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聚焦 >> 亦新红尘 >> 正文

孤独的圣地——2014年印度纪行(十一)

2014-04-06 11:1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陈亦新 浏览:51545763
内容提要:佛陀传法生涯中的二十四个雨季,都住在这里。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觉得这里是所有佛子的家。

孤独的圣地——2014年印度纪行(十一)

11、衹园精舍(上)

衹园精舍(Jetavana Vihara),又名衹树给孤独园,或略称祇园。它出现的时间,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是佛教史上第二座精舍,也是佛陀驻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

从卡耆俱提出发,不久我们便到了舍卫城最重要的圣地——祇园精舍。其实,我个人更喜欢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名字,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我心中便萦绕着一种淡淡的情愫。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幻想,于是无数次幻想祇树给孤独园,那里肯定铺满嫩绿的青草,应该有伞盖一般的大树,或许树下有潺潺流过的小溪,溪水透明清澈,一头小鹿正饮着水。不远处,坐着佛陀和他的弟子……瞧,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明知不切实际,却仍固执地幻想。其实,这是我的祇树给孤独园,与别人无关,甚至与真实的祇树给孤独园也无关。

很多时候,历史是个调皮的老顽童,他搞个恶作剧,将一段文明湮没。等他觉得无聊时,再搞个小动作,让湮没的古迹与文明重见天日。舍卫城的圣地遗址,正是如此。那时,西方的历史学家正热烈讨论佛陀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还是人们杜撰的神话人物时,这些圣地遗址,仿佛是睡醒的巨人,它们抚去岁月厚重的尘埃,重新降临于这尘世。

公元1863年,被称为“印度考古之父”的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在印度北方邦境内发现了一群小土丘。经过一番探查、挖掘、研究后,亚历山大•康宁汉与他的考古队惊喜地发现,这里正是古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紧接着,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遗址与文物。后来,在一处古老遗迹的地板上发现了佛陀的脚印,脚印旁有块石碑,这块石碑上的碑铭,证实此地即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祇树给孤独园的故址。

今天,我们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不要忘记这个英国人的名字:亚历山大•康宁汉。无论他的发现是机缘巧合,还是历史的安排,他都值得我们铭记。

此时的天空,仍弥漫着雾霾。往后的朝圣之旅中,都是这样的天空。这个国家的天空,像它的历史一样烟雾弥漫,朦胧不清。

在祇树给孤独园门前

我们来到祇树给孤独园门口,它安静地坐落于农村之中。出发之前,我曾给负责摄影的陈建新、雷贻婷提醒过,我们朝圣的时间,正是印度的旅游旺季,全世界的佛教信仰者都会在这个时间朝圣,所以要做好在人山人海中拍摄的准备。谁知,这提醒竟是多此一举。除去我们朝圣菩提迦耶时,正赶上法会,人比较多之外,其余圣地寂静而空荡。所以,看惯了国内景点的人潮人海,忽然身处这份寂静时,还真有点不习惯。

与鸯掘摩罗塔、孤独长者故居坐落于荒野的待遇不同,祇树给孤独园的待遇相对要好很多,但仍是不能和国内任何稍有名气的公园比。不对,在我的家乡西北小城,随便一个公园大门,都比祇树给孤独园阔气很多。

你们看,祇树给孤独园的红色大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没有任何设计感;你们再看,这大门如此低矮,也找不到盛气凌人的逼迫感;你们接着看,这大门狭小而内敛,毫无气势可言,根本配不上它天大的名声。来之前,我曾无数次猜想它的模样,但无论如何决不是眼前这样。

其实,是我习惯了国内寺院那高大的山门,也看惯了国内寺院那金碧辉煌的大殿。还有无数巨大的佛像,这些佛像有的高可触天,有的镀金鎏银,有的可以借钱,有的可以还愿……我像个吃坏胃口的孩子,整天面对山珍海味,忽然有一天看到清汤野菜时,除了惊讶,便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这可是佛陀的精舍,佛陀传法生涯中的二十四个雨季,都住在这里。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觉得这里是所有佛子的家。

我们的印度导游,先去买票了。他叫阿南,普通话说的不错,曾在台湾呆过两年。顺便说一声,后来我曾问过他票价,竟然只有100卢比,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十元。这还是外国人的价格,当地人只要5卢比,相当于人民币5角。再后来,我发现其他圣地的门票价格,差不多都是这样。相比于国内旅游景点动辄数百元的门票,这里的票价显得仁慈而亲切。

或许是这样的:我从小便向往这里,然后无数次憧憬,接着跋涉千里万里来到这儿。所以在我心中,这里是无与伦比的存在,根本不能用门票价格来衡量。因为无论何种门票价格,与我们心中的向往与敬畏相比,都太轻太轻。

(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