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伍晋巧:我读《西夏咒》

2011-02-24 17:34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伍晋巧 浏览:60598019

●伍晋巧

我读《西夏咒》

记得第一次读《西夏咒》,看到书后的话:“《西夏咒》是一个巨大的混沌和寓言,石破天惊,却一言难尽。它有大悲悯而无热恼,有大狂欢而无贪欲,博大包容,神秘超然。”当时就觉得奇怪,因为雪漠以前的书不是这样的。打开看了看,倒抽一口凉气,想:天哪,这哪是我能看得懂的!

     硬着头皮看下去,发现并不如我所想得那么艰深。当时看着倒也觉得挺行云流水的,可是,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到底讲了什么,竟然没什么印象了。雪漠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也不清楚。倒真印了那句诗:“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星星点点的情节印在我的脑海里,浮萍似的,渐渐地,被时光一吹,就所剩无几了。现在想来,这样读书,实在可笑至极。

  直到昨天,在QQ群里看到古之草发的雪漠老师与何羽的谈话录,雪漠老师说他读书,如攻堡垒,一定要读通。我才感到汗颜至极,惭愧有加。马上下机,沉心、读书。

     再看《西夏咒》,不再如第一次读时那么囫囵吞枣。我开始想,雪漠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什么呢?他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他的发现,他的思考呢?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十分奇特。这是训诂学和文学交融的产物。整本书,看似训诂学式的严密考证,而又处处流溢着作者的痕迹。作者自身现身于文学作品中,这不鲜见,远的有毛姆,近的有马原,都做过这样的尝试。但是,将训诂学引入文学,以我愚见,似乎是雪漠老师的独创吧。至少,在我囫囵吞枣鼠目寸光的读书生涯里,还没见过有这样的作品。也许有,但是没有见过应用得如此自如的。

     《西夏咒》的资料来源,主要是《阿甲呓语》、《梦魇》、《遗事历鉴》、《空行母应化因缘》、《金刚家训诂》等。

      弄清楚《西夏咒》的材料来源是一些出土资料后,才能够明白为什么这部小说总给人感觉以一种混沌般的,模糊的碎片感。其实,如果这些资料放到别的作家手中,也许会组成很连贯的叙事,可是,雪漠却似乎在执拗着要将这些资料还原,而资料本身的残缺以及各种资料之间的不连贯性,导致这种尝试不可能如像从脑中构造一个故事那般圆满,它注定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残缺。再据此联想《西夏咒》中的人物,会发现,这本书中没有一个人物是完满的,就是主人公,也不是完满的人。雪羽儿的脚残疾,琼曾破戒。因此,几乎可以这么说,残缺便成为了《西夏咒》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但是,正是因为残缺,《西夏咒》才完美,是残缺构成了它的完美,就和人生一样。

     就叙述人物而言,我们能够发现三个叙述者。一个是阿甲,一个是雪漠本人,还有一个是全知的上帝式的叙事者。《西夏咒》中采用最多的是用阿甲叙事,穿插着雪漠本人插科打诨的声音,这些,在叙述《阿甲呓语》、《遗事历鉴》里面的故事时,经常会使用到。

     在所有的资料中,《梦魇》一部分的故事是奇特的存在。在叙述这部分的故事时,作者的态度也和叙述其他故事时完全不同。《梦魇》是关于琼出家,求法的故事。在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作者的叙述态度充满了恭敬,在这些部分,很少看到,或者几乎看不到雪漠本人的戏谑化的声音。就是里面的阿甲,也与其他故事中的阿甲完全不同,《梦魇》中的阿甲,完全是一个朝圣者的形象,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可是他的态度是严肃的,他思考的问题是尖锐的。这样的形象与他在其他作品中的世间神形象完全背离,此时的他,仿佛就是另一个琼。

      作者在叙述《梦魇》时,与叙述其他资料时完全不同的方式,很耐人寻味。可以想见,这样的叙述方式是来自对于琼的崇敬。书中有两个主人公,琼与雪羽儿。对于这两个人物,作者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雪羽儿,作者是敬中有亲,但是对琼,更多的却是敬。这也许与琼的身份有关吧,琼是朝圣的僧人,对他的敬,正是对神性、对虔诚的敬。

     从叙述这些资料的角度出发,还会发现本书一个很奇特的地方。结尾处,《灵魂的历程》、《来自亘古的礼仪》,不再有注解式的引用了,这时的雪漠,已经完全将那些资料放下,而去写另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直指人心,是完全抛弃世俗,关注灵魂的东西。

      在《灵魂的历程》这一章,写的是朝圣的行者灵魂历练的故事。在这章中,集中展示了作者对灵魂的理解。什么是路?谁是行者?以及圣地在哪里?在《路》一节中,对于“路”,我是这么理解的,路是人生之路,也是求索之路。行者行的这条路,需要历练灵魂的孤独、迷茫、恐惧。行在这条路上,可能找不到光亮,得不到收获,这对于行者而言,是巨大的考验。这条路,即使曾有许多人走过,可是来来去去的人,千千万万个没有灵魂的人走过,却没留下脚印,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真正的行者走在这条路上,如同初行。因此,真正的行者是孤独的,其实,每个人都孤独,只是有的人故意去忘却,而有的人没有意识到。行者却是真正意识到孤独的人,他处在一种忘我的状态和深沉的孤独体验之中。天已死,地无痕,人无我,一切归于虚渺。似乎一切都没有意义,行者处于绝望。但是,当面对死亡时,他说出:“你可以吃了我,但我不怕你。”时,一切都有了意义,因为行者找到了一种精神,完成了灵魂的升华。此外,对于行者,雪漠取的题目是《赤裸的行者》,在我看来,这一节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我感觉,此处的行者,可以是“我”,可以是阿甲,也可以是琼。此一章,即是大融合,赤裸,表示无隔阂,无隔阂地将三人相融,使“行者”一词成为既是概念上的词汇,又成为实践中的人。在《圣地》一节中,将前面所提到的路、行者纠结在一处,行者行路的目的是为了朝圣,最后的指向是什么是圣地。从最后给出的结果来看,心就是圣地。那么这一章,就是在说,所有的修行,都在修心;所有的朝圣,都在朝心。

     在《来自亘古的礼仪》这一章,却是在写一段琼与雪羽儿的历史。第一节写琼与雪羽儿最初的因缘。第二节写琼的破戒。第三节写两人的再度相逢。第四节琼获得智慧。第五节写琼证获光明。第六节又归于虚空,世事沧桑,变化万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灵魂的历程》和《来自亘古的礼仪》这两章,作者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其实,在我看来,《西夏咒》还可以倒过来读,先读后面三章,再读前面的。最后一章,几乎具体而概括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要思想。当然,作者的感悟在作品各处随物赋形,但是比较集中的思想还是可以从最后一章看出来的。

      最后一章《尾声》,分为五节。第一节,《空行母》。这一节主要讲要破除执着。第二节,《密法》,这一节主要讲要有慈悲心。第三节,《因缘》,这一节有两层意义,一是说要消除分别心,另外还说了因缘乃在心的一念之间。对于心之一念,作者实际上是十分看重的,要不然不会提出“大善铸心”,一个“铸”字,道尽多少希望!第四节,是说善恶有报。第五节,《鲜活的图腾》,思考的是人生的终极问题,永恒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永恒即没有永恒,这是从变的角度谈的。但是实际上,作者认为,永恒是有的,那就是精神。雪羽儿变成了图腾,那就是有生命力精神的永驻,智慧的永驻。由此可以联想到作者经常强调的集体无意识理念,人死了,精神是在的。

此书也写苦难,但苦难不是最关键的。从最后一章的主旨看来,本书最关心的,还是慈悲心与智慧。关注精神的永恒,关注将来,是本书的出发点。

伍晋巧:(女,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