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光明大手印》连载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 正文

没有文化的慈善,难以传承

2015-01-26 14:4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46894977

 

有人问我,善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为何在现今社会,却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谈善、谈奉献呢?

我告诉他,几千年的文化既是宝藏,又是包袱,良莠并存,泥沙俱下。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又把各种价值观、文化思潮、意识形态搅在一起。这时,我们特别需要冷静、清醒、反思。

封建糟粕的流毒,“文革”带来的后遗症,商品经济的冲击,让很多人的精神殿堂倒塌了,陷入信仰危机。我们的善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毁。很多人已经不思考这些东西,主动把自己降低到动物的层面,只追求物欲。甚至,当我们平时谈善、谈奉献时,有些人还会瞪着吃惊的眼睛,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们,把我们当成伪君子或欺世盗名之徒。

这种心态很可怕,但这种倾向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再得不到纠正,我们的社会就要付出惨痛的、不可挽回的代价。所以,我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大善铸心,文以载道。

我接触过一些中小企业主,他们虽不乏慈善意识,但其慈善,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阶段,还没出现形而上的升华,也缺乏大文化的眼光。其实,慈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境界。它的本质,仍然是文化。如果有慈善的行为,心里却没有善,也缺乏善文化的熏陶,他们的慈善,就会停留在商业企图的层面,相当于另一个领域的买卖。这样的慈善事业,是做不大的。

例如,有些人给学校捐钱盖楼,会提出刻上名字等要求。因为,那些“慈善家”想依托这种方式得到永恒。但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论你造上多么坚固的建筑,也经不起一场地震和大火。有时,不需外力,一些人的负面行为本身,就会降低自己善行的价值。比如,华东师大的“宋××楼”,捐助者捐款一百万,本想借此楼名垂千古,谁知他强奸女员工的行为一曝光,此楼的名字就遭到许多师生的反感,大家纷纷要求更名。可见,单纯的金钱参与,是不可能令他名垂千古的。要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需要人格和文化的支撑。只有文化,才能建立一种超越时空、不会被岁月毁去的价值。

所以,每个企业家都必须明白,慈善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慈善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但是,没有文化的慈善,是很难传承的。不能传承,慈善就难以上升到事业的高度,仅仅是一种很快就会过去的行为,也不一定能产生很大的作用。要想让它成为事业,并传承下去,就要具备四个要素:慈善文化哲学、慈善文化礼仪、慈善文化组织、慈善文化行为。

什么叫“慈善文化礼仪”?就是慈善的形式,比如慈善日、基金会等等,这些形式能承载精神和内容。这一点跟宗教一样。为什么宗教有传承?因为它有形式和仪式。为什么其他文化——比如企业文化——难以保留?因为它没形式和仪式。所以,无论在宗教修炼上,还是在事业上,都不要偏废形式和精神的任何一方。

谈到“慈善文化哲学”,就必须提到台湾的一个慈善组织——慈济。其创始人证严法师提倡当下帮助别人。如果一种文化缺乏这样的哲学、这样的精神,它就不会有传承力,很快就会消失。假如一切善行都依托人的肉体存在,它就是有限的。人活着,善行就存在;人死了,善行也就结束了。因此,如果希望善行能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建立一种能被传承的文化。

东莞举办首届“问路民间慈善”主题论坛时,慈济的一位朋友播放了一段纪录片。片中谈到,慈济在甘肃一些常年干旱的地区,挖了很多水井。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对甘肃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在甘肃人心里,下雨是非常吉祥的,他们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梦到水,就意味着他要发财了。可见,水在我们那儿是多么的宝贵。所以,看到那一幕时,我很感动。我觉得,慈济人的行为,包括他们倡导的那种精神,确实给那块土地带来了无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因此,慈济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在巨大的虚无中,建立了一种存在。我们也罢,我们的子孙也罢,一旦想起这样的存在,就会觉得非常温暖。因为这份温暖,每一代的人类都会把这个行为、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一代又一代人受到感动,得到鼓舞,那么,这种文化就实现了传承。时间会消失,行为会消失,但这种东西消失不了。所以,它在虚幻中建立了一种不朽。

这种文化,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大善文化之一。它是一种对整个人类、所有生物都有好处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集团和群体。其特点是,它有一种大爱,一种没有任何条件的爱。它不仅仅爱自己的家人、朋友、伴侣,和身边的人,也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类,甚至生物。我们的老祖宗称之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不过,在这个时代做慈善,光有大爱,还不够,还必须有顺应时代的世间智慧。比如,你要知道怎么把慈善事业运作起来。

东莞的一些民间慈善家一直在探索这类问题,参与慈善论坛时,一位记者也问我,民间的慈善力量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在现在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担心民间慈善机构良莠不齐,也担心民间资金被用来投资或挥霍。我说,慈善是民间的,也是政府的。但政府搞政府的慈善就行了,民间的慈善,只能由民间来搞,二者各有偏重,相得益彰。他们各自关注不同的群体,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补充,社会才会更和谐。为了解决信用的问题,民间慈善机构也可以邀请媒体参与,将慈善事业透明化、公开化。但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仅负责监督,还要参与。媒体的参与,是民间慈善机构赢得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因为,真正的好媒体,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慈善,良心是不能缺席的。

比如,东莞的“助学大王”张坤先生就曾遇到类似的困惑。虽然他很公正,也很无私,但社会不知道,社会觉得他无法做到透明,就心存怀疑。这时,无论他伤心也罢,慨叹也罢,辩解也罢,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种当代的方式来解决。例如,他可以邀请一个有远见、有公信力的媒体一起做事。一旦有了媒体的参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媒体参与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有更多媒体跟民间慈善机构携手,多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情。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