波浪觉同行,琼波浪觉欣然同意的时候,我抱着书差点跳起来,就像追电视剧那样:那是坏人,那是大反派,怎么一点防备都没有啊!你是高僧,你不是傻白甜主角!后面看到本波的人设祭坛用黑咒不停咒杀琼波浪觉,我更感到震惊,琼波浪觉没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而且净身出教,为什么他们仍然不愿意放过?

年轻的时候,我把这一切归于人性的自私和丑陋,并对班马朗等总是在别人人生中捣蛋的家伙深恶痛绝。后来我才明白,虽然琼波浪觉祖师生性善良,言行符合人类道德,但他本身学识、智力、地位等方面的出类拔萃,对于身边同样年龄的男青年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挤压。

谁都喜欢自己的母亲,我们说“我要回家吃妈妈做的饭了”自然是无罪的,可是如果在一名刚刚因意外失去母亲的孩子面前,我们还能坦然地这么说出口吗?在别人耳里,这句稀松平常的感叹,与恶毒至极的诅咒又有什么区别呢?

只有站在个人利益角度时,展现优秀才华是天赋人权,可如果上升到整个群体时,个体的“木秀于林”,对于那些还没有消除贪嗔痴慢的人来说,不也是一种惨无人道的压迫与伤害吗?琼波浪觉在书中自述,自己遭遇的许多违缘,其根源,依然是自己的分别心。他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无论有着如何庄严神圣的发心,琼波浪觉祖师在未成道前的寻觅阶段,是把班马朗、本波施咒者等人放在了对立的位置的。

在他心里,那群人是丑陋的、自私的、可悲的,不知道他正在进行伟大的朝圣之旅,不知道他承担了救度众生的伟业,虽然祖师琼波浪觉仍称班马朗等为逆行菩萨,但“逆行”二字似乎也表达了一种态度:自己行的是光明正道,诸佛护念,班马朗等走的是毁灭之路,路人摇头。

其实,在班马朗眼里,他正是自己人生道路中的琼波浪觉,而琼波浪觉祖师本人,或许不过是他身边一个装模作样的班马朗。我们看书时下意识的对班马朗产生厌恶,其实是因为将自己代入了琼波浪觉的视角,实际上如果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班马朗,也许会发现他是一个博学的中年人,或是个诙谐幽默的青年,说不定你会喜欢上这个朋友。他只是因缘际会下与琼波浪觉不对付,但不代表他是个坏人,他不善不恶,不好不坏,只是在做自己,与广场上放风筝的孩子并没有两样。

所以,如果琼波浪觉祖师愿意的话,他当时离开本波时完全不用兴师动众,闹出满城风雨。在离开前,他只需要用一段时间,通过故意犯错,假装智慧衰退,将众人给他佩戴的诸多光环亲手打碎,等时机成熟再离开,这时众人不仅不会觉得他的离开是一种对本波信仰的摧毁,反而觉得本波终于甩掉一个名不副实的教主儿子。说不定琼波浪觉离开后,大家还会开一场庆祝会,庆幸本波不会毁在他手上,而他本人,则如同倒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老子一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时,不会有一个班马朗虎视眈眈,随时制造违缘,更不会有咒士开坛施法,与他不死不休。

但这样的话,人类的历史上,会从此少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星星。琼波浪觉祖师并不是只为修缮自己而来,他肩负着弘扬光明大手印教法的重任。没有人愿意看跳过八十一难的《西游记》,鲜有人愿意相信一位顺风顺水的修行人,是能度一切苦厄的大成就师,六祖因此遭受多年追杀。所以,如果没有一路上的诸多磨难,琼波浪觉祖师的人生履历,会像我这不入流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一样拿不出手。21世纪的人们爱刷爽剧短视频,那时的人们爱看大师九死一生求道的故事。这种喜好是非的习气,至今不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班马朗的千般障碍,就像精致美丽的礼盒,将琼波浪觉祖师从印度求回的诸多密法包装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行诛法的咒士们,则通过日复一日的恶咒,赋予了琼波浪觉祖师教法金刚一样坚不可摧的品质,并出具令世人信服的检验合格证书。他们创造的所有违缘,恰恰证明了香巴噶举教法的伟大,庄严了诸多的空行乐土。这样看来,琼波浪觉祖师未成道前的分别心,反而成就了一切庄严功德,这难道不正是清净圆满本性的另一种妙用吗?

本书作者雪漠老师,在书中琼波浪觉于尼泊尔遭遇女神莎尔娃蒂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琼波浪觉心中,莎尔娃蒂是修行上的“女难”吗?如果要我来回答,思路与上一个问题一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我是琼波浪觉,我一定要弘法求道,而莎尔娃蒂让我动心,让我产生动摇理想的念头,那她的确是修行路上的障碍,是女难。

但,这只是冷冰冰的逻辑理性的产物,不是修行人该有的思维,不过是给无处安放的自私加上了修行的外衣。莎尔娃蒂对琼波浪觉的爱, 按作者本人的说法,已经上升到了信仰的层次,她不想从中得到任何私利,而愿意像虔诚的教徒那样,用自己的一切供养这份爱,支持琼波浪觉走完他的弘法利生之路。最后,她宁愿挥别心爱的琼波浪觉,也要把他送上修行之路,生怕自己成为他的拖累。

这种爱里的无私,让人联想到雪漠老师另一篇小说里的新疆爷。虽然莎尔娃蒂曾是万人敬仰的女神,有独属于自己的高傲,但在这份感情中,她单纯得就像摄影师镜头下,那名穿着脏袄,三步一大拜的藏区朝圣小女孩。

所以我相信,在琼波浪觉的眼里,莎尔娃蒂虽然曾让他动摇追求,但她仍是上天恩赐的最好礼物。修行之初,对于琼波浪觉来说,奶格玛仍远在天边,那莎尔娃蒂的出现,便是他第一次真切体验到奶格玛存在的载体。每每想起曾有这样一名天国女儿般的女孩,给予过自己无私的爱,想起她的明眸善睐,琼波浪觉便会重拾信心,战胜小我习气、妄心幻境的干扰,继续坚定地寻觅奶格玛。可以说,莎尔娃蒂的出现,标志着琼波浪觉走向奶格玛的重要一步。

在书的后面,琼波浪觉遇到空行母司卡史德,被卖入神庙,服侍神婢,为的是对治他的贡高我慢习气。许多人包括我看到这一段,也许会觉得,这类修行方式是不是太极端了点,令常人难以接受。后来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有之前那种想法,恰恰是因为我的我慢之心十分强烈。如果我们的心中,没有对妓女这一职业的偏见与蔑视,那侍奉她们的起居,和当服务员服务顾客,在家里照顾父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从事妓女职业的,也不过是一群寻常女子,也许她们因家境贫寒,失去上学的机会,又到急用钱的时节,稀里糊涂就走进了这个圈子,又因其他种种或自愿或不得已的原因,承受这份情爱与肉体分离的苦。她们心中,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有独特的追求与审美眼光,尽管她们中的许多已经把这些美好埋葬在心底,用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面对人生,但她们认知自己“破罐子破摔”的那个东西,依然本自清净,不生不灭,与众星捧月的女神并无二致。

因此,当我们代入琼波浪觉视角,觉得侍奉神婢是一种耻辱时,说明我们在意的是虚幻的外相尊卑,而看不到自己与他人本具的清净自性。如果哪天“不幸”拜入司卡史德门下,我们也得被丢进去磨一磨,什么时候能和神婢们嬉笑打闹,清净度日,充分享受那里的时光时,才得“刑满释放”。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就赶紧把那分别心丢掉吧,不然琼波浪觉进的还是神庙,至少名字好听,轮到我们,可能就要被卖进夜总会了。

至于说到卢伊巴,以吃鱼肠对治分别心而成就的藏地大师,相信他的故事在令大家震撼感动的同时,也让许多有修行热情的人打了退堂鼓。大家可能都在心里乞求,希望以后能够修一个别叫我吃脏东西就能成就的法门。这一切的恐惧、担忧、拒绝,其背后的本质仍然是一念妄动,永远只能用自己局限的认知看待事物的结果。

在卢伊巴大师的那个心境,他已知自己本心所在,本自清净,本无所染,再过期发霉的鱼肠,最多不过是让自己拉会肚子,少住世几年,又能真污染得了什么呢?殊不知对于饥肠辘辘的野兽来说,过期鱼肠,也许是一顿难能可贵的满汉全席。非要说有所染的话,那造成污染的也不是爬满霉菌的鱼肠,而是我们心中对发霉食物产生的拒绝和厌恶,那拒绝厌恶背后强烈的分别执着,对于想回到真心本性的我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污染。因此,我们眼里令人作呕的鱼肠,在卢伊巴大师的眼中,其实与佛国甘露并无区别,因为最终都能度脱他的分别妄心,当下回归极乐。

看完《无死的金刚心》这本书,我学到一个印象最深的词,便是“魔桶”。它象征着与我们的理想外形类似,但本质截然不同的幻境,人生路上的大坑。琼波浪觉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奶格玛后,却更加绝望地发现,她并不是自己寻觅的那个奶格玛。此时,他已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信仰殿堂差点崩塌。在书的后记中,雪漠老师说过,他在年轻时,也曾经历过一段“魔桶”时期,在一个貌似信仰的团体内,过着貌似信仰的生活。

这段历程,我也亲身体会过,后来我才知道,一切都是我自己活该。按照网友的说法,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我看《无死的金刚心》便是这样,既然琼波浪觉在寻找奶格玛,那我就蹭个热度,也去寻找奶格玛吧。但我寻找的方式特别奇葩,偶有一天遇到一个修行圈子的人,说话挺唬人,把当时的我忽悠得瞠目结舌的,我突然想到什么,就把保存在手机里的奶格玛唐卡画像拿出来,眉毛眼睛鼻子与那个人一条条对比,天啊!五官长得也太像了,奶格玛竟在我身边!当时就感动得痛哭流涕,觉得奶格玛对我太好了,不需要费力寻找就亲自来度我。随后,我就不顾一切去拜师求法,心里甚至做好叫我跳楼也义不容辞的“虔诚”准备。

当然,这事的结果大家意料得到,大半年后,我回到家蹲了好几个月不出门,魂不守舍,对人生的一切感到绝望,对自己的一切都感到厌恶,有点轻度抑郁的感觉。这次沉重的打击,令我心灰意冷,但同时,又带来了一线曙光。假奶格玛给我带来的并不全是打击,反而让我向真正的奶格玛踏出了第一步。那个看到我备受打击,一蹶不振,仍然关心我呵护我,没有丝毫嫌弃的父亲,难道不正是我寻找的奶格玛吗?在父亲身上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奶格玛存在后,我的寻觅才真正开始。或许这也是莎尔娃蒂对琼波浪觉的意义。

后来走出那段阴影后,我对心中的假奶格玛再没有了怨恨,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人家知道我把她当作奶格玛吗?我自顾自在这把她当作奶格玛,又自顾自幻想破灭,又自顾自怨天尤人,甚至自顾自释然和原谅。其实自始至终,她就是那个样子在世间生活,和社会上普通的成功学老师、网络算命师、保健品推销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所有的寻觅、希望与幻灭,都仅仅在我心中发生。那时我突然明白,世上是不存在心外的魔桶的。如果我没有渴求救世主的妄想,便不会编制一个魔桶幻境,并自己钻进去,将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

那个我曾经认为是假奶格玛的人,其实想了一下,过得也很不容易,因为那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充满欺骗与执着的世界,是多么的虚幻痛苦。如果将来有缘分,我很愿意把自己得到的感悟与她分享,让她能建立友爱信任的普通人际关系,过上单纯喜悦的寻常生活。

在书中,作者提到过,其实奶格玛的意思,是奶格家族的女子,很多人都可以叫这个称呼。因此,琼波浪觉在魔桶中遇见的奶格玛,只是个本来叫奶格玛的寻常女子,但琼波浪觉自己的执着牵引他把眼前的人当作自己寻觅的奶格玛,自己加上了诸多滤镜与渴求,最终一切幻灭。当琼波浪觉拖着疲惫身躯离开魔桶继续寻觅时,那个奶格玛也许正在家中痛苦地哭泣,他身边的人也摇头叹气:“那真是个抛妻弃子,不负责任的男人!”

也许当认知到真心的一刹那,我们回顾一生会发现,人生就是这样,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曾经多神圣或是多堕落,到头来都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所有用来嘲讽别人的功夫,最后都会用来讽刺自己的无知与可笑。

可以说,《无死的金刚心》是一本标准的修行次第自我检验参照书。当我看到琼波浪觉的艰难经历,心生恐惧担忧,患得患失时,我知道,我还是一只追逐猪尿脬的黄狗;当我看到琼波浪觉的诸多经历,我明白一切经历不离他的自性显现,我看书的一切感受不离我的自性显现时,我知道我是一只初见光的黄狗。反正管他黄狗白狗,见到光就是好狗。

无死的金刚心,初看这个标题,我觉得人生的目标就是修出一颗坚韧不拔、金刚般坚硬的心,面对一切人生苦难,绝不退缩。现在看到,不禁哑然失笑。心性本体无生无死,无恼无惧,不需人去修,也不需要抓一个叫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没有要去面对的人生苦难,要解决的人生难题。这个见地本身,就能让我们回归本性,亲见金刚心无死的妙用。

于是我明白了许多前人的良苦用心。佛陀苦行六年,毅然放弃,播撒证得的智慧,此后大众不必再经无用苦行便能得光明;琼波浪觉祖师九死一生寻觅奶格玛,无量后人从此了知奶格玛不离当下本觉,无需再翻越高山大海,便离苦得乐。我们目前人生遇到的所有困境也是如此,虽然在观照下,困境是自心幻化,但在后人眼里它们却有实际意义。我们每超越一个苦难,在里面见到清净本体,这个行为本身,能让我们的后人不经同等苦难,直接契入同等境地。这是历代前人的慈悲,也是我们共同的本愿。

感恩与雪漠老师、《无死的金刚心》以及所有有缘人的遇见。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