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大漠祭》中所反映出的乡土情结

2015-12-13 15:23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菊莲 浏览:42363721

 

 

《大漠祭》中所反映出的乡土情结

\刘菊莲

 

内容摘要:甘肃武威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祭》,是一部文学含量浓厚的值得多角度多层面品评的作品。 它以写存在写生活为主旨, 描绘了腾格里沙漠地区民众生活的风俗长卷,是一部具有教育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雪漠的小说世界中重要的审美内容——那就是他浓浓的乡土情结。

一、“乡土情结”概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乡恋、乡情、乡土等诸种“乡土情 结”作为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心理、情绪,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归宿,在自有文学以来的历史上反复地出现和衍变。无庸置疑,不管人们如何赞美“土地”、看重“土地”,依恋乡土,都不过分,因为,人总是“地之子”。 自有人类诞生以来,土地变成了满负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联系着人类生存的最悠长的历史和 重复不已的经验。人类文明进程的每一步履,都粘联和凝结着土地的哀欢。 而乡恋、乡情、乡土意识等诸种“乡土情结”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品格的一种富有深刻意蕴的心理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其文化心理意向是指向未来的,这也是对“乡土情结”的当代性诠释。在甘肃武威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祭》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内容——就是他那浓浓的乡土情结。

二、乡恋——一生的誓言

翻开武威作家雪漠从 1988 年到 2000 年十二年的呕心之作《大漠祭》, 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向你扑面而来。 作品描绘的是西部荒漠边陲农村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如同吃厌了甜食的人忽然寻求到了一些辛辣生猛的食物来刺激味觉。《大漠祭》可算是在香雨熏风弥漫缭绕的当今文坛上的一道可口的川菜。人们称它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作者意在写出西部农民的生存景况,而没有选取农村变革的重大题材,不是追求由此产生的史诗性效果,甚至也没有着意写出生活的发展走向和农民们对未来的热望,他只是看似平静的却不无感情 的向人们讲述着处于西部沙漠边缘地带的陈顺一家以及周围村人如何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春种秋收,冬天训鹰猎兔捕狐,喧谎吵架,邻里纠份,偷情耍赌,祭神发丧,讲迷信等等。 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他们整个的人生和生活的全部内容,反映出西部农民“生 艰辛,爱之荒诞,死之无奈”。物质生活的空洞,精神生活的单调,也曾使他们不满过,反抗过,但这只是情绪的表现而缺乏策略性的抗争,更多的是对生存命运的忍受。

作者雪漠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威人,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寂寞的清醒,在他写这部《大漠 祭》之前,他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可举世誉之,他不忘乎所以;举世毁之,不垂头丧气。 他呕心沥血,耗尽十二年,向我们展示了西部农民父老的真实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生存空间呢?正是有这样的生存空间的熏陶,才使他的作品充溢着与民同乐,与民同悲 ,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乡土情结。

三、对农民乡土生活意识的原生态表现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雪漠的《大漠祭》中,这种安土重迁的民族传统被演绎到了极致:白水里下把米,切几个山芋蛋,拌点面水做成的山芋米拌面是凉州人吃了千 百年却一直没吃腻的最寻常的饭食。

纵观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作为主要描写的老顺一家:兰 兰离婚了,引弟死了,憨头死了,灵官“失踪”了,家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故。老顺依然考虑:白露快到了,兔鹰又该下山了,而且买了棉线,正忙颠颠结网呢。从某种角度看,他仍然是“土地的化身”,固守着落后的愚昧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坚信出走的灵官会回来。 在作品中这样的人很多。这一方面是乡村的落后所致,社会文明之风吹不进这个偏僻地方所在;另一方面是人物自身观念的局限。而灵官的出走,淡化了作品的悲剧意识,毕竟有人开始向外界探索新的人生方式。这多少给人们提出了严肃的思考:农民应该怎样活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雪漠对农民乡土生活意识的原生态表现中,所蕴涵的对农民出路的思考。这也是渗透于《大漠祭》中的朴素的农民关怀意识。

一部《大漠祭》,满载着西部民众生存的诗意,可以滋润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地方太多了,只是还需要逐步去认识。不管高科技发展到何等地步,人类永远有解不开的乡土情结,永远需要乡土情感的抚慰。

——刊于《文学教育》2015年第11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