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雪漠禅坛 >> 雪漠禅坛 >> 正文

雪漠:喜悦如待嫁的新娘

2013-06-09 04:15 来源:《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作者:雪漠 浏览:55676363

雪漠:喜悦如待嫁的新娘

定力若不够,应请善知识,

激励和导引,以住三摩地,

断除诸祸患,安住光明心。

平时已谙熟,虚空等体验。

分别心被阻,死时证明空。

有一天,一个人问我,《楞严经》里有五十种阴魔,每一种都非常像佛教徒修行时出现的殊胜觉受,但《楞严经》却认为它们是魔,密乘中的一些说法也认为它们是魔,这是为什么?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境界,你一对它生起贪心,它便成了你的心魔,假如你不贪恋它的话,它便不是魔。所以,区别某种觉受对你来说是否阴魔,在于你是否贪恋于它。哪怕你贪恋的是究竟佛果,那贪心也是你的心魔。无贪就无魔。无论生起什么样的觉受,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你都不要执著于它,不要害怕失去它,也不要为拥有它而沾沾自喜。你要把它看作修行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安住于真心的无分别智慧中观察它,但不要贪它。

平时修炼得很好的人自然知道那种状态,知道什么是空性,什么是明空,什么是本觉,时刻安住于它,分别心就被阻断了,自然能在死亡时与母光明达成一体,实现解脱。不过,没有修炼,不知道这种状态的人也不要紧,因为他仍然可以祈请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后,由佛菩萨为他开示心性,再实现子母光明会,也是可以的。

从本质上来看,对于每天座上修而且修炼得很好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等于你又修了一座,仅此而已。所以,你无需感到紧张,更不用恐惧那种未知,当它出现时你就好像看到老朋友一样,放松、专注,不要害怕。如果不经常修,不能认知那种状态,或者很容易就会丢掉它,死亡的时候当然见了母光明也认不出来,更谈不上与之达成一体,所以我们提倡平时经常座上修。我们以前修行的时候,还不只是闭关时一天修四座,是闭关时一天四座之外没有座上和座下之分,座上也修,座下也修,时刻在那种状态中。所以,我常说,没有不修的佛,想得到解脱,平时就必须要经常修炼。

我经常开玩笑地问我的一些刚进行完禅修的学生:你糊弄完了吗?他们说:没有糊弄呀。实际上他们还只是糊弄着的,因为有人一天就只修一座,一小时两小时地糊弄一下,自己把自己混过去,像完成一种任务似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被用在一些散乱的事情上,这不叫修炼。这就像吃鸦片一样,每天吃一点,把毒瘾暂时止住,但鸦片毒的根还是深深埋在心里,没有解除。有时候,这种心理安慰式的修炼也能让他们得到宁静,但它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因为它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心。如果一个人的修炼每天不能保证在八个小时以上的话,很难真正使人受益,很难改变一些基因之类的东西。这也是传统的宗教修炼大多要求每天至少要修四座的原因。

过去修道的人,每天要在子午卯酉四个时辰炼功,他们还是只修人天福报。要是修解脱的话,最少也得花这么多时间吧?所以,没有实现出离的人,是不可能修行成就的,他们只是在自己欺骗自己而已。不是说每天花一点时间把咒子念上108遍就算修完了的,这种修只是在糊弄自己,充其量只能成为一种精神寄托。然而,现在仍有很多人以为这种敷衍了事的修就能即身成佛,这是不可能的事。即身成佛是要把你根本的东西转过来,转烦恼为菩提,改变你的基因,把你生命中某个非常重要的基因激活。这必须通过一种苦修,修复基因上的各种缺陷,破除许多宿世带来的业障,修得一种真正的智慧之后,让它像太阳一样照耀着你的生命。世界上永远没有不修就能成就的佛。

我身边曾经有一个人,得到一点儿感觉就到处说自己成就了,结果很快别人就发现了他的破绽。因为,成就者与不成就者是不一样的,后者一遇到事情就会露出原形。比如说,他一旦认为有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恼羞成怒,甚至开始疯狂的诋毁和报复,这就是没有修行成就的表现。

我在《无死的金刚心》中写到,琼波浪觉在漫长的灵魂追索之路上,曾经找到一个奶格玛,他觉得这就是自己寻找的奶格玛,然后就和她生活在一起,还生下了孩子。结果,这孩子受到别人的诅咒死了,奶格玛痛哭流涕,不能自主。就在这一点上,琼波浪觉才知道她并没有成就。因为,这世上哪有不能自主心灵的大成就者?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自认为成就了、但连自己的心都控制不了的人,这样的人实际上并没有认知到自己的心性,也没有定力,没有专注力,不能看破烦恼,不能清除习气。不能自主心灵,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哭哭啼啼或者大发雷霆,乱了分寸的人,是绝对没有成佛的。所以,不要欺骗自己,要好好修行,不要为境所转。要真的能认知真心,安住真心,守住真心,这才谈得上解脱。

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写道:“大风吹白月,清光满虚空。扫除物与悟,便是大手印。”这首偈子描写的便是大手印的境界。空性光明充满了你的整个生命时空,你也丝毫不执著于它时,这境界就已非常高了,可它仍是一种你修行所得的子光明。这时的你只看到了月亮,但月亮是月亮,你是你,两者还没有合二为一。如果有些人连月亮都看不到,他们就是瞎子,是迷者,是众生。迷者是无法认知死亡时出现的母光明的,因为他不知道何为光明,没有定力。没有定力的时候,即使他看到了月亮,也已经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乱了方寸。他的心就像秋风中的满地落叶一样,一片狼藉,乱七八糟,又怎么可能达成觉悟呢?

现在好多人就是因为在修行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才修不下去。他们不好好修,但说起各种道理来却是口若悬河,“飞流直下三千尺”,偏偏一遇事便“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一定要好好修行,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精进修炼、修习、调心,进入一种纯熟的境界,最后连心都不用调了,甚至感觉不到心了,才有可能在死亡时,如他人遇故人、幼子见到母亲般的、与母光明达成一种水乳交融,实现子母光明会。不然,解脱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因为好多人只在嘴上修行,自欺欺人,而不肯在日常生活中苦修,才会出现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晨星的现状。当然,我所说的修不仅仅是座上修,还要座下修。最后,没有座上座下,没有修与不修,这正像净土宗所说的“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证得念佛三昧,无时不在念,无处不在念,念而不执著念。念“奶格玛千诺”、祈请上师也是这样的,无时不在祈请,无处不在祈请,但是又不执著于祈请。与上师本为一体,要达成这种觉受,用智慧去调服自己的心性,才是真心。

此外,还要借事调心,如果不经历事情就没办法知道你是否真的能控制自己的心。例如,如果你听到一点不入耳的话就大发雷霆,就代表你没能用智慧调伏自己的心性;如果爱侣去世了,你痛苦不已,甚至想一死了之,那么你也没能调伏自己的心。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十常八九,一点点不称心的事都要放在心上,你的心自然沉甸甸的,无法自由飞翔。不过,在大手印行者的眼中,如意也好,不如意也好,都是调心的道具,看看自己在顺境时是否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遇上挫折时是否会悲观沮丧、不能自已?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如意或者不如意的分别,所有的经历都不过是滋养心灵使其变得更加博大的养分。再者,如意也罢,不如意也罢,到头来都是一种记忆、一种梦幻泡影般的东西,又何必去执著?如果你执著于这些虚无缥缈的记忆,而忽略了当下,过不好眼下的生活,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好多烦恼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我才说,解脱非由事,借事而修心。遇事时观察自己的心,一点点消除内心的贪婪、无知、嗔恨、嫉妒,你才能感受到当下的快乐。当你快乐、宁静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看清楚应该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怎么做才算得上真正对他们好,唯有做到这一点,你才有可能普度众生。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孝敬,朋友也容忍不了,连自己都容忍不了,这样就不是真正的修行,更不可能普度众生。

死亡是人生中最难过的时候,但修行得好,积累了功德和福报,偿清冤亲债主的宿世冤债之时,就有可能得到善终。什么叫得到善终?就是不经痛苦,在安详微笑中,无疾而终。但这是修来的,不是无缘无故就可以拥有的,它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生活、心性、发愿。生活,指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吃素、规律的作息等;心性,指的是认知真心、保任真心,并在生活中调心,用苦修改变基因,修复基因的缺陷,清除烦恼,清净习气,最后达到如如不动、无来无去。

我平时说的发愿,指的是向佛菩萨许下心愿,愿意利益众生,消解自己,破除我执,将大愿付诸于行为,并用这种大愿之力消除生命中的诸多障碍。所以,子母光明会的达成虽然是一瞬间的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就像你知道很多骑自行车的办法,看到别人骑得很轻松,就觉得自己也一定没问题,但你不训练,一骑上自行车,把握不好平衡,立刻就摔倒了。又比如游泳,你知道手要如何划水,脚该如何蹬水,但一落水仍然不知如何是好。可见,理上的明白,仅仅是掌握了一些数学公式般的理论知识,想要真正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让自己理事无碍,需要刻苦的训练、修行。

修行包括两种:一是见即解脱,一是因信得度。“见即解脱”就是通过一些方法苦修,或者请善知识为自己开示心性,然后见到真心,见到空性,安住空性,修成定力、专注力、慧力,就可以得到解脱。如果达不到这一点也不要紧,只要对上师有信心,对教法有信心,对奶格玛有信心,拥有一种笃信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解脱,这就是“因信得度”。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