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余泽雄:荡气回肠在本真中显发——读《匈奴的子孙》有感

2017-09-26 13:2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余泽雄 浏览:35679805
内容提要:曾听过一句话,“西部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但精神是富有的。” 不妨将目光,追寻《匈奴的子孙》书中当下的足迹。

荡气回肠在本真中显发

——读《匈奴的子孙》有感

 

\余泽雄

 

岁月巨人的脚步,悠悠走来......

蜿蜒曲折的石羊河,在广袤原野中穿越,深邃得不可触摸。你是生命的护荫,有青山绿水相伴,富饶了草原的先民。当那血雨腥风袭来,嘶鸣......划破长空,疼痛了千年。

怎可相信,它曾是一片秀丽“江南”。或许苍天从没有偏爱,不管南北西东,对大地的子嗣,都一视同仁。美好遐想,总是短暂。上帝一个喷嚏,让这方绿洲改了姓名,多浪漫和苦涩的名字:“腾格里沙漠”,它吞噬了祖祖辈辈的梦想。

当婴儿从襁褓中醒来,吮着干瘪的乳房。这场景,让思绪,接续了《西夏咒》中金刚家,在饥荒之年,一幕幕的哀鸿遍野,更有骨瘦如柴,脸色蜡黄,老吮手指的孩儿,痴呆的目光如磷。作家,你为何要把那样惨烈的描写跃然纸上,来释放人性的歇斯底里。可知道,承载着真心的文字,如“刀子”,折人生痛。

当拜读了《光明大手印》文化中论述,才豁然开朗,其中使人昭示一句,“人通过痛苦的体验,更容易去接近真理。”故此,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从岭南重返漠北,是怎样一部大书。非虚构实录,能否引起读者共鸣。不是说,文学里的虚构,可夸张,可联想,天马行空,更撩人心扉,情感跌宕。可是,翻开《匈奴的子孙》,原先自作多情的“瞎想,”不见了踪影。沿着作者的西北之旅行走的脚印,踏进西部的神秘大地,谁能想象当下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竟是千年前,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塞上江南”。原来,富饶与贫瘠也是大地的一体两面。一切都不能永恒,当然也包括曾在这辽阔草原上叱咤风云的匈奴子孙。时光是最强力的腐蚀剂,多坚实的城池,都可被碾成粉末,连最难以消失的思想记忆,在岁月飓风中也被得了无影踪。

这位有情有义有肝胆,亦文亦侠亦孤独的西北汉子。不忍心看到,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曾发生的“原始文明”,随了历史风尘消逝。他用脚步丈量大漠,拾起几片千古瓦砾,研判它的全息,用心血描摹出一幅壮丽的西夏画卷。

鲜为人知的,匈奴继承制,他们的灵魂依怙。而那个时代如此英勇善战的族群,被什么法子弄得土崩瓦解,颠沛流离。在匈奴的野性基因里,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生命密码”,这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的宝贵“遗产”。雪漠老师在书中如是说:“西部文化蕴含了中国文化早期最为淳朴珍贵的东西,有着人类文化非常优秀、本真的基因。这种基因不是标签,也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生命状态,直接作用于生命本身。” 此时,雪师勾勒出了“西北之旅”寻觅的本意。所揭示之要义,这不正是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衍生的“信仰”吗?原始本真诚可贵,与时俱进经世用,让大地的记忆,来推动我们当下的脚步,可谓独具匠心。

历史背影匆匆而去,象征着草原雄风的单于王,还有跟随他们而成群的美丽阙氏,只给史料留下一个拗口的名字,渐渐地淡忘在子孙记忆里。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却一代一代地吟诵下去。早就换了人间的石羊河流域,风光不再。甚至是积贫积弱的生存空间,不断地挤压着旧时福地的后裔。也许是这片土地沉淀下来,深厚的野性基因,使他们永不屈服环境恶劣侵吞,而且为了活着,頑強地坚守着贫瘠家园。

已很难找到那个时代,那怕是一小块生活碎片。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摧毀了物欲的摇篮,却留下了现代人最匮乏的“信仰”。也许,这是难以泯灭的气息,才得以承受千百年来的灾难。曾听过一句话,“西部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但精神是富有的。” 不妨将目光,追寻《匈奴的子孙》书中当下的足迹

现实的西部仍未能与东部的物质环境相媲美,而沙漠化带来的致命伤害,更是令生命窒息。然而,贫瘠铸就了强悍,如甘肃的民勤人,在艰难中活出自己的诗意,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强悍的自重,他们向往尊严和强大。生活不管多么痛苦、多么艰难,都会咽到肚里,总是把最快乐、最积极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如此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定然是这方具有人文关怀和超越的热土熏染的结果。能忍辱别人之不能忍,此精神状态,所呈现的景象,在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一个故事,平淡朴实的每一段文字里。

非虚构的写真,让我直接窥见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现代人当今最需要的信仰。非虚构纪实,在雪师的笔下,更像一首渊源流长的诗歌,忆古抚今,弘一腔浩然,在胸中荡气回肠,当追溯西部神秘大地的本真,倘若,激活了自己的本真,你生命中的诗意,定将在夜空中开放得更加绚烂!

 

 

【回放】雪漠读书汇掌门直播请扫描下图二维码登录观看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