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留学海外值不值

2014-03-13 06:33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高珮莙 浏览:51443223

 

留学海外值不值

  “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要看他上没上过哈佛或斯坦福。”作为第一个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的大陆企业家,马云不但没留过学,还经历过两次高考失败。  

  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海归的优势正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然而,对教育极度重视的中国父母,仍然执着地希望将子女送往海外留学,甚至于不计代价。

  海归拿高薪的时代一去不返

  不久前,即将于20147月踏出校门的准毕业生李妍,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回到北京,开始找工作,却意外地发现,外国大学的文凭没有想象中好用。

  “我不在乎赚多少钱,但必须能解决户口问题。”这个25岁的女孩坚定地告诉笔者,“如果没有户口,我宁愿离开这座城市。”

  北京的户口政策对留学生有所倾斜,但在艰难程度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届生就业市场上,这样的要求并不算低。为此,李妍先后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和一些事业单位招考,至今仍在焦急地等待结果。

  25岁的薇薇安·于在美国拿到了传媒硕士的学位,两年时间里,她的父母为此花了15万美元。她在美国和中国的好几个地方投了简历,但都没成功。“我最终靠家里的关系,在一个美籍华人开的公司得到了实习机会,但总是感到不舒服。”她说,“我想放弃,但不相信自己还能找到另一份工作。”

  北京男孩杰瑞·杨在英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又在美国继续攻读了MBA,但目前的月收入只有1800美元左右。“在美国时,我并没有泡图书馆,而是在研究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我用父母的钱在曼哈顿买了一套小公寓,现在我靠这份租金生活。”他说,“我后悔没有省下留学的钱,多投资几处房产,因为学位没法帮助我找到如此高回报的工作。”

  求职网站“前程无忧”的首席人力资源专家珍妮弗·冯说,持有海外或本地的大学学位,找工作的起点和薪水“没有很大区别”。海归一定能拿到高薪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留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只能算是平均水平的中国学生,甚至有些是未能进入中国大学、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同样,他们上的外国大学也可能并不是一流的。

  在海外学习英语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招聘人员表示,从本地接受英语教育的毕业生中,完全可以找到满足要求的员工。

  作为中国第二大富豪宗庆后唯一的女儿和继承人,娃哈哈集团的“公主”宗馥莉曾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但《金融时报》称,宗庆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30多岁的女儿“既不了解中国企业的现状,也不了解国际形势”。

  有钱没钱,都要送子女出国留学

  自上了外国语高中以来,去美国留学,便是埃琳娜·高一直以来的愿望。但直到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这个27岁的河南女孩才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心仪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美国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埃琳娜迟迟未能踏出国门的最大障碍。虽然她家境尚可,但她并不希望父母为自己付出太多,拿到较高的奖学金是她出国留学的前提。

  对于25岁的高薇(音)而言,上墨尔本大学本不是她的第一选择,但她没能考入中国的顶尖大学。4年下来,她在墨尔本的生活开销达到100万元人民币,但对于她在南京经商的父母而言,这点钱“没什么大不了”。“那不是我的钱,所以我对所谓的投资回报没什么概念,但我有4年的美好回忆。”她告诉《金融时报》的记者。

  在中国,埃琳娜和高薇的选择并不鲜见。随着中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无论有钱没钱,中国父母都越来越希望送子女出国留学。

  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报道,中国90%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富人计划将孩子送到国外,而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父母中,有85%愿意送孩子出国接受教育。2013年年底,在世界各地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为45万;到2014年,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中国家庭将达到50万个。

  《金融时报》称,过去10年里,中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了3倍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来自中下层家庭的留学生数量增长尤为明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称,2009年年底,出身自中下层家庭的留学生仅占总数的2%,但到2010年年底,这一比例已上升至34%

  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父母的首选,英国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中国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无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中国教育,则因“过于死板机械和过分强调死记硬背”而备受责难。

  希望“创收”的外国大学,也越来越依赖来自中国学生的费用。美国教育情报中心发布报告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已成为最大的教育资本来源,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的父母,希望花三四年的收入,为孩子“买”来外国大学的学位。近40%的中国家庭相信,花20%50%的积蓄让孩子出国留学是值得的。

  留学海外仍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供26岁的顾慧妮(音)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父母花了50万元。“我去美国的费用高得就像每天都住在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里。”这个年轻的女孩用流利的英语告诉《金融时报》的记者。毕业后,顾慧妮加入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希望“帮助别的家庭避免类似的错误”。

  28岁的桑德拉·尤知道自己的家庭无法负担她在国外上本科的费用,因此她在中国上大学,然后花一年时间去约克大学读公共经济学硕士学位。那一年她花了26万元,而她在中国股票公司就职的起薪是22万元。

  埃琳娜暂时不用发愁找工作的事,她离博士毕业还有四五年时间,更何况,父母早已在她就读的明尼苏达州买下了一栋房子,她希望能留在那个国家。“独门独院的两层大房子,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是完全属于个人的产权。在北京,这样的价格简直难以想象。”与许多送孩子留学海外的中国家庭一样,钱不是埃琳娜家最大的问题,但作为独生子女,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父母养老的问题。“如果将来父母不愿意来美国,也许我会选择回国。”说到这里,她有些困惑。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之一的夏颖琦(音)现在在北京的政府部门工作,负责引进高素质海归人才。“留学不仅仅与工资和工作有关。生活在国外,整个国家都是你的大学。”他告诉《金融时报》的记者,“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