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成功学

2013-09-29 06:4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54348439

 

 

“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将人卷入无休止的购买、升级、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恋物成瘾,无法摆脱;

 

“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不断释放暧昧与激情的烟幕弹,纵欲成瘾,毒化社会;

 

“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乃至不择手段。

 

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有车有房”、“三十五岁以前退休”……成功学泛滥于职场和网络,上进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里,成功学大师满天飞,成功学培训蔚为大观成产业。

 

试问——我们何时变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变得如此简单粗暴?那些成功学大师除了演讲收钱,还能做什么成功的事?我们可不可以不成功?

 

个人奋斗很可嘉,实现自我很诱人,名利滋味很甜美。

 

但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且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还怎么活下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和价值,是成功学课程所蔑视、给不了的和教不会的。

 

当“全民成功”变成狂热风潮,“成功”上升为绝对真理般的、人人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学就成了一粒毒药,而信奉成功学的人,就沦为了牺牲品。

 

躁动时代的成功迷梦

 

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近似谵语的成功梦想时,我们无从断定这种梦想虚幻与否;

 

当众多的人沉浸在以“别对自己说不可能”之类的朴素箴言达到成功的迷醉当中,我们也无从判断这种成功捷径的可行性;

 

当全社会都奉行着“豪宅、宝马、年入百万”的成功标准时,我们也无法知晓这种价值观的正确性。

 

我们唯一可知的是:我们全社会都在追求成功,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成功。开发潜能、拓展人脉、身心灵平衡,执行力、细节、沟通、行销,感恩、励志、提升……我们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和词汇,来表达迫切成功的心情。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急躁情绪中,成功学讲师已然成功,众多追随者渴望成功,中国正在成功。

 

成功学的文本逻辑

 

卡耐基说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是“经济的哲学”。

 

拿破仑•希尔说乔治•克拉森的《巴比伦富翁》永远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始终没有改变”。

 

汤姆•霍普金斯在人生征途上屡战屡败,最后一笔积蓄投给了“世界第一激励大师”金克拉的培训班。

 

“华人成功学大师”陈安之也是在遇到安东尼•罗宾之后,从此走上成功之路,因为“卖产品不如卖自己”。

 

而张锦贵则被陈安之评论为:“张锦贵是唯一能令我感到有压力的华人讲师。”

 

只有“成功学大师”才能评论“成功学大师”,而圈外的人,则要么举头仰视,要么敬而远之。

 

成功学何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

 

如果分析一下成功学的基本讲义和惯用词,你会发现,基本上就是人类世界已知的公理。

 

比如安东尼•罗宾的“必定成功公式”:“第一,决定出你所要追求的是什么;第二,拿出行动来;第三,观察一下哪个行动管用,哪个行动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动方向有偏,则修改之,以能达到目标为准。”

 

按照这些无比正确的讲义,理论上当然“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成功,也只能说明你的行为有偏差,而不能说明这些公理不正确。

 

成功学善于比喻、善于利用生活细节说服人,用前些年流行的说法叫做“心灵鸡汤”,美国人则把这叫做“便利店哲学”,即为廉价、方便、随手可得但颠扑不破的正确道理,它们的文本基本上就是用高科技词汇和营销术语来表述的知音文体。

 

成功学也善于化用宗教内核,从美国发端的成功学无不浸透了清教精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化作了“人人都有机会成功”。

 

而在中国的成功学传播过程中,宗教话语变得更加神秘,“感召”、“奉献”、“支持”等似是而非的词汇,和刻意营造的环境气氛,让某些成功学培训笼罩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这或许是传授者的预设,也或许是受教者的误读。

 

除了善于归纳和化用,成功学也不能不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维度。成功学无一例外倡导打破陌生人隔阂,试图给中国人灌输陌生人的交往体验,许多培训课程都会号召素不相识的学员拥抱、使用热辣的话语相互鼓励,以他们从来没有过的方式进行沟通。

 

在课外,执着的电话问候、拜访、倾谈和换位理解,也成为成功学的标准手法。

 

毫无疑问,习惯于中国传统沟通方式的人,在成功学面前会被极大震撼,越执着于含蓄沟通或者越不善于沟通的人,则越容易被夸张、外化的成功学表达方式所颠覆掉。他们会震惊、叹服、小心翼翼地尝试,继而从中收获从未有过的精神快感。

 

但,这就是成功学吗?

 

“全民成功”的时代

 

“华人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目标是“帮助全中国每一个人、13亿都要成功”,虽然这只是个概念化的说法,但我毫不怀疑众多民众对于成功渴望的狂热程度。

 

在大多数城市的周末或者傍晚,你经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西装、衬衣人士忙忙碌碌,他们在某栋写字楼的某间会议室里热诚地参与着某些培训、讲座、分享沙龙。

 

在写字楼电梯里,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

 

“林老师上次讲的什么课啊?”

 

“如何在三个月里赚到100万。”

 

“天啊!我没有听到。”

 

“不要紧,下星期还有一个分享会,林老师会和他的弟子一起来和我们分享心得。”

 

是的,这就是很多人在梦想的事情——通过一次培训或经验分享,就可以“在三个月里赚到100万”,哪怕没有,赚到50万、10万也是物超所值。

 

我们何时变得如此渴望成功?又何时把成功简化为金钱的数字游戏?又是何时为这种成功目标定下了急切的时间表?

 

就在20年前,我们也不会有这么迫切、这么简单粗暴的想法。

 

那个时代的各种群体狂热,虽然同样弥漫着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莫名其妙的行为,但无不是以生活、健康等人类的生物本能为诉求,从气功热到各种健康疗法、从红豆杉保健,到各种磁疗用具,不一而足。

 

用物质、金钱来彰显人的社会地位,是成功学这股热潮所引领并自我标榜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梁理文,在一篇文章中把成功学的全面发展,归结为保险推销和直销这两个新鲜事物的出现:

 

“这两种销售方式都需要大量招收和培训推销员。培训专家大都受过成功学的训练,他们也喜欢向学员推荐成功学类的励志书籍。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不管是否留下来做推销,都学到了一些过去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保险和直销从业人员都是以个体能力、沟通能力作为第一武器的人员,他们自然成为成功学的试水者。随着整个社会从集体体制向个体自由的趋势转变,成功学也因此在其中茁壮生长起来。

 

个人病汇聚在一起,就是时代病;个人梦想汇流在一起,就是时代狂热。

 

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成功学。曾经一度,下海是成功的,考公务员是成功的,出国是成功的,读大学是成功的,海归是成功的,在如今买楼也是成功的,炒股更是成功的……在狂热面前,只有一个成功出口,其他都是失败。

 

当丧失了多元化的价值观,成功,只能用一种评判标准来衡量的时候,也许有人成功了,整个社会却只能充斥着压抑和失败。

 

 

雪漠文化网  智慧更清凉! 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