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域外传真 >> 正文

《浮士德》

2012-04-28 08: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张晓东 浏览:59780887
内容提要:每个人的心中都应当有一个浮士德。

 

导演/编剧: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主演:stefan weber wolfgang bauer

 

制片国家/地区:俄罗斯

 

故事简介:影片改编自歌德的巨作《浮士德》,是索科洛夫“权力的本质”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艺术的目的是重复最基本的道理,年复一年,十年复十年,百年复百年。因为人是健忘的。

 

盘点一下2011年的获奖影片,俄罗斯当代影坛的精神领袖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并参与剧本写作的德语电影《浮士德》或许是最无争议的一部。这不仅仅因为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a类电影节的重中之重,金狮奖某种意义上算得上世界电影的最高奖项。

 

今年的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浮士德》获得了最佳影片大奖。这是无争议的获奖,颁奖现场没有任何喧哗和口哨,在这个日益被物质欲望和金钱资本逻辑绑架的社会,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这样的导演之存在就已经具有某种悲壮性和启示意义:这是对精神高度、思想之美尊崇、追求、向往的欧洲,在思想日益贫瘠的商业电影(不光是好莱坞电影)甚嚣尘上,人类的心灵日益快餐化、虚拟化、碎片化的今天,对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大师的致敬。

 

而充斥于网络的,则是很多自称电影爱好者的人大呼看不懂,并以“闷片”称之。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问题甚至是不需要提出的。什么样的观众,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电影。

 

电影在法国新浪潮之后,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艺术地位。费里尼、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的影像已经强有力地证明了电影可以与文学、哲学一样,探索人类的精神高度,探讨人生最有意义的那一部分。很多优秀的导演、编剧,本身就是世界一流的作家,如阿兰•罗伯-格里耶,让•考克多等。甚至于纳博科夫也亲手操刀把《洛丽塔》搬上了银幕。那似乎是一个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同时商业电影也非常繁荣,但对生活与生命意义的追问确实无误地存在于各路商业电影中。主流观众群对高质量艺术电影的诉求,同样也是电影哲人们得以涌现的原因。

 

而时至今日,“全球化”带来的除了表面上的“地球变小了”之外,人的心灵隔阂并没有消除,反而更加隔膜;而资本逻辑则更加把人的精神奴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电影来说,对赚钱和票房的变态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影只是充满添加剂的快餐文化,真正有思想的电影人生存的空间越来越逼仄。

 

所以在这种现状中,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尤其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充满了对人类精神高度追问,对人类灵魂的呵护。如他所言:“灵魂的苦恼已经很厉害了,外部的扼制和压力更是常常摧毁一个人。不可以羞辱医生,不要羞辱教师,不要羞辱任何在精神领域工作的人。这些职业需要格外的纯洁和淡泊,需要鼓励而不是伤害。”

 

《浮士德》 当然代表着人类精神的一个高度。关于歌德这部伟大作品的阐释已经无需赘言,也没有惟一的阐释,就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应当有一个浮士德。

 

而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浮士德,应当说是他电影精神探索的延续。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索科洛夫的作品。

 

《沉寂的往事》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拍摄于1994年的电影作品。虽然从一开始看起来会让观众如坠云雾中,但显然这是一部改编自《罪与罚》的作品。影片针砭的是当时的俄罗斯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了1994年非但不过时,反而焕发出青春来。会心的观众又一次深刻地思虑“罪与罚”这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触及生命中的社会、宗教意义。在《罪与罚》的改编中,这其实算不上多么特别的一次。法国导演布莱松的《扒手》和美国导演施埃格的《美国舞男》都殊为有趣。但索科洛夫的这版,却是最深入、与陀氏气质最近的一次。

 

对另一位俄罗斯文学大师索尔仁尼琴的关注使得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于2000年摄制了《与索尔仁尼琴对话》。这部纪录片没有任何晦涩之处,而是异常冷静地记录下了索尔仁尼琴对历史、对民族、对极权、对政治的看法。其中有他对极权主义的批判,也暴露出他自己民族主义者的一面。

 

2002年,51岁的索科洛夫用一个镜头完成了《俄罗斯方舟》。影片通过假定的19世纪法国外交官,穿越时空,与导演一起游览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并一同目睹400多年来发生在博物馆的前身冬宫中的种种重大历史事件。一个镜头,1000名演员,87分钟,2公里长的空间,竟然一气呵成,连剪辑都省去。我们除了惊叹索科洛夫的非凡功力之外,也可以看到导演对“俄罗斯精神”的理解。在这种理解中我们感觉到的,已经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种拯救与呐喊、视俄罗斯为神派遣来拯救世界的感觉了,而是多了一种淡淡的、普希金式的安宁。

 

而最能代表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思考的,莫过于他的“权力的本质”四部曲。

 

前三部曲毫无疑问是探讨20世纪人类灾难的起源和原因以及它的相关实质。前三部分别讲述了20世纪的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希特勒(《莫洛赫》,1999)、列宁(《金牛座》,2000)和裕仁天皇(《太阳》,2005)。他对裕仁天皇的塑造,令很多日本人抵制,而他在《金牛座》中呈现出来的列宁,也和传统话语塑造出来的列宁形象差距甚远,自然也招来许多谩骂。而拍摄这样一个系列的影片,正是索科洛夫深层思考的结果。正如他所说的:

 

“我们表现这些人物,是想说那些重大的事件、极端的状况,并非出自异常的环境或命数的注定。所谓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是由人类体系赋予的,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遭遇和复杂性,驱使他们做出那些‘非常’的举动。性格和行为才是决定性的。艺术的目的是重复最基本的道理,年复一年,十年复十年,百年复百年。因为人是健忘的。”

 

而《浮士德》是“权力的本质”四部曲的最后一部。我们可以这么说,这部影片不是对歌德同名诗剧第一部分通常意义上的改编,而是对这部经典内在精神的诠释。索科洛夫仅保留了原著故事的主线,并保持了对白的简洁。还请来俄罗斯和德国文学史专家将俄语剧本翻译成德语,并坚持用德语拍摄。在这个拜金主义的年代,重提歌德,重提灵魂,索科洛夫有着他自己的追求。事实上,索科洛夫和塔尔科夫斯基并不一样,他的方式和思想都更为淡泊。他也更多关注普通的个体,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宗教含义。作为“权力的本质”的最后一部,他对歌德的改编也只选取了他自己所需的东西,浮士德的权力欲望也被重点描绘了,正如他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

 

“我想所有男人都会在浮士德身上找到一部分自我。不幸的是,这种对权力的激情是典型的男人特性,我想这是上帝制造的一个错误,因为这让你可能成为一个杀人犯、一个凶手。这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找到,他们因为欲望或者饥饿彼此残食。也许每个人身上都有浮士德的影子。”这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言或许更需要,更及时。

 

附:

 

●雪漠(XueMo)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XueMo)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无死的金刚心》卓越网专卖:http://www.amazon.cn/%E6%97%A0%E6%AD%BB%E7%9A%84%E9%87%91%E5%88%9A%E5%BF%83-%E9%9B%AA%E6%BC%A0/dp/B007VX0VSU/ref=sr_1_1?ie=UTF8&qid=1335400266&sr=8-1

 

●《无死的金刚心》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918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