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弟子规》过时了吗?

2017-02-16 11:3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张稚丹 浏览:38221175
内容提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讲道德,而非像动物般只考虑个体生存和舒适,连国际社会发生纠纷都需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弟子规》过时了吗?

 

\张稚丹

 

  从一新疆饭馆里买了箱库尔勒香梨,没想到最下面放着本儿薄薄的《弟子规》。随手翻来,惊觉句句新鲜,字字珠玑。于是平生第一次,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读了一遍,边读边慨叹:我们离那个时代已经很远了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相信大多数家长看到这里都会苦笑,因为如今的孩子早就支使不动了,更何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等尊长走到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离开,这样优雅的镜头只能在老电影里看到了,那是旧生活、旧文化活着的时代。想到实习小姑娘无视帮她揽门的他人,如公主般昂然而入;公园里数人并排行走,横占步道或聚在路口聊天,不禁无语。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穿衣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家庭条件相适合)。”“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些道理,教育今天的大学生绰绰有余。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轻视、诽谤)”……对照这样的至理名言,谁又能说自己尽善尽美?

  《弟子规》是清康熙年间山西秀才李毓秀写的一本蒙学教材,原名《训蒙文》,全文只有1080字,却分几个层次谈论孩童接人待物、处事和读书的教养、规矩与方法,力图将孩童天然形成、不知约束的言行纳入文明的轨道:在家爱父母,在外敬长辈。处事强调“谨”与“信”,不轻易承诺(“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不随便传闲话。分清人我界限(“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然后达到“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之后上升为“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最后是“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不明事理和不践行都会走偏,合起来正好是知行合一。

  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认为《弟子规》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雾霾,说它以父母为中心,会毒化青少年心灵,将他们变为唯唯诺诺的奴才。

  现代社会很多地方不同于古代,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变化并不大。谁也不想忍受冷漠、粗暴、戾气,承受所有人皆为自我所产生的冲撞,而希望生活在一个大家谦和有礼、举止皆为他人着想,有秩序有尊严有幸福感的善良社会。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讲道德,而非像动物般只考虑个体生存和舒适,连国际社会发生纠纷都需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钱穆曾对美国学者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人非圣贤,德性不会与生俱来,一套道德规范可以让人们习久而成性。孔子希望以“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言行,使社会成员恪守本分,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乱的时弊。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呼吁全社会学会谦词敬语》一文中说得恰切:“谦词敬语表达出来的对人的尊和敬的精神实质是毫不过时的。它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远不止礼仪规范,还是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是寄托情感的外在表达,更是不同群体之间情感认知和理解沟通的桥梁。多使用谦词敬语,社会就会减少许多冲突和矛盾,和谐许多,美好许多。”

  毋庸讳言,近百年的社会动荡中,数千年来维系中国人日常伦常和人生信仰的儒家思想被连根拔起,再加上人口众多资源紧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都被甩到了不知何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谦让,没有公德心,不会用敬语,甚至连表达情感都没有比较优美的方式。浮躁功利的处事态度,让人心失去依凭,让快乐远离。西方国家的小痞子碰上别人为他挡门,也会吊儿郎当地说声谢谢,因为他们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而我们的学霸却觉得他人为自己服务理所当然,更别说许多服务窗口那种“帮你办事是给你面子”的态度了。

这种时候,需要的不是高谈道德如何重要,而是应该像《弟子规》一样,先将道德细化、落实为不离日常生活的人伦之用和具体行为规范,用制度来规范人们诚信重义,信守职业道德,在生活中不妨碍他人,不侵犯别人的利益,让社会和乐融洽。

——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109日 第11版)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