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小说世界 >> 正文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西西弗斯与巨石

2016-08-09 22:5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文泽尔 浏览:39399473
内容提要:无论月亮,还是西西弗斯,无论毛姆或高更,乃至我们自己。对于至美至真的不懈追求,永远是超越的惟一途径。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西西弗斯与巨石

 

文\文泽尔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全欧洲迎来新秩序和希望的时代。当时的毛姆45岁,正值创作巅峰期,《月亮与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写下的杰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这样重要的一部作品,为什么会选择高更作为主角原型呢?要知道,毛姆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高更已经去世10多年了。

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早年在海军服役,23岁当上股票经纪人,收入优渥,娶了美丽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为妻。本来人生顺风顺水,却又误打误撞进入印象主义,辞去工作,还与家庭彻底断绝联系。为了响应内心的创作呼唤,高更在塔希提岛找到内心归宿,甚至娶了土著少女为妻,穷困潦倒,最终客 死他乡。

斯特里克兰德虽然被设定为伦敦人,但早年经历与高更如出一辙。惟一不同在于,他在前往南太平洋之前,先在巴黎住了数年,后又在马赛待过一阵。 《月亮与六便士》以无名的年轻作家“我”的视角书写,“我”与斯特里克兰德初次见面时是23岁。现实中的毛姆23岁时,高更已经在塔希提岛完成他最具原始主义风格的画作了,两位大师之间应该并无交集。值得注意的是,1916年,毛姆也前往了南太平洋。其时他刚完成《人生的枷锁》,或许正是塔希提、巴拿马、伊瓦和马提尼这等岛屿上的生活、热带独特的风景,土著们原始又简单的生活方式——让毛姆感受到了高更数十年前激情迸发后残存的余温,希望能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缅怀已逝故人。

和高更舍弃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选择遵循内心呼唤的真实生命经历类似,毛姆走的也是弃医从文之路。由于早年的小说创作不算成功,毛姆转而创作 戏剧,成为伦敦红极一时的剧作家。然而,《杜特太太》《弗雷德里克夫人》这类描绘上流社会风情的喜剧,却令年轻的毛姆备受煎熬,因为他了解贫民们的生活,和高更一样,知道“真正的真实”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或许正是因此,《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借“我”口中描述的、一个似乎完全独立于故事之外的人物——天才医生亚伯拉罕,阐明了自己与高更之间的共性。医生自学校求学时起便已出类拔萃,眼看着要升任医院管理层时,却因为一次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经历,认定了最终归宿,即刻辞职远离,和当地人结婚,日子过得紧巴巴。与此同时,另一个亚伯拉罕在位时根本没法出头的医生阿莱克,接替了他的位置,平步青云。

阿莱克嘲笑亚伯拉罕的选择,但亚伯拉罕本人却过得平和快乐。阿莱克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无非是俗世安宁,生活富裕。亚伯拉罕的快乐则是月亮,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那就像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属于那里,在出生地反而是陌生人。遵从自己内心,去选择了月亮或者六便士, 无论哪种都是幸福的。真正痛苦的是不去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错误的选择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乡愁,那每个人倒也都是异乡人了。

在塔希提岛居住时,高更用法语写了一部名为《诺亚·诺亚》的手记,其英文版碰巧与《月亮与六便士》同一年出版。考据毛姆是否读过这本手记,在此之后才下决心完成《月亮与六便士》的最后章节,并不困难;考据雷诺阿1919年离世对于故事的完成是否有所推动,亦不麻烦;哪怕想从文学史当中搜寻梵高的耳朵是否被高更割下献给妓女,都不算是离谱。然而,最有趣的事情却不在书外。

即使一口气读到《月亮与六便士》的第54节,不把最后20页读完,仍旧没办法得知斯特里克兰德生命的全部真义——这正是毛姆被称作讲故事圣手的真正原因。伦敦、巴黎、马赛发生的一切都很精彩,至少是能打9分以上的好故事。然而,只有抵达塔希提,从肥胖的库特拉斯医生那里,听闻斯特里克兰德生命最后阶段发生的一切之后,你才会明白,前面200多页的曲折迂回,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讲述生命壮烈升华的过程而埋下的伏笔。

现实中,高更是在脚部湿疹恶化、心脏衰弱的双重折磨下,心脏病发去世的。他曾考虑过回法国接受治疗,却未能成行。1898年,高更曾经选择自杀。根据《诺亚·诺亚》里的记载,他住在塔希提时也常常觉得寂寞苦闷。他“有限度”地追求名利,举办画展和拍卖会。他在南太平洋赖以生存多年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继承了叔父的遗产,多少卖些画作,他甚至还领过大溪地巴贝杜土木事业局的工资。然而,毛姆的斯特里克兰德却是个更加决绝、纯粹的天才——不仅没有继承任何遗产,不举办任何画展,绘画还既不为钱财,也不为展示。他可以随便将作品送人,随意将毕生心血销毁,病入膏肓也不吭一声。斯特里克兰德惟一看重的是“表达”过程本身,仅此而已。

因此,尽管提前收尾已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毛姆却试图以接近神秘主义的临终场景叙述,将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可能存在的暧昧地带,将现实中的高更与虚构的斯特里克兰德,彻底隔绝开来。他当然是做到了:最后20页,摒弃一切的本真追求、原始而肉欲的力量,经过不多不少的铺垫,终于能够在这部分超越人类语 言所能抵达的界限。这个过程本身,已不是“精彩”这种肤浅的词汇可以形容,“真正的真相”在很大程度上是残忍而悲戚的,包含凡人难以忍受的弃绝之姿。经由 这个结尾,整本书最终上升为西西弗斯式的神性体验,与希腊神话最经典的隐喻之一,具备了某种结构上的一致性。

西西弗斯触怒众神,众神惩罚他,令他将一块永远到不了山顶的巨石推上山顶。于是,西西弗斯每日周而复始地推动巨石,徒劳地消耗生命。在相当漫长的时光里,西西弗斯是绝望、煎熬又痛苦的。直至某天,他突然在无休止的重复当中,感受到了美——粗粝的兽欲、原始的力量。这种美的发现,令他不再将推动巨石视作苦难,于是苦难也就即时终止了。

无论月亮,还是西西弗斯,无论毛姆或高更,乃至我们自己。对于至美至真的不懈追求,永远是超越的惟一途径。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