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中国人和你们一样也是人——评《平凡的中国人》

2013-01-25 08:18 来源:观察者 作者:佚名 浏览:58324170

 

中国人和你们一样也是人——评《平凡的中国人》

 

提示:中国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中国,是一个从行为到思想、从家庭到社会、从年轻一代到中老年都在不断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中国,但同时又是一个按照自己的历史框架与文化维度进行演进的中国。

 

《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使郑若麟成为法国媒体与公众舆论界眼里的不凡之人:这本“小红书”短短几个月里销售一空并立即再版、各大媒体纷纷做出评论、坊间热议如潮——如此反应在法国实属罕见。考虑到西方媒体、法国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西方出版界有关中国的书籍也罕有华人著述,此书的意义也就更不平凡了。

 

笔者把此书作为礼物送给一些关心中国的法国朋友时,他们看到书的标题就会发出会心一笑:LES CHINOIS SONT L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用法语逐字翻译就是“中国人是与其他人一样的人”,因为在法国人日常使用的语言里,“他(或他们)跟别人可不同”这句话常常是贬义的。与“中国梦想秀”节目里一个小女孩天真直率地说周立波“骂人不带脏字”一样,伏尔泰、卢梭的语言自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代起就形成了一整套修辞来“优雅”地褒贬他人了。提到中国人,法国人最常用的一句话恰恰就是“他们与其他人可不同”。如果你是生活在西方、在法国的华人,如果你在媒体里见到如此多有关中国、中国人的负面报道,听到周边法国人、欧洲人动不动就不以为然地说“中国人与其他人不同”、看到不了解中国、甚至都不会说中文的“中国通”竟然还在电视台、媒体里大放厥词,你本能的反应就是这句话:对不起,中国人跟你们一样也是人。因此作为同行,我很理解老友郑若麟为何使用了这么一个不同寻常的句子来做书的标题:译成中文普普通通的这个书名,在法语里就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幽默。

 

开卷伊始,郑若麟用老子与蒙田这两位中国和法国的智者来为书立意。老子的话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蒙田的话是:“自知者知人,因为每个人均包含着人类的所有特点。”但对于今天的法国人而言,为何理解中国和当代中国人就这么难?郑若麟在书中一开始就指出了导致双方难以互相理解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乎集欧洲各国于一国的大国,其文化、历史、种族与地理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让欧洲人、法国人很难把握。

 

中国的历史轨迹又与欧洲历史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拉大了相互理解的距离。“中国”、“中国人”就成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国家与人种,“中文”就成为更难理解的语言。在法语里,chinois一词既是指“中国人、中文、中国的,也泛指一切难以理解的人和事。为了显示中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郑若麟在书中列出了使法国读者颇为吃惊的一系列对比数字,《人道报》指出这些数字本身就很少有人使用,事实上一般法国人很少站在这样一个历史与地理的大维度上来看中国。

 

第二,语言差异与意识形态的偏见。

 

郑若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重要现象:法国人常常依赖媒体来了解中国,而媒体不仅存在很强的意识形态偏见,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他以具体数据为证,法国驻华57位记者中,能够真正掌握中文者竟然还不到一半,人们当然质疑他们所写的报道能否反映出中国的真相。法国媒体还存在一种“政治正确”的倾向与自律:凡是说中国不好的,就是政治正确,一路绿灯;说中国好,就要承受各方压力。郑若麟在其一系列文章与出席法国电视台辩论时已多次对此进行抨击。笔者几年前在《法国人如何看中国》(载《环球时报》)一文中也同样指出:法国学校教科书里有关中国的篇幅不仅少得可怜,还主要以批判为导向,导致法国人对中国普遍缺少了解并充满偏见。

 

第三,时下市面上介绍中国的书籍虽多,但郑若麟认为几乎都缺少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描写和反映活生生的中国人与他们生动的日常生活,展示他们的希望、理想和他们对中国与世界的看法。《十字架报》评论,正因运用了生动的语言与幽默有趣的描写将中国人推到前台,此书才具有了魅力。而这显然也是郑若麟致力要达到的目的: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与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打开书籍目录,人们可见郑若麟的笔触涉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从美食到婚姻与爱情,从家庭到孩子与教育,从电脑、因特网爆炸般的普及到追求时尚与奢侈品,从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到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但如果人们以为他只是简单地罗列现象与数据,那就大错特错了。郑若麟在面对法国与西方读者时采用的是两个有意思的手法:

 

首先是从具体例子到抽象分析。上述的几乎每个主题作者均会举出生动的个案来:例如谈到中国时下的婚姻,他就以一个名叫刘俊勇的人作为具体例子来展示婚姻的步骤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讲到独生子女问题,就举一个名叫乐乐的5岁孩子的心路历程与生活环境。这样的视角恰恰是法国、欧美媒体最常使用、也是西方受众与读者最欢迎的。笔者遇到不止一个对中国感兴趣的欧洲人抱怨中国出版有关介绍中国的书籍、文章动不动罗列一大堆数据,而他们更关心的是具体的生活与人。郑若麟的书之所以受到欢迎,有许多真实生动的故事与例子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加入了历史人类学的视角:该书远远超出了一般新闻性描写的水平,而是通过中西对比来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地探讨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广义概念)的内涵与机制,从中引发的思考是一般研究中国的书籍很少企及的。例如在中国美食一章里就提到中国美食有“口感”而法国与西方美食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而中国美食平民化、多样化、食材的无比丰富也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生存压力大、食品安全堪忧有关。这样的探讨显然将美食引入了人类学分析的深刻维度。而谈到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吸纳消化这一点时,更是使用了佛教、基督教“中国化”等例子和两次外族入侵中国并执掌了政权(蒙古建元与满族建清)却最终被汉化的历史来佐证。这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宽容包容以及很少宗教化之特点,恰恰是法国人、西方人所很少意识到、分析到的。《外交世界》杂志由此评论:这可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谜。

 

让法国读者感兴趣的还在于作者对一系列敏感问题如人权问题、政治改革问题、社会稳定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中国外交取向等不仅毫不回避,还重点进行分析,指出每个问题产生的具体背景与中国人的思路,这无疑是很引人注目的。例如就人权问题,郑若麟用不可辩驳的例子与历史变化来说明中国对人权问题从概念到现实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中国对人权的理解比西方更具有操作性与实用性。中国的意识形态也越来越多元化,从言必称欧美的西方化思想到“中国可以说不”的民族主义均同时存在、不断讨论与碰撞。这与西方、法国媒体认定中国是一个专制集权体制、只存在一体化和僵化的意识形态、当局对思想界控制超严之概念相去甚远。

 

在涉及中国现实政治时,郑若麟提到了一个法国与西方人很少意识到、但在中国人心态中无比重要的集体意识(或曰下意识):这就是中国人始终没有忘怀近代以来深受外国势力入侵与侮辱的历史,由此而产生强烈追求祖国统一与主权完整的心态。这表现在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一系列涉及主权的问题上,也体现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上。例如,面对中东地区政治激变、非洲动荡等局势,西方世界很难理解中国外交的整体取向。而作者就以近代中国深受外国以各种借口武力干预中国内政的历史,来说明中国不干预他国内政、援助不附加政治条件的中立政策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义,而中国的“和平崛起”更是一种“和谐世界观念”的反映。书中写道:现代中国不将别国视为敌对国,和平崛起需要和谐的国际关系。中国历史上就很少有欧洲历史上出现的那种“霸权”概念,中华帝国是以其高度文明来确立其地位的。因而就站在一个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根本否定了时下西方流行的“中国威胁论”。

 

《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有许多幽默的例子与精彩语言。如涉及中文与法文间的语言差异乃至文化差异时,郑若麟举了一个例子:关于“龙”的概念。中国龙播云弄雨,给人带来福祉;而西方的龙却只会吐火吞人,在陆地上制造灾难。法国人因此很难理解中国人为何要做“(恶)龙的子孙”?问题是此龙非彼龙。当人们将西语dragon与中文的“龙”直接对接进行翻译时,误会就已经产生。

 

在揭示西方“分析家”对中国的报道、分析时,作者写道:“我不由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我生于斯、长于斯并时不时回去的中国。我并不认为西方分析家们将一杯水看成半杯水,事实上更糟:他们是把那杯子干脆藏到变魔术的布后,再投合观众想象而变出一个另外的杯子来了事。”

 

在郑若麟的笔下,中国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中国,是一个从行为到思想、从家庭到社会、从年轻一代到中老年都在不断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中国,但同时又是一个按照自己的历史框架与文化维度进行演进的中国。这个中国显然是法国人、西方人过去很少了解和理解的。通过此书,人们看到了真实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期望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乐观。一位法国朋友读完全书后感慨万千,他说道:这是一个过去媒体与西方人书籍从未写过的中国,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一个普通人的中国。而《十字架报》书评最后一句话才更为深刻:郑若麟以其才干而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具有特色的中国和并不平凡的中国人。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