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阅读与时代的精神状况

2014-10-21 07:5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魏英杰 浏览:48841056
内容提要:这自白既是我个人的,也具有普遍意义,因为一个人经历过的事情所有人都可以经历。

阅读与时代的精神状况

——以我的读书生活为例

博尔赫斯作品集中有一篇“自白”题献给他的母亲,那位活了九十九岁,博览群书的女士。那段话看得直让人流泪。在充满独白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他的童年礼物,他的家世,他的母亲在阅读上对他的影响。这是我一辈子没有得到过的恩典。但这位操持数种语言,阅遍古今书籍的图书馆馆长、大文豪,让我想起了自己卑微而不失价值的读书记忆。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我蹲在马路边,借着路灯的昏暗亮光埋头翻检着地摊上的旧书。那时候,只要有点钱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钱换成书,放进书架,然后像国王一样巡视着他的土地。记得那天,在书摊上看到了不少好书。当我一边兴奋地翻阅,一边犹豫着该拿走哪本书,听得背后有人喊我名字。回头一看,原来是三姐夫妇骑车路过。他们并没有停下,而是说了一句 “又在买书”,就径自走了,留下我凄惶无助地傻站在那儿。

那是我最为彷徨的一段时期。一事无成,生活落魄,连读书都被家人看作不务正业。在村里,我可能也被当成一个怪人。周围的村子,就没见过像我这样买了一架子书的。自己也觉得,我根本就不属于这个地方。从十几岁开始买书、读书,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越发显得格格不入。我一个人在夜里,读曾国藩,读陶渊明,读易经,读古龙。读到兴奋之处,恍若不知身在何处;掩卷之时,又如美梦醒来,暗自神伤。

而十年后回首这段往事,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如果不是固执地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如果没有从精神上超越所处的乡村环境,几年后我也不可能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我的命运在28岁那年来了一个大翻转,而这场人生变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我走进图书馆的某个下午。当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开始读《史记》,读《现代文学史》和《中国通史》,更要命的是,在最容易受人蛊惑的年龄里读了李敖,他的人生也许就注定会有些不一样了。

当时我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寂寞的阅读者。但当我走出那一片小天地,才发现自己并不孤独,毕竟每个活着的人都是活在当下。我在逼仄的乡村里通过阅读寻找慰藉,何尝不也是在拼命地挤上列车,和这个时代进行精神的接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讲过:“人是精神,人之作为人的状况乃是一种精神状况。”个体的阅读不免会受到时代的影响,而阅读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参与建构和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

就拿李敖来说,我曾把他看作思想上的一个秘密源泉,深受影响。后来才知道,他已然成为一位大众精神偶像。我之所以接触李敖的著作,固然出于一种偶然,但无疑也是受到一时阅读风气和思想潮流的影响。从李敖大陆行受到的热烈追捧,更可以看到他对这个时代所作出的精神贡献。《曾国藩家书》中有一语:“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这对个人而言是这样,对于一个时代来讲亦如此。

关于阅读与人生,阅读与时代的关联,还可以从更多人那里找到答案。美国文学批评家布鲁姆不无温情地说起:“在我近七十二岁之时,我日益感到自己一生主要的成长经验始于七岁那年,当时我说服我的两个姐姐带我去公共图书馆……”从那时候到十五岁,他在图书馆里“获得了某种新生”。陈丹青回忆,他在28岁后开始阅读尼采、福柯、叔本华等“硬”读物。“是这几个人的书救了我,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会有怎样的立场,这种立场不是政治立场哲学立场,而是怎样面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这条命。”

博尔赫斯这样写道:“这自白既是我个人的,也具有普遍意义,因为一个人经历过的事情所有人都可以经历。”我在这里回忆自己的读书和生活经历,正是为了说明,阅读与个人命运及一个时代的精神联系。

编者注:封面摄影拍摄自上海美术馆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