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聚焦 >> 息羽听雪 >> 正文

雪漠:第一篇谈到写作的日记

2014-05-26 06:0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50994425
内容提要:我有一个习惯,做事不拖拉,一有决定,马上就做,这也是我一生最重要的准则。

第一篇谈到写作的日记

雪漠

十多岁的时候,当作家就成了我的梦想,在前几篇的日记中,我谈到了常去凉州城里买书,其中有很多文学杂志。回来后,我会像饥饿者见到美食一样,把那些杂志囫囵吞枣地看完。

下面的日记,就源于那些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1982916日 星期四

坚持早上的禅修,想来对写作是有好处的,至少想象力比以前好了很多。但两年来,除了想象力的变化,坐禅对我的影响好像并不明显。

今天,我看了方文的《春》及其评论,里面谈到了方文的创作经历,那经历的曲折艰辛,让人不由得有些害怕。不过,说到这篇文章,虽然方文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学生,竟然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不能不说他是与众不同的,但曹阳同志的评论中,也指出了他作品的一个致命问题:不真实,对生活挖掘不深,生活素材不够。这大概是他最大的不足之处了。要是他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就骄傲自满,将来未必能成大器的。我也是这样,这是最令我担忧的地方。我的作品中,对人物的挖掘和对现实的评价,我都不大满意。

我很感谢曹阳同志对方文的批评,这也可以说是对我的批评,真及时,我想大部分文学青年都有这样的缺点,尤其是我。

要多观察思考,多挖掘生活啊!开红同学,更不要忘了积累!

================================================================

日记中谈到的《春》,发表在一篇文学刊物上,那位叫曹阳的编辑老师进行了点评。表面看来,那小说写得很好,很华丽,但那老师一评,我就马上看出了小说的虚假。这对我震动很大,甚至影响了我后来的生命轨迹。此后的多年里,我一直在“观察思考”和“挖掘生活”,也有意地进行采访,从那时起,我的采访就遍及了整个凉州。直到六年之后,我写出第一部中篇《长烟落日处》,在甘肃一炮打响。

因为对生活的着意观察,我的小说底蕴都很深厚,那时的一位著名作家李本深在看了我的《长烟落日处》之后,给我来过一封信,称其“中气十足”、“论堆儿卖”,意思是,那些书有些太浪费素材了,一般作家写几部的素材,我可以只写一部,从《大漠祭》起,更是这样了,生活底蕴的深厚,成了我小说的基调之一。这一切,也许就源于这篇日记中的感慨。

我有一个习惯,做事不拖拉,一有决定,马上就做,这也是我一生最重要的准则。某次,我跟陈亦新他们吃饭时,有个想法,写一个寻找灵魂的外星人,谈完后不到一天,我的文章就完成了。后来,它作为重要部分,被放在《西夏的苍狼》中,即使把它单独拎出来,也会是一篇较好的文章。还有很多作品,也是刚有了想法,就马上开始做的,所以才有了这些年的十部大手印书,和我的三部长篇小说,加起来,近千万字了。眼看,我的《一个人的西部》和《野狐岭》也要出来了。而我们相约的其他人,直到今天,还没见写出什么东西。

我教书那时节,也是这样。那时的农村中学里,有许多老师都是文学青年,吃饭时,我常听他们谈文学理想,其中有些人,是很有才华的,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成了作家的,却只有我一个人。

那段岁月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每到吃饭的时候,便也是开研讨会的时候,老师们就会设定一个专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气氛非常热烈。便是现在想来,有些观点仍然很好。在凉州,真正的精英大多在教师群体中。因为学校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有很浓的学习氛围,工作后,很多人仍然会学习,但是一到社会,大部分人就不一定想学习了。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八十年代初期,文学是很热的,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爱看书,我买来的那些文学杂志,就成了学校的公物,大家传来传去,传不了多久,就都翻烂了。就是凭借这些杂志,深处偏僻农村的我,跟当时的文学界保持着联系,看书和杂志,成了那时我最美的人生享受。

除了买杂志,我也常常进城去书店,买一些我眼中的好书。记得那时,好书也很多,早年不常见的一些书,都能买得到。刚工作时,我有二十九元五毛钱的工资,除了吃饭外,差不多都买书了。

我的读书习惯,跟我历练人生、学习历史等习惯一样,总是将书跟自己联系起来。所以,读书教会我做人,教会我做事,教会我实现梦想。在“成名”之前,我的文学老师不多,细算来,也就《飞天》杂志的冉丹、李禾、李云鹏等人,现在想到他们,仍然会感到非常温暖。但在写下这篇日记的那时,我还不认识任何编辑。在那时的文学青年眼里,能认识文学杂志的编辑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后来,有一个骗子就打着认识《当代》杂志编辑的旗号,到处骗人,屡屡得手。在日记中的那时,我连武威《红柳》杂志的编辑也不认识。大约两年后,我才因为参加一次笔会,认识了《红柳》杂志的编辑。它成为我年轻时最重要的文学事件,直接影响了我那时的文学生命。

现在想来,能正确地读书、读好书,是我早年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的来源。

很可惜的是,现在国内喜欢读书的人不多了,人们最喜欢读的,也是一些娱乐性质,或是境界跟自己差不多的书。真正的好书,知名度或许高,但阅读率不一定高。我的学生说,他微信上的好友,大多喜欢发饮食、娱乐、生活的信息,关于书的信息,发者不多,发出的图片来看,也多是一些青春文学和流行读物。很多人,还把传统文化当成了心灵鸡汤,或者励志读物。可见,在我们国内的市场上,对书的接受、选择、了解情况,都跟国外的市场有一定的距离。人们做过几次总结,每次总结的情况,都是中国人在地铁等公交场所,用手机、平板电脑来打发时间的人很多,挤出零散时间来看好书,为自己的心灵充电者,却很少。这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相反,外国人出行却喜欢看书,据说,外国人喜欢开派对,每次聊天的内容,也多是人生和感悟,这跟许多中国人喜欢聊衣食住行,也是两种不同的氛围。或许,就是这种氛围,决定了各国之间人文水平的差异。

——20140526写于雪漠文化网雪漠禅坛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