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白虎关》:触及生死与永恒

2011-06-01 09:54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雷达 浏览:60733446
内容提要:评论家雷达认为,《白虎关》是2008年最突出的小说之一。从文学品质上看,这是一部细节饱满,体验真切,结构致密,并能触及生死、永恒、人与自然等根本问题的作品,闪耀着人类良知和尊严的辉光;也是一部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的作品。《白虎关》延续了《大漠祭》的主题,写生之艰难,爱之甜蜜,病之痛苦,死之无奈,尤为突出的是它具有丰厚的精神性内涵。当下流行的很多作品思想平面,强化外在动作,靠故事的意义而非人的精神性吸引读者,雪漠作品却始终贯穿着一种直指人心的东西。《白虎关》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在欲望面前思索活着的意义,小说写了人的精神救赎和自我解脱,并试图重建精神信仰。可以说,这是一部指向人心、剖析人心、拯救人心的作品。此外,《白虎关》对农业文明消亡的反思,以及对地域文化魅力的挖掘也很值得关注。

 

 

雷达(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原主任)

 

《白虎关》我看了几年了,这次又翻了一遍,最近看《西夏咒》。《西夏咒》像刚才胡主任说的,它是一种打破,让我们想到了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的一些作品,包括一些魔幻的东西。时空的模糊,象征呀,寓言呀都有,还有一些史料、一些我们惨痛的历史。

先说《白虎关》,当时拿到《白虎关》的时候,我有点期待,又有点担心,因为在《白虎关》之前,雪漠已经写了好几部,包括《大漠祭》、《猎原》,还有《大手印实修心髓》和《我的灵魂依怙》两部书,我就期待着他比《大漠祭》、《猎原》有所超越,我担心的是它是不是也像一些作品一样是个速成品?

我觉得最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是:中国作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多?去年我见过一个作家写得很好,前天又拿来一部比上一部还好,而且有些作家一说就是我十年心血,或者我已经写了二十年,这种说法比较多,包括张炜,张炜的情况和他们还不太一样,《你在高原》是打破记录了,几百万字。这种现象值得引人注意。

据说,中国作家比国外作家高产很多,是什么力量促使着我们作家这样写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至少我能谈四五点,为什么会普遍写得这么多?因为整个社会都提速了,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也许别人不同意。小说的意义和书的意义都发生变化了,过去的书是几辈子的人来读的,现在的书是消费品,掺杂了很多消费的东西,看完之后就把它扔了,这是很平常的,带有很强的商业性。商品有个特点就是“喜新厌旧”,这是绝对的,你必须花样翻新,你不翻新不行,你要刺激读者阅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海量的东西,就是说淘汰率很快,这个信息时代,如果你没有相应作品支撑的话,我觉得淘汰是很容易的,包括一些大的作家。当然,还有市场、收入等一些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评论也是如此,现在是电子数字时代、电子化速度。它本身就能够批量生产。以前没有电脑,和现在写作是不一样的。写得多并不是不好,但我们热爱的还是传统文学,或者说是高雅文学,这样一来我们的期待就落空了,我们看了很多作品,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

回到雪漠的西部世界,特别是《白虎关》,当然它也不一定是我期待的一个版本,但这个作品在思想成就上是非常突出的。我认为《白虎关》是08年最突出的一部小说。陈晓明写过一篇文章,但当时评论文章比较少,在所有的排行榜和评价中都没有这部小说的踪影,但我认为它是08年最突出的一部小说之一。

从文学角度来衡量,这是一部细节饱满、体验真切、结构致密、并能够触及生死、永恒、人与自然等根本问题,闪耀着人类良知和尊严的辉光,一部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的作品。但要说清《白虎关》好在哪里也不容易,容易产生一些歧义和误解。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和《大漠祭》一样,仍然以“老顺一家”展开故事,而且具有典型现实意义,是不难理解的,比如西部人的坚韧人格、西部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但我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精神内涵的作品。有些作品作者写得很生动,生活也很鲜活,但我总感觉抓不住。一句话,就是缺精神的东西,缺少一种内在的照亮的东西,缺少一种思想贯穿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雪漠的作品、他的想法、他的思想,我觉得有比较贯穿的思想,它有比较直指人心的东西。你融会贯通之后,会发现它有一种内在的东西。有内在的东西就很吸引人,没有内在的东西很难吸引人。我发现,《白虎关》是一部精神内涵非常深厚的东西。

现在作品强调平面外在动作,靠故事而不是以人的精神赢得读者。这部作品虽然还是写生之艰难、爱之甜蜜、病之痛苦、死之无奈,延续了《大漠祭》的主题,但包含了多层意义、多层内涵。

雪漠有一个概念,需要强调:“我的写作很简单,概而言之不过两点,一是:当人类日渐陷入狭小、热恼、贪婪、嗔恨时,希望真正的文学,应该能为我们带来清凉;另一个就是,即将消失的时代定格下来。”这个“定格”意识也是“史”的意识吧。

另外,就是写作信仰的重要性。精神性很重要。雪漠自己本身还是信仰宗教的,但是不是教徒我就不知道了。他的作品和其他作家不太一样的就是,渗透了浓厚的宗教意识和宗教精神。他书里的人物都在欲望面前思索活着的意义,也可以说写了人的精神的救赎和自我解脱,试图重述精神信仰。所以,它是一部指向人心、剖析人心、拯救人心的作品。

这里面兰兰是个很重要的人物,遭受很多命运的打击,后来她信仰金刚亥母,如果想挣脱命运的苦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兰兰于是选择了修行——善,她苦难的心需要这个金刚亥母。书里说人活着就要有“盼头”,穷归穷,有“盼头”就好。没“盼头”,就跟牛马一样了。兰兰没盼头了,她正想有个盼头,遇上金刚亥母,皈依了爱和善,带来了信仰。

这部书的外在框架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农业文明的逐渐消亡。2007年春天,我去过雪漠的老家凉州,比起我上一次九十年代去的时候,经济确实发展了,但乡下的青年无一不是在向往城市。他们听的、看的,都是当下最流行的歌曲,而凉州的艺术珍宝凉州贤孝和“花儿”是本地很土的东西,会唱的人屈首可指。但是雪漠,他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投向了渐渐消失的农业文明,反思这个农业文明。比如《白虎关》中突然挖出金子,看到那些黄灿灿的金子。这儿不再到处是黄沙了,而是有了金子。在金子面前,不同的人做出各种各样的虚梦。

同时,作者也对人性的美做了回眸。比如《白虎关》中最难忘的是兰兰和莹儿,她们的命运总是连在一起,都是双方家庭换亲的牺牲品。莹儿有个理想化的完美的灵魂,坚守做人的尊严。其中写到她们被流沙淹没的时候,莹儿在拉兰兰,那一刻,她不是在救兰兰,而是在救自己,因为她自己也陷入了绝境。这一情节被截下来成了中篇小说《豺狗子》,非常精彩,获得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兰兰、莹儿是农牧文明消失时的牺牲品,其意义就是在强势的压迫下怎么寻找一种“存在”。

再一点就是,雪漠充分发扬地域文化的魅力。陈晓明在文章里写的比较多,说是重新发掘地域文化的魅力。近代流行寻根潮,强调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寻根。在文学上,具有地域文化的作家比较匮乏。回首中外世界文学史,许多留名的文学作品,都与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近看现代文学史,也是如此。

雪漠小说虽然在艺术上也很有推敲之处,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笔触构造了一个浓得化不开的充满凉州味的艺术世界,构成了“大漠三部曲”。有许多艺术元素在里面,从内到外散发着当代凉州的气息。其中有大量的凉州民歌——“花儿”、“凉州贤孝”,其中“花儿”是很有底蕴的。我就觉得雪漠太累,那么厚的书,用了那么多的“花儿”,每章的内容都不完全一样,深刻表达了作者的心思,构成了别样的艺术风格。《白虎关》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

《西夏咒》不像《白虎关》,我看得没那样细,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西夏咒》写的是金刚家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开篇一上来就很模糊,是西夏时期的某个地方,这个“金刚家”一会儿是民国,一会儿是现代等等某个地方,所以我们的注意点不能停留在某一处,但是肯定写了很多连续的事情,包括大饥饿。大饥饿写得非常有特色,可以说是很魔幻,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时代来狭隘地解读,而要把它看成一个寓言、一个象征。金刚家的历史就是西部乡土的一个缩影,特别是村里发生过的很多残酷的暴虐行为,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几千年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期都发生过。虽然书中写到古代,又写现代,其中频频写到战地粮、救济粮等诸多历史事件。解读的时候要打碎特定的狭隘的时空,它是更超越的东西。

《西夏咒》的叙述方式和“大漠三部曲”截然不同,其中,证得了光明大手印的现代雪漠和生活了几千年在凉州守护神阿甲,成了主要的陈述者。阿甲穿越了几千年,具有浓重的历史沧桑感。这部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有大量的议论。而作为雪漠本人,是不是借此想表达一些观点?来反思和追问历史?其中大手印文化和西部文化精神都融入小说中了。雪漠本人修炼过八年小乘禅定、十二年的光明大手印,从书的后记可以看到。他灵魂的求索和独特的经历都写在这部书里了。

这部书还有一个特点,有关藏传佛教的文化历史、修炼的生命体验,增加了作品很大的新鲜感和丰富性。雪漠在这部书的后记和第一章“缘起”谈的比较多,也谈到了光明大手印。虽然和雪漠接触比较多,但对光明大手印了解不多。在这部书里,文学形式的创新是比较突出的,运用了很多比较魔幻的东西。

我对《西夏咒》看得不是太细,只觉得作者这次做了一次突破、一次创新、一次大胆的尝试。如果解读《白虎关》还稍稍容易一点,那解读《西夏咒》就很难。我就先谈这些粗浅的看法。雪漠的作品,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开个头,抛砖引玉。

 

         ——在中国作协《白虎关》、《西夏咒》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由古之草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要点部分由陈彦瑾归纳)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