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戒印求法记

2016-12-26 15:2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戒印 浏览:38086602
内容提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死亡为参照,当你参照死亡时,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没有意义。

编者安:日前,雪漠老师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远方的“嗜书如命”的戒印将自己最心爱的一千五百多本书全部捐给了雪漠老师,他希望能跟随雪漠老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修习传统的“奶格玛五大金刚法”。在这个时代,能有如此发心、如此真诚热爱传统文化、如何能放得下的人,实属少见。正如他所言:“除了自己上课的几本教科书,我一本不剩捐赠了一千五百多本书,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这代表我对无上正法的尊重,代表我的诚意,也代表我对大善文化的一种祝愿。”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他,并邀请他撰文一篇,其内容如下:

 

 

 

戒印求法记

 

\戒印

 

 

那年出差,到海拔三千米的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安装路灯。四围雪山苍茫,中间黄土千里,劲风直往人胸口灌,脑袋被吹的晕晕乎乎,呼吸格外困难,我们几个人步行在一片沙地上,不远处竖立着一块高约两米,宽约半米的黑色大理石石碑,走到跟前,看见上面写着“大唐高僧玄奘经行处”,我心头顿时一阵发热,鼻子一阵酸楚,眼前仿佛看见一位衣衫简陋的和尚,背着一个大行囊,拄着一根拐杖,正在迎风艰难地步行,天空有一只苍鹰在盘旋,千里无人烟的黄土地上,只有他像一只蚂蚁一样在移动,天色已经黯淡了,夜里他如何露宿,我不得而知。《大唐西域记》中也只是简短地写了几句,没有《西游记》的嬉闹,热闹,他只是一人孤单地行进。自从看到那个石碑后,我每每翻开长达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总是能感觉到佛陀那无边智慧之外的另一颗滚烫的心。玄奘大师放弃了在寺庙里国师般的待遇,不远万里,九死一生,用生命换来的就是这些法宝。

 

时隔几百年后,另一位被称之为“雪域玄奘”的僧人,赶着成百只羊,驮着五百两黄金,从藏地出发,步履蹒跚,行进在去神圣印度的雪山上,引来了周围无数狼群的围堵、攻击。这位僧人放弃了苯教法主的尊位,历经无数磨难,只为求得金刚乘的无上密法,他就是香巴噶举大手印文化的创立者——琼波浪觉。如果说玄奘大师求来的是无量的智慧经论,琼波祖师求来的则是至高教法和修法。这种教法和修法,一直到今天,我们通过雪漠老师才有幸遇到。

 

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每次用芝麻大的代价,一次又一次从雪师那里学来香巴噶举大手印文化的诸多精要,心中总有歉疚。我常常看到现实中的一点利益,却忽略了学来的法要背后所承载了千年的精神。得来越容易,越不懂得珍惜,这也许是优秀传统文化、大善文化,总是被物质蒙蔽了双眼的当代人忽略的原因所在。按传统严格的教法来说,一个阶段的学习没有完成后,不能越级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可是这个时代,我们的心被诸多文化乱象,搅得七零八碎,即使偶然接触到真正的解脱智慧,也往往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或者好高骛远。我每次参加雪漠老师的课程,总能感觉老师的慈悲与急切,雪师说,你们来了,我就当你们不会走;你们走了,我就当你们不会来。所以,我们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满载而归,足够终身修习,直至智慧解脱。有的学员,七八十岁了,出一次门极为不易,他们只能靠一次求学,达到自己心愿。可以继续学习的人,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只求自度,只求自娱自乐。我每次也是如饥似渴,虽然之前的课程并没有完全吃透,却急于学习新的内容。我觉得,不多学点便对不住老祖宗们传承了千年,用生命换来的优秀文化。雪师打过一个比喻,你是愿意建一个狗洞,光给自己遮风挡雨,还是愿意建一座大厦,庇护更多的人呢?跟一些佛油子不同的是,我只愿意一门深入,彻底吃透大手印文化后,再学其他。因为我相信一个长着两条腿的人,无论有多大的本事,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我也相信,一个力大无穷的人,无论怎么卖力,不可能一铁锨,就能挖出一口井。学习中,找到明师之后,我们需要一门深入。驳杂不精,浪费的只是生命。每个人可以有无数种选择,但生命只有一次。

 

为了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我愿意拿出微薄的诚意,而不是每次交点学费,轻轻松松参加几天课程,回去后便觉万事大吉。当然,老师不会在乎我们的一点学费,他只在乎是否有一颗诚心,如果连学费都交不起,只需特殊申请,也能顺利学习。佛经上记载,有很多富豪富翁供养佛陀,佛陀虽然也随喜,却并不会有太多赞叹,甚至在《金刚经》中还说,以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作为供养,也比不上听闻宣讲《金刚经》的一句话。但是,当一位妓女供养他一顿斋饭,一位乞丐供养他一件破衣服,佛陀却赞叹再三,说他们功德无量。一顿斋饭和一件破衣服,对那位妓女和乞丐来说,便是他们的一切,当这些东西都可以放下的时候,自然功德莫大,那时才能称的上出世间法。我觉得自己比他们富有多了,作为一个书痴,我最珍爱的便是书籍,每次碰到好书,便流连忘返,巴不得全部收入囊中。有的书从高中时候便跟随我至今,有些早已绝版,有的东挑西拣,苦心淘来,有的是在无数次熬夜中抢购来,如果说我工作至今,积攒了一点资产的话,那便是千把本好书,除此之外,身无长物,对不好书的人看来,肯定一文不值,甚至不啻一笑。东奔西走,家搬过好几回,书却只添不减。每次搬书,深感精神享受大餐,身体却遭受磨难,然而囤书的兴头一往无前。后来,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死亡为参照,当你参照死亡时,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没有意义,财富,名声,权势,美颜都如梦如幻,并无实质。”是的,死亡来临的那一刻,知识、学问、书籍也会很徒然,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变成智慧的时候,也会变成另一种束缚。知识学问的束缚,有时候比物质束缚还要顽固不化。我藏书无非十多年,爱情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也无非十几年,最多几十年,但生死问题却是永恒的,参透生死,解决生死,理应是最先解决的问题。好吧,我从此释然了,视若生命的书籍,便可以放下了。

 

话又说回来,我知道自己作为求法给老师的书,其实老师大多都看过,甚至我没有的书,老师也看过,各种外文书籍,老师可能不需要看。除了自己上课的几本教科书,我一本不剩捐赠了一千五百多本书,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这代表我对无上正法的尊重,代表我的诚意,也代表我对大善文化的一种祝愿。这个时代不缺物质,不缺金钱,不缺乌七八糟的快餐文化,而缺的是经典文化,缺的是能沉下心来钻研经典文化,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大善文化——尤其西部文化,大手印文化——这样的人。我也希望我所倾心,珍爱,向往的大手印文化,在本有核心不变的前提下,能与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水乳交融,能用文学,哲学,艺术,科学为载体,能用英语,德语,法语等多种外语译文来展现,也能回向古典语言,梵语、巴利语、拉丁语、希腊语,贯通古今,中外合一,回归真理,清凉无数当代人,利益无数后代人。这便是我以捐赠书籍,作为求法供养的另一心愿。

 

我愿意引用这句话,作为求法的最终意义:“真理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于一个人能否用整个生命与所有的真诚来实践真理,这需要一种对真理巨大的虔诚。”(《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这也是信仰的真正意义吧?!

 

2016/12/26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