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读书会本身就是为自己充电——香港雪漠读书会后记(总第59期)
“我们不能只说不做,也不能说得比做得好,更不能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志愿者赵英瑞说完这句话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至此,本周日香港雪漠读书会圆满结束。

2025年7月6日,香港雪漠读书会如约在星河明居会所举办。本期主题为“让生活琐事成为你调心的道具”,深入研读《让心属于你自己》中的《觉醒取决于相应》这一篇章。在深入研读之前,书友Jenny老师在本期的「香港文化庙宇故事」及中华人物解读中,分享了港岛东区筲箕湾谭公庙的相关内容。该庙宇建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供奉谭公(又称谭公仙圣)。谭公与广东惠州渊源极深,其中惠东九龙峰谭公祖庙被认为是谭公信仰的发源地。雪漠老师在《西夏的苍狼》中融入了诸多岭南客家元素,其中就提到了惠东的谭公祖庙。领读人Tracy听后不禁感叹:“一个人的学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学成的,而是日复一日积累而成的。”

在读书会的主题研读环节中,书友们围绕“是什么因缘开启了向心内求的成长之路”展开分享。阿静提到,她是因为孩子的自闭症而开启了内在成长之路。她曾学习过许多西方文化中的内在成长方法,但发现这些方法到了一定阶段后,总会让人觉得缺少些什么。这些年深入研读“雪漠作品”后,她领悟到必须积极参与实践,因为做事本身就是老师所倡导的方法论。她还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谈到,香港本地的教师应该多读一些中华文化的书籍,因为这些文化能真正滋养他们的生命之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命中的问题。对此,领读人Tracy深表认同。她认为,西方文化中有许多技巧,这些技巧像是一个个工具,但如果一个人只把自己的生命割裂看待,缺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就很难实现生命的平衡。

书友Vincent分享道,人到中年总会面临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他才开始向内探寻。在惠州的新华书店,他偶然结识了林彦贤老师,并从林老师那里了解到作家雪漠。从雪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开始读起,他发现原来《道德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不仅如此,他还将从《老子的心事》中学到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得到了家人的认可,也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书友阿玲非常认同Vincent的观点。她说,虽然自己也说不清具体哪里变了,但在读完《一个人的西部》并开始阅读《真心》后,她想起最初参加读书会时闹的一个笑话——当大家提到“真心”时,她以为只是指待人真诚的“真心”,直到读了《真心》这本书,才明白其中真正的含义。

志愿者之向分享道,她的因缘始于《一个人的西部》这本书。这部作品唤醒了她生命内在的力量。阅读过程中,她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断叩问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生命价值。原本患有严重选择困难症的她,却在读完这本书后,毅然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
书友Jenny补充道,每周日参加读书会十分必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沉淀自我,明确人生目标。生命短暂,我们不可能事事兼顾,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学会取舍至关重要,而参加读书会正是为自己充电的过程。
正如Jenny所言,参加读书会就是为自己充电。这也印证了"读雪漠作品,为人生充电"的箴言。是为本期读书会后记。(刘一凡)

下一场活动(详情稍后发布)
7月13日 (星期日)
读书会咨询/报名联络:
香港:(852)95592263
54254696(WhatsApp同号)
内地:(+86)1380284170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