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梦想照进现实的灵魂之旅——《西夏咒》读后记

2012-04-05 16:56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常心 浏览:59884585

梦想照进现实的灵魂之旅

——《西夏咒》读后记

\常心

《西夏咒》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卡在“梦魇”的部分。我指的卡是指“梦魇”这个章节曾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以至于晚上入睡前需念《心经》助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作品给了大家各自阅读的角度和思考的空间,才使得大家认识到经典是为经典。如果一本书能让人一眼看透,那这也不能算作经典。一部作品,不论是文字、绘画还是音乐,能够在历史中保存、流传、被接受、被认同,就证明,它能够给人以共鸣,并且这种共鸣一定不只于来自一个方向,而是四面八方,横跨古今。

对于我来说,大手印丛书是清清凉凉的泉水,滋养心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西夏咒》则是暴风疾雨,洗尽尘埃,“语儿姑少忍,开霁会有期”。我一直受益良多于《大手印偈颂》,所以尝试以偈颂的方式写下对《西夏咒》的读后记。

是梦也非梦,人间是剧场。

心善即净土,心恶即地狱。

善恶本一体,功德非有为。

悲心悯大宇,怅然望虚空。

是梦也非梦,人间是剧场

《西夏咒》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书里有多个叙述者:阿甲、琼、笔者。叙述者也有不同的身份。琼,一会是朝圣的僧人,一会是金刚家谝子的儿子。不同的朝代交错,不同的身份交错,现实和梦交错,文学平面串接了一幅不完整断续的画卷。用原文的话说,“此书多缝隙和漏洞”(原书303页)。

如果用心灵感受这多维的世界,你就能理解《西夏咒》其实立体化地呈现了现实的原貌。打个比方,比如有个3D电影,如果只以2D的目光来看,你只能看到某个物体在平面的形状。但是当你带上特制的3D眼镜,你能清楚地感知物体的立体质感。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空间,有前后、上下、左右。如果把时间当作一种物质存在的话,再加上时间就是四维空间。“诸多显现的矛盾,其实是最真实的生活”(原书303页),这或许也就不难理解,琼可以是千年前朝圣的僧人,也可以是金刚家的公子,也可以是笔者。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时生活的精彩比故事更为胜,书中的角色均有原型,故事也多有出处。金刚家、明王家就是个时代的缩影。书中塑造了许多的角色,谝子、宽三、阿甲、琼、雪羽儿、舅舅、久爷爷,因为来源生活所以栩栩如生。

这是梦,也不是梦。正如书中写的“梦观瑜伽”(原书303页),梦魇也成一个世界,梦魇和现实分不清,一切都虚幻不实。抑或是“负宇宙”(原书144页),与实存的生命时空相对应的另一个时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

我们好像活着,过着自己的人生,但是角色忽你忽我,哪来永恒的自己。前不久看的舞台剧《恋爱的犀牛》中有句独白,所谓的现实是在这张洁白的大床上做的另一个梦。庄周梦蝶还是是蝶梦庄周,人生是个巨大的梦幻。

书中描写琼去寻找久爷爷的章节叫《朝圣之旅》,该章前面节选的诗歌(原书227页)精彩地地表述了这种亦真亦幻的人生:

我一次次死去,一次次再生

扮演着眼花缭乱的角色

生生死死,无休无止

忽而牛,忽而马,忽而猪

可无法摆脱命运的磨盘

没人能告诉我

哪儿是灵魂的出路?

心善即净土,心恶即地狱

《西夏咒》中的角色有不同的寓意。心善即是雪羽儿,心恶即是谝子们,而在善恶之间选择了善的是琼,无善无恶的即是久爷爷。

最近发生了一起让人心痛的血案,一名哈尔滨患者砍死一名实习医生并致3人重伤。更让人可悲的是,在网上有个新闻投票,6000多人的投票里4000多人选择了“高兴”。

芥子纳须弥。小小的你我,同样是琼、阿甲及诸多人类的全息”(原书248页)。同样的,杀那个医生的凶手只是一个吗?我们是不是也是凶手当中的一员呢?

此心人本具,善恶皆由心。修善身安乐,做恶苦忧生”。净土还是地狱,一切在于心的选择。“一粒菩提,一滴露珠,折射出的,总是你的世界”(原书193页)。“雪羽儿的伟大之处,不是种姓,而是选择。行为和心性使她成为智慧空行母。

关于“心”的描写,书里还有很多的警句。“所谓定力,便是自信。命运,有命时管用。没命,命运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心”(原书292页)。“变心变命的,不过几人。这几人,于是被人类称为智者。”(原书396页)。“你往哪里走,路就在哪里。心就是圣地(原书416页)。

善恶本一体,功德非有为

书中描写的真善和伪善让人印象深刻,令人深思。一个风雪交接的晚上,一名衣服褴褛的老奶奶走进小山村,希望能躲避风雪借宿一晚。许多修行人呵斥其出去,恨其打乱了口中的佛号。村里修证最好的修行人,王善人最为气恼。而常杀生的张屠汉却让老奶奶住下来,他觉得自己也干净不到哪里去。因这点善念,张屠汉跟定女孩便到了奶格玛净土。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是下着雪,刮着大风,一个和尚在修密法三年的最后一夜,听到一阵女人的哭声,心坚如石,不为所动,最后还是肉身凡胎。另一名只修三天的和尚也听到了哭声,觉得救人大于成佛,却最终成佛。

书中还有一段描写,说雪羽儿的飞贼行为救了村里人的命。村里人却恨死了雪羽儿,让一个飞贼救是最大的耻辱。雪羽儿的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黑。

真正的修行不是修外表的善,而是菩提心,应像乳母一样待众生(原书445页)。成全别人往往成全的是自己。功德来自无为的清净心,念念不思善,有为的就不是功德。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人们都知道美的具体标准而去人为的制造“美”,那就是丑恶了;都知道怎样做能被称为“善”,那么其中就已经存在不善良的因素了。所以说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音乐和噪声、前和后都是互相比较、互相衬托而成的,本质是浑然一体的。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造作生事,发扬的是不依赖文字语言的教化。听凭万事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人为干预,生成了不去占有,作育了不去把持,大功告成而不居功德。正由于不居功德,所以永远也不会失去功德。

悲心悯大宇,怅然望虚空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诗写道:“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笑骂皆成文章,我们可以从文章感受到作者的格局、胸怀,甚至是灵魂。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作品有多大。

《西夏咒》是寓言,也是故事,亦真亦幻。作者是导演,也是编剧,也曾客串演员,书中角色是作者倾诉灵魂和叙述真诚的载体。不同于某些伤痕文学,书中没有沉醉不能自拔的哀痛,作者更多是寓言是为了警醒,借久爷爷的话和歌,人生是“苦海无边”(原书145页)、“万缘带不去”(原书301页),看众生迷执,不禁心中大悲,奋力高呼,“为了润湿他暗哑的嗓门,他在人迹罕至的西夏岩窟里痛哭了许久(原书291页)。这个大悲悯还可以从冯道劝慰君王的故事看出,“我愿君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原书386页)。

雪羽儿妈的悲剧书中有非常细致的描述,看似残忍,其实是为了度化众人。因为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会群体地失去人性,这叫做“集体无意识”(原书312页)。“可悲的不是死,而是人们的遗忘,有时展览暴力,是为了消除暴力”(原书315页)。

有关永恒的话题始终贯穿书的始终,阿甲和雪羽儿的寻觅也可以说是你我的灵魂之旅。最后雪羽儿找到的永恒是没有永恒(原书246页),但是精神层面的相对永恒却可能存在,“修行没有意义,过程就是意义。” (原书54页)“幸福有大有小,一生幸福是幸福,一时的幸福也是幸福”( 原书369页)。

附:

●雪漠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