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谈毛病和追问——读“息羽听雪”有感之三

2014-05-08 07:43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陈思 浏览:51265185

谈毛病和追问

——读“息羽听雪”有感之三

/陈思

昨天写“息羽听雪”读感,写的时候倒是畅快淋漓,过了一段时间再去读,却发现自己把自己批判得体无完肤,其中也渗透了诸多的焦虑情绪,比如对自己的不满意,比如对真理和大愿的心急,比如对过去事情的执著,比如对小错的上纲上线,比如参照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时的羞愧,比如顾影自怜,等等。

当我发现了这一切的时候,也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词——正面力量,我就回想起前几天微信上《光明大手印:当代妙用》中的几篇文章,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是“必然会过去的”,第二是“允许自己有个成长的过程”,第三是“不要把焦虑带给自己的朋友和父母”,我就在问自己: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的师兄,你的老师,看到这篇文章时,会开心吗?除了表达你自己之外,它能给别人带来一些什么吗?

于是,我发现自己又用生命演示了《雪漠大手印实修偈颂》里的那句话:“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避免陷边境,中道通圣城。”非常有趣的是,这一年多以来,我一直在自己的生命中发现《雪漠大手印实修偈颂》的痕迹和对治之法,比如“心若不强名,妄心因何起。妄心若不起,真心当遍知”,“妙相显现时,若不认知心。遂受业风吹,迷乱于当庭。自心误为我,心用谓他人。能所遂对立,轮回由此生。虽然现轮回,心体磐如松。当知诸所现,均为觉明空。现而不执著,能所遂圆融”,等等。由此,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雪漠大手印实修偈颂》的当代意义,也发现了实修的勇猛。我深深地感到,修行远远不止是座上那两个小时的事情,而是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时每一刻,你无需给任何人交考卷,你的心自然会告诉你:你放下了,还是没放不?你此时放下了,下一次是不是也能放下?我也发现,香巴文化真的很伟大,因为它能让一个人在向善的基础上,不思善恶,在入世利众的基础上保任出世之心。而很多文化信息,比如单纯地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及约束自己等,就会因为少了超越的部分,容易让人陷入压抑和克制。而后者,定然是很难让人生起大力的。

所以,“息羽听雪”栏目中那个时常把自己批得体无完肤的孩子如何变成雪漠老师,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息羽听雪”中,有两个内容我自己觉得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雪漠老师在文中倒没有直接这么说,但是你在很多文章中,都会发现他的一种思维方式:感受到某种东西之后,就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对待别人。这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我觉得,在当今的社会,这也是一种稀有的人生态度了。因为,很多人虽然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在感受到“己所不欲”的同时,是不一定会想到“勿施于人”的,而往往会觉得对方不好。所以,这种看似简单易懂的道理,其实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有时我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我总是很感恩我身边的一些人,他们总是相信,我有一天会改变的,我自己也相信这一点。

当然,我也能在听雪文章中找到对治之法,那就是“无论对方如何待我,无论社会如何待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着怎样的心,有着怎样的人格”。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尤其在现在这个功利社会,凡事都讲究结果,即使在做利众之事的时候,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结果。比如有时写了一篇文章,我就会问自己,这篇文章能实现什么样的作用?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如果我发现,它没有达到我所期待的作用时,我就会对自己产生不满意,而否定它的价值。其实,雪漠老师一直在说,他写文章,没想过要实现什么目的,仅仅是自言自语而已。而我在享受了写作的快乐之后,却总是希望自己做的事能实现一种价值。这种对价值的执著,形成了我的压力和负担。而我想要打破的,也是这样的一种执著。我知道,一个人只有不在乎“反应”的时候,才能释放出真正的大力;一个人只有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的时候,才能让别人也得到自由。在实现这一点之前,我其实只是在扮演一个真理放大镜,或是一个真理宅急送的角色。但这也是我的意义和快乐。

我总是觉得,真理只有在进入一个人的生命,进入一个人的生活时,才最能展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在生活中到底如何发生妙用呢?实践这个真理的人,是如何看待很多问题的呢?这些都是最朴素的问题,也是我们走向真理——至少是我自己走向真理的原因。过去,我的心里有太多疑问了,除了个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问题之外,还有分辨是非以及如何行善的问题。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面对一个乞丐时,你到底是布施,还是不布施?

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我经历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布施,那时我不但布施,还被骗。记得大学时有一次,我遇到了两个小女孩,她们说自己要去找家人,但是手机没电了,希望我能借手机给她们,她们回来会还给我,还把手机放在我这里保管,我心里觉得,她们很像是骗子,但是又怕,万一她们是真的遇到了困难,怎么办?于是我就把手机“借”给了他们——当然,我的手机也不贵——结果,那次我定然是受骗了,于是我面临了一次善恶的纠结。我记得当时自己坐在路边,郁闷了很久,我在想,自己到底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受骗的感觉定然不好受的,但是我想,那么难道下次无论别人出现了什么困难,我都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拒绝提供帮助吗?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第二个阶段,不布施。因为经常被人规劝,说很多乞丐其实很有钱,或是很多乞丐其实在骗人,所以我每次遇到乞丐时,为了不面对他们失望的眼光,就会绕开,兜远路走,但即使绕开了他们,我也绕不开自己的良知,我永远都记得,自己刻意地绕开了那些肢体残废的,或是老弱病残的人。

认识雪漠老师之后,我就发现,这两个阶段,其实说明了我和很多像我那样的人,是如何变得冷漠的。更重要的是,看了老师在“息羽听雪”写的那篇关于布施的文章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在很多事情上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不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的,我是为自己的心而活的,我可以量力而为,可以变得再聪明一点,但是我不能扼杀心里的善良,变得冷漠。

我觉得,雪漠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谈到这个问题的方式,比起他上次在某讲座时谈到这个问题的方式,更加具体和贴近我们的生活了。我想,这也是“息羽听雪”文章最大的特点:文中的雪漠老师,是一个一般人更容易与之交流的人。

当然,明子在一篇读书会的文章中也写过,读雪漠老师的听雪文章,她有时会不看那些文字,仅仅感受其中的气息。我也很认同这一点。我觉得,雪漠老师不管说什么,都带了一种他独有的气息,那种气息,可以超越文字来熏染读者。类似的,还有他的书,他的讲座,他的视频,甚至也包括他的涂鸦小品等。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尤其记得老报人所说的,在雪漠老师的身边,他体会到了一种傻笑的快乐。

我想,或许这种超越文字的“感受”,更接近宗教的真实内容吧,也是为什么很多不修行的人,在进入寺院或是圣地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清凉的原因。

而对我个人来说,文字和这种清凉都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我希望自己能升华,有一天,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给别人带来真实的利益,那么,我的一切毛病,就都有了意义。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