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书友会 >> 创意写作 >> 正文

为人处世之道,老子千年之前就给出了答案——读《老子的心事》有感

2024-01-30 22:5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张婷婷 浏览:2264686

为人处世之道,老子千年之前就给出了答案

——读《老子的心事》有感

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孙权和刘备以5万人马迎战曹操号称80万军队的进攻,孙权和刘备没有选择正面硬战,而是用己之长攻彼之短,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滴水穿石”,告诉我们一滴柔弱的水,尽管力量小,但通过它坚持不懈的努力,坚硬的石头最终被它打穿了。中国人自古就推崇水的柔、水的恒心,滴水穿石以柔弱战胜刚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身处困境中的我们。

以上这些以柔弱战胜刚强的例子,说明“以柔克刚”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生活中,你会发现,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硬碰硬,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反之,则会出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可见,老子早已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都说要多了解传统文化、多读《道德经》,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问,还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怎么待人处世,怎么处理家庭关系,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养生,怎么面对死亡,怎么消解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恐惧等等。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本书共81章,五千多字。尽管字数不多,但大部分人却被古文劝退了,还有少部分人只知道其字面意思,并不能很好的把老子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去。

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面临想读又怕读不懂的这个问题。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雪漠老师的这套《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才开启我的《道德经》阅读之门。

本套系列丛书分四辑,共计一百多万字。看到这个字数以及厚厚的四本是不是有点畏难,其实这也是我一开始看到的心情,只不过当我真正拿起书开始阅读时,才发现这一切疑虑都是多余的。

雪漠老师讲解的《道德经》通俗易懂,每一章节都分成几个小部分,逐句讲解,并且引用历史故事,结合老子的观点,给出合理的建议来帮助我们解决现代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对于忙碌的我们来说,你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看一二个小章节都是非常受益的。

雪漠老师想通过本书告诉人们如何将《道德经》“学以致用”,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去解决心灵问题、改善生命质量、改造命运,并将哲学化为生活的方法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三辑》中,老子在处事之道方面,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柔克刚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很“硬”,总喜欢跟别人对抗,什么事都要杠上一杠,一定要争个输赢,让人不愿意靠近;而有些人非常“柔”,情绪也非常稳定,让人非常舒服想要靠近。

可是,如果你想要成功,赢得人心,那强硬肯定是不行的。那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柔到极致、不着痕迹地熏陶。就像“道”一样,无形无相,你虽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却离不开它,并且还会受它掌控。就像单位里那些最不惹眼、看起来最柔弱的人最吃香一样。他们有能力,但不张扬不高调炫耀自己,而且还会不动声色地做好每一件事,为领导解决很多潜在的问题。这就是老子所认为的至柔和至强。

雪漠老师通过引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将相和”的故事和电影《甘地传》,来告诉我们——圆满解决问题的,往往都是柔性智慧。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年少时以才名闻世,但性格轻狂浮躁,趋炎附势。潘安出身儒学世家,在京城做官时,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公二十四友”,还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攀附权贵,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潘安被抓,并且他的三族也一并被灭了。就这样,一个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于“性轻躁,趋世利”而卷入一场夺权阴谋中,最终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可见,过分地追求名利,容易对生命造成伤害。

因此,当我们陷入名利场,不知如何选择时,不妨想想老子的这句“名与身孰亲?”问问自己你所追求的东西值不值得赌上自己的生命。雪漠老师在讲解这章时,就引用了李斯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唯利是图后的悲惨下场,并用张良进退有度、范蠡功成身退而得到善终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子的智慧——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也就是说做人应该积极进取,但进取心同样要适度,不要有过度的欲望。还要懂得知道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时候该停止,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减少矛盾和纷争,与人和平相处。

三、大器之人“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完美,对于有缺陷的东西总认为不好。可事实却是我们所认为的一些不好、不对、不完美的现象,并不一定真的不好、不对、不完美,所谓的不好、不对、不完美,只是我们对它们的一种误解。就像“塞翁失马”的故事一样,边塞老翁丢了一匹马、老翁的儿子摔断了腿,当我们认为是坏事时,他却也因为这些坏事收获了一匹良马并保全了性命。所以坏事并一定是绝对的坏事。

雪漠老师引用萧何故意给自己制造“缺点”而保全了性命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人不能太完美,因为那样会遭人嫉妒,引来 shā身之祸。因此“大成若缺”也可以理解成专门让自己变得不完美,刻意让自己有一些缺点,让身边的人心理舒服一点,更有安全感,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能长久。

写在最后:

《道德经》经过雪漠老师的讲解,是不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懂?

还有老子的智慧,是不管你在什么年代,你从事什么行业,生活还是工作上所遇到的难题,老子都能给出适合你的解决方法。所以,当下正是读《道德经》的最好时刻,早读早受益,还等什么,快快读起来吧!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