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雪漠禅坛 >> 雪漠禅坛 >> 正文

雪漠:有人之处便会有江湖——《黑话江湖》跋

2017-03-13 07:29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37964993
内容提要:有人可能认为所谓的江湖,应该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江湖就在我们身边。

《黑话江湖》  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雪漠:有人之处便会有江湖——《黑话江湖》跋

 

《黑话江湖》的内容,源于我二十五年前的作品《江湖内幕黑话考》。

《江湖内幕黑话考》是我的第一部著作,让我跟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吴金海老师结了缘,为后来的《大漠祭》铺了路。后来,它还获得了“甘肃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一些地方的公安警察,还将此书当成了解社会的重要参考书。

写《江湖内幕黑话考》时,我二十八岁,正在凉州的双城中学当老师。在一个浓荫遮蔽的阴暗小屋里,我完成了此书。后来,此书的稿费,成为我那时生活中最大的一笔收入,解除了我的许多困厄。这一点,我在《一个人的西部》中提到过。

那时节,我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保留一点传统文化。

一提到传统文化,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儒释道文化。实际上,除了儒释道,还有一个贴近每个人生活的文化——江湖文化。早年,我将文化分为三类:一是庙堂文化,即主流的意识形态倡导和认可的文化;二是江湖文化,即打破了地域色彩的各种非主流的行业文化;三是地域文化,即有着浓浓的地方色彩的文化。这种划分虽不科学,但在我二十八的当年,却沾沾自喜了许久。

有人可能认为所谓的江湖,应该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相声、评书、戏法,甚至牛皮癣广告、吆喝着叫卖杂货的流动小摊、引人上当的骗子、人流拥挤时趁人不备的小偷,等等。这些放在旧社会,都属江湖。江湖的另一层面就是生活,故此,有人之处便会有江湖。

笔者撰写此书,以期作为传统文化的资料,能够保留下旧时的江湖文化。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江湖诸门,如金门、皮门、彩门、挂门等的黑话与规矩,通过事例向读者分析诸门中的内幕手法。本书涉猎较广,无论是江湖八门,还是七十二寡头,均有涉及,还详细介绍了旧社会的黑帮,如青红帮、东北土匪、香港黑社会等等。读者或可从中窥出江湖全貌,亦能了解旧社会时的民风民俗和民众心态,而最能反映出民众心态的,便是黑话。

黑话,最初只流传于江湖生意人之间,为了不让旁人听懂,而创造只有本门人才懂的术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黑话,也有很多黑话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地方方言。如川渝一带的方言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属黑话,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晓其源头。黑话在演变为方言的同时,也将江湖气融合进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融合进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形成一方独特的土地气息。

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黑话,如评门的“踢杵”方法(踢杵即踢同行的饭碗),“入摆知”仪式(入摆知即谢师);洪门的“在玄”规仪(在玄即入帮,又叫进圈子)。甚至太行山区的“拉边套”(即两个男人养活一个女人)等等,五花八门。因而,黑话也是窥视旧时社会的窗口。

此书除了介绍众多黑话,还展示了江湖诸门的规矩,这些规矩构成了江湖的乱中有序,也是这些规矩让江湖有了神秘的色彩。很多人都以为江湖是无拘无束的代名词,江湖人也都个个逍遥自由。其实,这只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书中的江湖儿女只需快意恩仇。但生活中的江湖,却处处是规矩,自古中国讲究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连土匪都有土匪的一套规矩,大到两人对垒,性命相争,小到每日说话的禁忌。从这些规矩中,透出的是人心。如无论是评书、武术,还是洪门、哥老会,各行各业,人要想成为其中一份子,均有拜师仪式,或是入会仪式。无论仪式是隆重,还是简易,参与者心中都会升起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有力地连接了个体与组织的情感关系,而这种仪式感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已越来越少。随着时代变化,本书中考究的很多规矩已然消失,这是必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变了,很多东西自然就变了。

本书除了作为传统文化的资料保留,还详细揭露了江湖骗术,望读者不可不察。虽有些骗术历经百年时间,但读者切不可认为其手法过时,实际上现今仍有不少人被其手段欺骗,再加上时下科技发达,信息庞杂,江湖人的手段只会越来越多,且翻样出新,而不会减少。如现在一些人打着旗号卖“奇珍药材”,江湖中叫“挑土海宝的”。将长得奇形怪状的东西卖给外行,往往能骗至上千元。实际上就是寻常之物,把海边的拿到内地,把南方的拿到北方,把海外的拿到国内,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卖佛国甘露的,使用的手法也莫过于江湖八门之一皮门的手法。

又如金门中的手法至今也仍在使用,金门即算命相面等。前年,笔者有一朋友去寺庙,出来时一位老人跟在其后,说只需一元就可求签。朋友本不愿,老人却说看在他年事已高,靠一元求签吃碗饭的份上求一个吧。朋友心软,想着一元也不多,便求了。刚取了签欲走,老人就把朋友领到庙门一旁,无人注意的地方,有一个妇女早已等候在那里,说是要给朋友解签。也没说解签收钱,就开始又看朋友的面相、又看朋友的掌纹,一一给朋友解起了签。朋友也天真,以为听完了就能走,结果刚解完签,妇女话音一转,说是给个缘分钱之类的。这时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人的一元只是个诱饵,拐角处的妇女才是真正捞钱的。两人势必是一伙的。其实这个法子,在金门中并不新鲜,但常人不知者,就容易上当。又比如,一去某寺庙或某道观,外面就有许多算命的,一见你就冲上来说你最近有喜事,或者说你最近有灾祸。以此来引诱你算命,只要你停下来听他说,他就成功了一大半。这也是金门里早就有的方法。如果你不理会就走,有人还会紧紧抓住你的手腕,不让你轻易挣脱。笔者的学生就遇到过,被一老太太抓着手腕说要算命,奈何学生不信算命,自信命由心造,执意挣脱,老太太眼看留不住了,倒是不自觉地说了一句,哎呀跑掉了。这句跑掉了,让人不禁失笑。由此可观,纵然骗术之多历久不衰,不少受骗之人或多或少是起了贪念,贪小便宜的吃小亏,贪心重的就被骗得愈厉害。如果无欲无求,别人想骗你,都找不到门道。

当然,时代在发展,比本书中更为复杂的骗局还有很多。笔者再版本书,与其说是给读者一点参考,还不如说是为了纪念我二十五年前的青春岁月。一眨眼,四分一世纪过去了,我经历了太多,要是重写此书,当然会是另一个样子,但我还有更重要的书要写,就只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一下。好在此书在民俗学意义上还有它的价值,因为有了本书,一些已经消失的文化,或许会依托本书流传下来,我也算没有白花时间。

——20161019日修订于青岛雪漠书院

 

 

 

邮购此书请点击香巴文化微店:

https://weidian.com/?userid=882151905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