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从《大漠祭》分析雪漠的乡土情结

2018-02-28 19:0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尹顺民 浏览:32505663

 

 

从《大漠祭》分析雪漠的乡土情结

 

尹顺民(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副教授)

 

 

内容摘要:甘肃著名作家雪漠的成名作《大漠祭》被誉为一部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雪漠是我国带有爱国情怀的作家,其小说反映其思国忧民的文者风范。当历史的发展倾向于关注百姓的生活时,《大漠祭》作品便应运问世,它散发着特别的泥土馨香之气,以悲悯情怀,书写了我国西部地区一段真切感人的历史场景。从作品中人们可深刻地体会出小说世界里表达的美学价值之浓烈的乡土情结。基于此,本文以《大漠祭》的视角分析雪漠的乡土情结。

 

《大漠祭》是雪漠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十二载精心打造而完成的长篇巨作。作品出版之后,得到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大漠祭》被相关评论学者及其受众读者们视为真正描述西部现实的小说,可以说属于一部难能可贵的珍藏品。小说主要介绍了腾格里的沙漠边介中一个寻常山村的气息,呈现出当地农民的原生态的生活样式以及民本思想,本文以这部小说为出发点,侧重挖掘其中蕴含的乡愁之感以及展现西部地区的特色精神。

一、乡土情结的描述

可能在所有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深藏已久的一块宝地。这个地方恰好可以详尽地展现人们的真切的心声。在面对春风得意之时,或是沮丧失落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它,无论时光如何地流逝,或是岁月怎样地冲刷,社会形态的沧桑变化等,任何因素都不足以使这样的情感减淡或褪色,这就是我们提到所谓的乡土情结。可以说,乡土、乡情等众多相关的情结已生成人们的本色的一部分,或者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人类感情的栖息地,这种情结自文明以来被不断地诉说与回味。无论人类怎样依恋着故土,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人们都是大地怀抱中的孩子。土地承载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着人类生存的宝贵智慧和经验。而乡土、乡情等情结又是对于我国伟大民族的文化以及品质的深层次反映,这样的反映不但是历史性的,而且是现实性的,乡土情结的文化内涵可以直接指向着遥远的未来,这是关于“乡土情结”的现代化的一种解释。在我国西北作家雪漠的长篇巨著《大漠祭》里,其中关键性的审美价值就在于那种浓郁的乡土情结。

二、关于西部原始乡村生活的再现

在《大漠祭》里有很多悠久的民俗传统被刻画到极点。如清水中下米,切些山芋蛋,做些面水混合而成的山芋拌面在凉州地区,人们百吃不感到腻的最简易常见的饭食。小说中描述了一些人的命运,其中侧重老顺一家人:兰兰离婚,引弟、憨头相继去世,灵官也不见了,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然老顺还在想着:快白露了,兔鹰又要下山,买完棉线,还要忙着结网。从某种意义上分析,老顺身上带有最强的土地气息,因此他持守以往愚昧的形式生存着,且相信走出的灵官还能回来。而小说里这只是其中的代表。这是乡村生活落后的原因,一是人类文明没有到达这个偏远的角落里,二是农民本身的思想较落后。而灵官外出也一定程度上减化了的悲剧性,原因是当地人们勇于到外面探寻新的方式来生活。这里也带来了一个认真的问题:村农究竟当如何活着?从中可窥探出作家雪漠在乡土生活里,关于村民生存出路的思索。这样,《大漠祭》里包含了作者朴素的关怀。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无论科技达到怎样的层次,人们永远离不开这样的乡土情结,都需这种淳朴情感的慰藉。

三、诗意般西部乡土风情的流露

《大漠祭》里作者通过大篇幅来描绘无垠的大漠风情。若是不加作家的情感,可能人们只会看到大漠的无限荒凉。然而正是雪漠对自身故乡那种难以名状的故土情谊,所以他笔中的荒漠不再只有狐寂与荒凉,或是猛烈的自然现象沙尘暴,更是一幅极美的画卷:即太阳照进了正西边,悬于一条高高的沙梁顶上,红。炊烟婉如丝线一般腾空而起,像是用手牵引着轻轻地飘舞。红红的落日,雾一般的炊烟,明暗辉映的沙岭,还有那波浪似的一阵阵沙涛,构成了一幅奇妙的景象。再有他笔下的星星也很特别,“灵官睡醒后,他见到了星星,那是沙漠中的星星,有质感,孤零零地悬空,像是挂着无数的吊灯,好像借助梯子的支撑就可以摘下来一样,进而让陷入了遐想之中。那大漠的颜色也是从红到黄,从黄到褐,再褐转灰,逐渐和天色模糊为一体。浩瀚的沙岭,雄伟磅礴,壮美非常。小巧的沙丘,似水波柔和。一道道纹路多么流畅,仿佛天上的仙女裙子中随风扬起的褶皱,无比的飘逸与脱俗,一直荡去,到天的一边,到永远。天放亮了。太阳如同火球一样滚入了东边的沙丘上方,不太发亮,好像母鸡刚下的蛋。这蛋逐渐滚动,滚走了黄色,滚走了红色,一直滚为小且亮的圆球,而后悬于沙浪以上的空中。类似这种细腻的描述,在作者雪漠的小说里到处可以看见。在作家雪漠的笔下,大漠如同一位极其高贵、优雅的妇人,仪表端庄美丽且变化多样,不禁让人充满无限的向往与留恋。作者眼里的大漠属于那种生机和灵动的景象,不管是烈日照耀之下的大漠亦或夜空中的大漠,皆褪去了往日的旷野般的衣裳,而换上了富有美妙而含有诗意的形象,甚至比贵妇人还要增添几分魅力。

四、西部地区特色精神的展现

我国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具有两面性,既富有一种豪迈性与冒险意识,又带有对于生活强大的隐忍与苦干精神,这是毫无张扬而又绵延数千年的精神。正因这样的西部精神支撑起西部地区的发展。而在大西北的贫苦地带,这样的精神一般体现在“父亲”人物的身上。在《大漠祭》里,作家雪漠为人们打造了许多带有这种精神的老父亲形象,如老顺、瘸五爷、黑羔子他爹以及孟八爷等。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老顺与孟八爷两个人。第一,孟八爷,是一个十分健谈而豪爽乐观主义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可以辨析狐狸踪影的好猎手。在乡村中,孟八爷常常济穷扶贫,因而德高望重,深受当地农民的尊敬。在西部强大的沙尘暴以及饮水出现短缺的时候,他向广大村民传播着环保的理念,还受到当地派出所的托负,以打猎的方式,深入大漠中查找线索帮助公安部门侦破相关的偷猎案,并协同缉拿偷猎的人。同时,孟八爷在作品里又作为道德、智慧的集合性人物。他主张,万物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应当知足了。他还有这种想法:只要能够走出大漠,就会得到更宽广的出路。可以说,孟八爷这个人身上凝结了雪漠作家本人的理想。第二,老顺也是作家借助自己父亲为蓝本而细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老顺是一个简单的农民,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为家里人的温饱问题,每日不停地干农活,又做着抓兔驯鹰的活。寒来暑往,勤劳苦作,然而生活仍旧不堪一提。而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坚韧与乐观的心态。迫于生计,他忍受着痛苦将女儿兰兰跟人换亲,为维护国家的利益与本身的不平心理,在上交公粮的时侯老顺检举了欺诈的北柱,等他的优质粮压为三等时,他突然涨红了脸庞,手指发抖、眼中含泪中才喊出一句“上缴公粮”的话。当憨头儿子因病无法治疗时,他强忍着悲痛的感情。当生活充满绝望的时侯,他也会去问卜,再次树立活着的信念。另外,老顺这人喜欢十分刚烈的老鹰。在小说的前面几个章节,作家雪漠用较大精力详细地描述了西北大漠中人们狩猎的场景。然而,老顺的光明坦荡的人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并非天生特有,而是从老一辈西部人民的性格中传承来的。这就是我们倡导的西部精神,老顺则是这样精神的代表。雪漠小说中很多人物形象,生存环境一般单调无比,不乏落后与愚昧,然而,其中的人物自有其生存的哲理,像老顺以及广大村民的勤劳、质朴、豁达、正义等巨大的精神力量,将中华民族的脊梁支撑起来。

《大漠祭》作为一部长篇的乡土作品,包含了作者雪漠无限的乡愁感。其中带有很多对家乡的关切与颂赞。连雪漠在本人也反复强调这样的事实:是西部大漠这方寸土培育、成就了自我,所以可以给乡亲作点事,就算没白来过。而这部小说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最关键的可能正是雪漠小说里深刻渗透的对于故乡的浓厚感情——乡土情结。这种不忘根本的情怀是最值得人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刘菊莲:《大漠祭中所反映出的乡土情结》,《文学教育》 ()2015年。

[2]朱卫国、雪漠、陈彦瑾、张晓琴、张凡、刘镇伟.:《大漠回归的灵魂书写——对话雪漠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

[3]陈岩:《从大漠祭看雪漠小说》,兰州大学,2011年。

[4]张懿红:《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研究》,兰州大学,2006年。

——刊于《文学教育》20181

 

 

 

【回放】雪煮《道德经》系列讲座(扫码观看)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