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雪漠禅坛 >> 雪漠禅坛 >> 正文

积重减轻,养静去躁——雪煮《道德经》之二十六

2016-09-18 14:0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古之草 浏览:39441221
内容提要:这里的静和躁,相当于雪漠老师最新出版的文化著作《空空之外》中的真心和妄心。

 

 

积重减轻,养静去躁——雪煮《道德经》之二十六

 

2016917日晚七点,雪煮《道德经》讲座在山东沂山雪漠书院举行。正如,月圆必有月缺;潮起必有潮落;人聚必有人散,所有的现象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变化和无常。故,世上没有永恒的存在。任何的事情,达到极致的时候,就意味着衰落或下滑。看破这虚假的存在,心也就变得坦然了。

所以,每一现象、每一场景的出现,最后,留给人的只有一点回忆和一点感觉。有的人,能将这点感觉化为灵魂的滋养而提升自己;有的人,感觉如风,过后留不下任何的迹象,仅仅愉悦了一下感官而已。听讲座,也是如此,不同的心,得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的主题是“燕处超然”。这一章里,老子重点讲述了重与轻、静与躁的对立统一。“重、轻、静、躁”,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每个人都会说,也都会写,但能真正领悟其精髓,并能做到知行合一者,并不多。这需要人格的修炼、道德的修炼,和智慧的修炼。没有生活中的淬炼、锤炼和打磨,没有“重”的积累,没有“静”的虚致,人也就没有“辎重”,就不能真正立起来,就不能称其为人。

一开始,雪漠老师就讲到轻与重的关系。他说:“世界上,表面看来,很多轻的东西,如果没有重做为根本的时候,这个轻是立不住脚的,就失去意义,失去重量,失去价值。所以,重是轻的根本。”一个人能真正做到“举重若轻”,其前提是,必须以“重”做为根本。那么,什么是“重”?像大地一样厚重的东西,它代表一定的容量。雪漠老师进一步解释说:“有了一定的重,那么重就可以制约轻。所以,做人、做事的时候,要以重为主。重是根本,轻是现象。”所以,真正能做到“若轻”,是有“重”的内功和根基存在的。

“静为躁君”,什么是君?人的心灵。静可以主宰躁。这里的静和躁,相当于雪漠老师最新出版的文化著作《空空之外》中的真心和妄心。静像真心,躁像妄心。所以,真心是妄心的主宰。整部的《空空之外》说的就是真心和妄心,说来说去,最终的目的就是真心调伏妄心,让心真正属于自己,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失去主心骨的羽毛,也不是断了线的风筝。人,一旦失去主心骨,一旦断了线,就会轻飘飘,就会浮躁,就会焦虑,就会惴惴不安,就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遇事,便会慌乱,便会无着无序,便会乱了方寸,就会失去判断力和应变力,而误了大事。

所以,雪漠老师说:“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看他,一,能不能重;二,有无静气。”能做成大事的人,都有一种静气,稳重而踏实。所谓的“每临大事有静气”,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大事,他的身上有一种安静的、沉静的、不浮躁的东西出现。为什么呢?雪漠老师说:“因为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了重做为基础,有了静做为功力,很多东西是有静气的。”

在雪漠老师的长篇小说《野狐岭》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在波身上溢出的那种静气。即使他跟木鱼妹在苏武庙的事被村人发现后,有人恶意闹大时,他仍是坦然处之,因为,他知道,慌乱没有用。事来了,担就是了。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他平时对心性的修炼,能够控心,而不是心被外物牵走了。能控制住心,也就能控制住局面,一定意义上,就能控制住命运。整部小说中,你跳出来看的时候,就能知道,在“野狐岭”中,不管人类的命运如何得跌宕起伏,不可莫测;人类的欲望如何得炙热高涨,浊气深重,因为有了马在波的存在,一团混沌中,总能透出一股清气和静气。有了这“气”,就有了另一种“磁场”,总能吸引木鱼妹一样的人聚在身边,就能抱团一起走出“野狐岭”,走出那可怕的“沙尘暴”。因为,再大再可怕的“沙尘暴”,也有停息的那一天,终究也会消失的。

命运中的一切厄运、苦难、灾难、绝症、死亡等,都是这样,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都要坦然受之,全然接受。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如何真正达到这种“静”?达摩祖师告诉了我们四种方式,即:报冤行、随缘行、称法行、无所求行。在实际生活中,雪漠老师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给了我们一种很好的参照,如老顺说的“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如孟八爷的不贪,“无所求”。如新疆爷的坦然,“活人了世嘛,怨啥”。如豁子女人的不争,随缘。如马在波的割血受之,等等,都渗透了那种“以静制动”的精神。同时,这既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涵养、修养。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重,包括几个方面,它是以重为基础的。雪漠老师解释说:“一,物质性的辎重,也即生存必须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二,精神性辎重,在精神上能立得住的东西。包括你的世界观、智慧、哲学,甚至包括你的信仰。如果没有精神性的辎重,你摇摇摆摆,立不住。三,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性的东西。你必须在你的有生之年,做些事情,你的价值正体现在你的行为中。所以,有些人,做了事情之后,就成了一代大德。”

可见,君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所准备的,都是有备而来的,而不是毛毛燥燥,慌慌张张。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会轻率做事,或下决定的。这也是重。比如,每次外出参加一些签售、研讨、讲座活动时,雪漠老师和志愿者们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切做得井井有条,其目的就是“培养自己对任何事情都认真对待的能力。”所以,事无大小,而全在于一个人对待事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雪漠老师说,高僧大德的辎重有三点:一智慧,二慈悲,三行为。而在香巴噶举文化传承中,成就者的辎重有六种:身(即行为)、口(即语言)、意(即心灵境界)、功德(即对社会的贡献)、事业(即对社会的影响力)、学养(即能与时俱进地吸收先进文化)。所以,所谓的辎重,是支撑君子在世界上行走的一些附加的东西,即承载他德行的东西。否则,他就不是君子。

《论语•学而第一》讲:“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西汉扬雄在《法言•修身》中谈到君子应该“取四重”,而“去四轻”。“四重”指: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四轻”则与之相对。“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而“四轻”呢?“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同样的,关于人的道德修养,雪漠老师在《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中谈到了五种境界,他这样说:“圣人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君子界,利人无己;常人界,利人利己;小人界,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蠢人界,损人又害己。我们崇尚圣人,提倡做君子,至少做个常人,不能做小人,更不能当蠢人。我提倡的‘大善铸心’,就是用圣人的善熏染常人的心,让常人的心一天天更柔软,一天天更博大,一天天更慈悲,然后变成君子之心,最后变成圣人之心。”

雪漠老师说:“做事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辎重。辎重,就是自己的积累。慢慢地积累一些修养、知识、智慧、德行,甚至功德。因为有了这些积累,你才能承载大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轻不能载重,而重可以载轻。小不能证大,而大能证小。所以,君子要尽量地大,让自己有辎重。”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雪漠老师说:“如果一个人过于轻佻,过于不在乎,成不了大器。” 同样的,他又说:“人过于浮躁的时候,就会失去人的主体心,失去心灵的主宰,心就失去作用了。所以,不要浮躁,永远安静地、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在这种境界中,“静处观物动,闲里看人忙。”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燕处超然。” 真正的君子、智者,即使当了“万乘之主”,也是一颗平常心来治理天下。(古之草)

 

【回放】雪煮《道德经》微吼直播间

 http://e.vhall.com/141084895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