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书友会 >> 文化部落 >> 正文

蒋勋:青春,就是充满渴望与闲愁

2021-03-11 15:3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蒋勋 浏览:18005458
内容提要:好的文学是一定要回去面对自己的内在,去反省的,然后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忽然看到了自己。

蒋勋:青春,就是充满渴望与闲愁

 

01 生命中的温暖知己

在明代戏剧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汤显祖都被比作莎士比亚一样的人物。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其实隐藏了比较多情的部分,情甚至可以使人死而复生。

杜丽娘曾经梦到柳梦梅,并在梦里和他发生了情感,有了肉体上的接触,醒来后怅然若失。

她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每天被教导着去读关于“后妃之德”的书,然后准备由父亲给她找一个不知是谁的人嫁掉。

但她觉得自己要找的是梦里的那个人,要追求梦里的爱情,以致抑郁而终。

当时的女性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牡丹亭》的影响和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的影响可堪一比。

十六岁的青春,游园之中做的一场梦。她要把那个梦找回来,用死亡去找回这个梦,所以变得感人至深。

对于这些女性来讲,她渴望的其实既不是性,也不是道德,而是爱;当爱不见了,她就会借着这样的戏剧、小说试图找回一种生命里的温暖和知己之情。

我想这大概是明代文学,尤其是民间传唱文学非常重要的一点。

明代戏剧从元曲系统中发展出了江南的“昆山腔”,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昆曲。

昆曲的影响很大,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

二〇〇〇,纽约、巴黎都在演《牡丹亭》。对于我们来讲,这些戏曲的文辞太优美,其实不是很容易懂,而昆曲的身体动作和文辞内容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应该借助舞台表演来认识它、理解它。

 

02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牡丹亭》全本演出的话,大概要演上三天,我们通常看到的就是《游园惊梦》这一出,刚好是一个晚上的戏,大约两个小时。

杜丽娘从来不知道自己长了十六年的家里还有这样一个花园,这也体现出她家教很严,父母根本不让她到许可范围以外的地方去。

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感叹不到花园怎么知道春天已经这么烂漫,这里其实在讲她被荒废的青春。

十六岁的青春其实是一座花园,但是没人照顾,完全是荒凉的。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她其实是在讲自己生命之花的绽放,她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青春。

春香之前到老夫人那儿去了,此时舞台上只剩杜丽娘一个人。她感到非常疲倦,便“隐几而眠”。

这时,秀才柳梦梅持着柳枝出现了——这是杜丽娘的梦境。两人一见面,都吓一跳,觉得似曾相识。

这和我们讲的《红楼梦》有微妙的相似,都是讲生命不仅仅是这一世,而是有很多过去的缘分,所以会觉得很熟悉。

随后,“专掌惜玉怜香”的花神上场,来保护杜丽娘梦中的柳秀才,“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临去时又叮咛道:“梦毕之时,好送杜小姐仍归香阁。”杜丽娘和柳梦梅携手再次出场,柳梦梅离去。

这其实是一个少女的春梦,汤显祖用这样一部戏去展示在礼教极其严格的时代里,少女渴望爱情的心理状态,将充满象征主义色彩的文句用到最细腻。

《游园惊梦》一开始,杜丽娘出来,唱了“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其实是在讲一种感觉,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有一点儿不清楚——刚刚好像在做梦,可是又从梦里回到现实,听到黄莺在叫。

杜丽娘过去是一个被封闭在闺房中的女孩子,每天都跟着老学究陈最良读古书,没有机会去认识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机会去认识春天。

这是她第一次游园,是她十六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春天,感受到阳光,感受到美好。

一个被封闭的,或者说被禁锢的肉体,开始感受自己了。

汤显祖用很隐晦的方式来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相会,如果他用了很直接的语言,大概是不能在文人世界中流传的。

《牡丹亭》的文辞非常美,可是内容其实很颠覆。

杜丽娘站在自家的花园里,感到生命似乎已经全被耽搁了——又是一个春天,可是想想看,这个春天和去年也没有什么不同。

每一年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生命并没有得到她所等待、所渴望的东西,“耽搁”的背后是一种青春的慵懒。

03 自我定位的思考

我们在欣赏《游园惊梦》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是在欣赏它的唱腔和身段,欣赏它美学上的部分。

至于它文学性的部分,对我们来讲可能稍微有一点儿疏远。我想真的是时过境迁,社会制度、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都改变了,所以大家不太能够理解杜丽娘为何那么幽怨。

 

我在学校里播放《游园惊梦》录影带的时候,就有学生问:“她为什么不走出去呢?”

今天的孩子通常很自由,不能想象从前的大家闺秀受到的禁锢。

我一再强调,杜丽娘游览的花园,绝对不仅仅是现实中的,更是她的内心世界。好的文学是一定要回去面对自己的内在,去反省的,然后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忽然看到了自己。

对于正在成长的、正当青春的男孩子、女孩子来说,这个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童年是懵懂时期,还没有得到启蒙,但此时人开始领悟了,首先领悟的就是自己的身体。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有对青春非常美的歌颂,主人公都是十四五岁;杜丽娘十六岁;林黛玉、贾宝玉十三四岁,我将这些统称为文学中的青春描述,这其实是文学非常重要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当时却未必觉悟,未必体会到青春的来临及其重要性,进而与自己的青春有一番对话。

 

我有时候在想,青春其实是个人不太能够把握的东西,你觉悟到它的瞬间,它好像就匆匆过去了。

当现代的文学家把《游园惊梦》变成自己小说中的一个隐喻的时候,可能有一点儿像柳永讲的“青春都一晌”,青春这么短,当你意识到青春的时候,已经到青春的尾巴了。

 

青春有一个最大的特征是,感受到美的同时也体会到感伤,青春的美好、青春的自由,都夹杂在华丽和感伤之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感觉到华丽,感觉到美,可是时间会感觉到这一切终会过去。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孩子在初发育的时刻会显得很孤独,好像有心事,女孩特别明显,但我觉得青春其实就是这样的。

在那个年龄,人会对自己的身体有感觉,感到自己好像成熟了,生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需要和另外一个生命结合,会有渴望。

 

这些情绪构成了青春当中非常特殊的现象,而我们的正统文化对青春的渴望和思绪其实是不敢描述的。

老师、父母会觉得那还是个孩子,但我常常会提醒我的朋友:“他十八岁了,当然已经知道很多事情,有很多渴望了。”可是大人会感到矛盾。

 

如果你还留着十五六岁时的日记,再打开来看,你会吓一跳。那个年龄真是有很多很多闲愁,在考试升学这种世俗的压力以外,还有一些没来由的会让你有很多牵挂的情绪。

 

生命最大的哀伤是自我的不清楚,“我是谁”永远是文学中最关心的事情。

 

杜丽娘从头到尾都在问“我究竟是谁”“我到底要什么”,这些问题在孩提时代是没有的,一定会在青春的时候,迸发出来。

 

当她照镜子的时候,就是在寻找自我,在思考自己的定位。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