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历史档案 >> 正文

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2014-02-02 07: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52422691
内容提要:在希腊极盛之时,包括泛希腊化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

 

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提示: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高峰低谷;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希腊神话角度看欧洲文明

能够反映希腊文化特质的乃是他们的神话和史诗。根据他们的传说,希腊诸神的行为和性格,不像我们中国人想象中的那样“聪明正直”,他们的性格和凡人的性格一样,有人间所有的弱点。就以他们的大神宙斯而论,这个雷神击杀了自己的父亲,才成为大神—正如他的父亲击杀了祖父,三代继承,都是儿子弑父夺位。这种情景在游牧民族的领袖继承时经常出现。游牧民族需要有一个壮年领袖,当老年领袖不肯退位时,壮年领袖就会用武力推翻自己的父母。

宙斯这个大神不能成为公正之神,也不能成为道德之神。宙斯行为淫乱,也非常偏私。众神之间的争吵妒忌,彼此的阴谋诡计,其丑恶之形象和种种肉欲,在诸神的传说中有充分的表现。

希腊诸神之间的争夺、嫉妒和物欲的斗争,也表现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如众人所知,这两篇长诗叙述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的故事。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是一个美少年,天后和爱神这两位美貌的女神要求他裁决哪个更美。爱神贿赂帕里斯,承诺将人间最美的女子海伦送给帕里斯做爱人——海伦是希腊一个城邦的皇后。帕里斯带着海伦回到特洛伊后,希腊诸邦发动联军攻击特洛伊,想要夺回海伦。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第九年,希腊众将之中,最胆怯却最擅长阴谋的奥德修斯用木马屠城计夺取了特洛伊城。战争之中,最正直、最勇敢的王子赫克托耳,击败希腊众将,无人可敌。希腊大将,骄傲的阿喀琉斯,在希腊诸将败于赫克托耳时,却不肯出阵应战,直到他的密友阵亡后,他才以报私仇的目的,出战击败了赫克托耳,还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马车之后,巡城数周。

这种胜利者最卑鄙、失败者最正直的故事,却是其他文化的史诗中很难一见的成分。

这些事件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希腊史诗中却被人歌颂。荷马这两首长篇史诗,乃是心理分析的滥觞,他其实和后世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的观点相似:人的欲望本是自私,自私才激发动力。

若是跟随着荷马史诗分析的话,也可以说希腊人辉煌的战功和历史上的扩张乃是出于欲望,欲望转变为自私的动机,然后又激发出强大的动力。这种性格观念和文化特质,同本章前半部分所说的中国农业文明所呈现的道德观念相比,确实天差地远。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这一战斗群侵略、掠夺的特色,也许就是欧洲人能够发展为今日文明的主要原因。

当然,基督教文明是如何运作在希腊文明之上的,又是如何因为自身的约束而僵化的,那是后面的事情,将来再谈。总而言之,希腊文明代表的古代欧洲精神,正如后来日耳曼传说的武士精神一样:浮士德博名求利,不惜把自己出卖给魔鬼,取得能力,建功立业。当然,浮士德最后向上帝忏悔,获得救赎。浮士德精神的前半段,恰好是欧洲文明的基本特色:求更快、更多、更好、更大,永远进取,动力非凡但不懂得节制,从而对其他人造成了伤害。

希腊政治制度基本上还是列国并存

我们必须承认,希腊文明确实为世界人类文明作出了非常可贵的贡献,他们的戏剧、史诗、艺术以及工艺都值得称道,尤其是在逻辑思维和哲学方面,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一串光辉的人名。如果没有他们,人类的文明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够做到这些,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无可讳言,由于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些身为公民的希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劳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作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尝试。在其他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比如说中国的农耕社会,就不会有如此一大群清闲的统治阶层,整日不必做其他事情,只是发展心智活动。关于欧洲古代的思想,我想在将来讨论到基督教的时候再说。

希腊的文学和艺术成就非凡,假如没有一无牵绊的自由,假如没有身为公民的自尊,这些成就便很难达到。几个条件叠加在一起,一个是自尊自重的心灵,一个是强烈的成就动机,再有一个是有生活的保障、充裕的时间,才有这一大群人物,可以投入创造文明的事业。

希腊的城邦制度在马其顿王国兴起后,转入另一政治形态。亚历山大领导马其顿的军队席卷希腊世界,东征西讨,建立了兼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马其顿王国本来在希腊半岛的边缘,在希腊城邦联盟之内一般排不上号,但这个地处边缘的王国经过两代的经营,竟然后来居上,不仅统一了希腊半岛,而且从希腊半岛向外扩张。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埃及以及东部地中海大部分地区的边缘,这位青年君王年仅三十二岁,却建立了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跨越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

更重要的是,古典时代希腊的文化经过亚历山大帝国的阶段,成为泛希腊文化,使希腊的文化贡献遍布各处。今天,泛希腊文化所涵盖的地区,兼有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和地中海的一大部分。这个地区的区间贸易,规模比希腊时代更为广大。地中海地区的许多邦国都成为泛希腊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区中心。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城是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有一百万之众。其次,像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的大城市,每个城市也都有数十万人口。这种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古典希腊文明到了泛希腊文化时代,便真正成为地中海地区人类文明的综合体,吸收了两河流域、埃及的成分,经过亚历山大帝国的传承,转交给后来更为强大的罗马帝国。西方历史上的希腊、罗马时代,成为欧洲文明真正的开始。希腊文化的影响直接到达了中亚,再经过中亚,远达印度和中国。例如,犍陀罗艺术就成为希腊文化在东方的代表。

亚历山大时代,希腊文化与埃及、两河流域文化的结合,促成了后来犹太教向基督教转化的前期过程。当然,基督教真正形成要到罗马时代。在更早期的准备阶段,犹太教吸收了两河流域文化中“救世主”的观念,这一转换为后来基督教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帝国分裂为三,每一个单位都模仿亚历山大大帝自称为皇帝,俨然具有类似“神授”的观念。后世的罗马帝国君主也就承袭了这个传统,将人间的君王和天上的上帝画上了等号。这一“神授”观念即是说君位只是神的恩宠,其中并没有选择德行与功绩的意义,罗马帝国也始终没有凝聚成一个结实的中心。

总结而言,希腊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列国并存的形态,亚历山大帝国并没有持久改变这一特色。罗马帝国的结构,还是与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不同。凡此两者发展的途径各异,均将在其他章节讨论。

希腊文化和中国人的关怀

希腊文化,可以说是欧洲文化最重要的源头。在希腊极盛之时,包括泛希腊化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即所谓的“智者”,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也发展出思辨的方法。在城邦中,公民不必从事生产,由奴隶劳动供养公民,城邦里才能出现这些“智者”群体。他们思考的乃是宇宙的本质、宇宙的构成等宏观问题。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体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物质的粒子,各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想法当然不能与今天物理学中的原子、分子理论同日而语,它们只是形而上学的推论,不是科学实验的结果。不过,这种思考本身,仍是相当有趣的认知活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后世的几何学与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有不可否认的关系。毕达哥拉斯本人所属的智者群,其实是神秘主义的教派,他们盼望找到宇宙最高的秘密,认为谁能掌握这一秘密,谁就能指挥宇宙间的各种力量,成为最有法力的人物。当然,在后世,大家并不将毕达哥拉斯看作魔法师,被大家纪念的是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与这一命题有相当联系的,是固定的圆周率3.1416。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毕达哥拉斯等人为西方思想界发展了“求知识”的认知层面,他们讨论求知的方法论,其目的是找寻宇宙的本体。

上节我们讲到,中国人的关怀是为了安排人间的安宁和相应的社会秩序,以求取人类的福祉。中国人寻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是伦理学的范畴。希腊苏格拉底以下的学问传统,则是在寻找知识以及建立求知的方法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代师徒,发展了这种思想形态,成为西方思考的主流。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由柏拉图传述给后世的,所以究竟哪一部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一部分是柏拉图的思想,我们实在不容易区分。不过我们知道一桩事情,就是苏格拉底被雅典城邦处死,因为他教导青年必须仔细思考,才能作判断,不能谨守既定的事实而不予怀疑,不予复核。就因为他以理性挑战传统,雅典城邦才认为他带坏了青年的思想。

柏拉图也是如此,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用理性来追求真实的理念。他有一个很著名的陈述:在黑暗洞穴之中的人,看见外面投进来的光线在墙上造成阴影,我们如果只在黑洞里面,就会以为墙上的阴影就是真实。但外面是光亮的世界,一个投射进来的阴影与真实的原件其实并不一样。他指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差距,对他而言,现象和本质是两分的,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以这种两分法的理念,他开启了后世的许多学科。他的基本观点,乃是以理性作判断,要以实证作为依据。他教导的不是事物的内容,而是如何去寻找事物内容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将世间所有的事物当作数据,有的是形式,有的是内在的性质,每一种资料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亚里士多德以此将数据分成许多范畴,使宇宙万物都可以有一定的秩序。这师徒三代,都为哲学上的方法论而努力。相对于他们,毕达哥拉斯等人着意的是宇宙的本体,建立本体论和宇宙论。这种做法和中国古代思想的着眼点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别。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