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光明大手印》连载 >>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 正文

被历史风云掩蔽的宝藏

2015-01-22 09:45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46896923

 

香巴噶举的本意是“佛语传承”,因本派僧人多穿白衣,故称白教。

历史上的香巴噶举,诞生过许多伟大人物,影响也很大,但因香巴噶举强调“口传心授”,少事著述,多行出世,讲究苦修,留下的文字资料没有其他教派的多,历代香巴高僧大德虽也不乏著述者,但大多停留在手抄本阶段,印刷流行者不多,且多着眼于修证教法,像宗喀巴大师那样着力于佛教理论者并不多,所以后世对香巴噶举的了解不够。许多佛教史中,谈及香巴噶举时,多语焉不详,寥寥数语。

《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书中说:“在公元1415世纪,宗喀巴大师和克主杰师徒二人向噶举派僧人学过法,以后便渐次衰微,泯没无闻了。”

事实上,香巴噶举并没“泯没无闻”,它像暗河一样,表面上虽不显波浪,但地壳下面却有汹涌的水流。香巴噶举的教法,已融入藏传佛教的大海,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藏传佛教》中记述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向噶举派僧人学过法,且对香巴教法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他教派的大德也多兼有香巴噶举的传承。此外,香巴噶举的诸代上师也如黄金念珠一样,将其黄金般纯净的教法传了下来。它不仅在藏地有清晰的传承者,在汉地也有传承者。香巴噶举终于穿越了千年的云烟,笔者也从多位藏地和汉地的上师处得到清净的法脉传承,成为其传承链上的重要一环。

虽然时代如演戏般更替,历史也频繁地翻动页码,但香巴教法的真正实践者却信守心中的净土,默默念诵属于自己的仪轨和真言。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很微弱,许多时候,他们虔诚的念诵甚至被喧嚣的时代噪音所淹没。在光阴如流水、众生如过客的数百年间,没人关注他们,很少有人向他们顶礼膜拜,甚至佛教史家也忽略了他们。岁月的尘风自可以呼啸而过,却吹不熄他们心中的信念之火。他们在充满喧嚣的都市、在荒寂无人的山洞、在被强权挤压的缝隙、在被专政呵斥的当年、在充满巨大静寂的峡谷……观修着自己生命里最珍贵的图腾——本尊。尘垢在念诵里洗净,灵魂在戒定里升华,生命在智慧里灿烂。没有汗牛充栋的理论,没有喧哗入天的宣言,没有辉煌,没有权势,没有奢华,只有一份宁静和坚持。到后来,他们连最后的一份执著也破除了,只享受纯净的涅槃之乐。

我亲近香巴噶举的时候,世间已喧闹成一锅沸水,诸种文化都发出大声,诸种理论都在张扬,诸多“大师”都在招摇。我拨亮自己的宿慧,于诸多丛林旗帜中寻觅。我像尝百草的神农一样,仔细品尝着一盘盘法味。我看到了一些向我召唤的手,那是一个个“大师”,都有着通天的宏名和玄得不知所云的理论。我终于摇摇头。自我懂事的那刻起,我就一直在寻找能安抚我灵魂的良药,但同时,我又具备了一双慧眼。我努力寻找这喧哗与骚动的世界里独有的一份清凉。我终于选择了香巴噶举。这是个强调实修的教派。它没有冗长的理论,没有繁琐的礼仪,没有花里胡哨的旗帜,甚至没有很阔敞的寺院,它只有师徒间口传耳授了千年的纯正教法。它的宗风非常接近原始佛教。它那朴素、干净、简约、纯洁的教法令我着迷。我被它独有的魅力所折服了。

但更令我着迷的,是它给我智慧的熏染。

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无边的寂静和清凉中,我小心地守护着我智慧的幼苗,并施以爱心的甘露,不使它受到世俗风雨的污染。终于,金刚禅带来的安详浸入我灵魂的深处。一个个上师向我走来,他们是奶格玛、琼波浪觉、摩觉巴……他们既是历史人物,又来自遥远的亘古。他们已证得了永恒的涅槃之乐,但我还是能触摸到他们鲜活的脉搏。他们微笑着,高扬起一晕晕智慧,洒向我干涸的心田。

我终于觉得,一种从来没有的智慧和博大,渐渐注入我灵魂的深处。

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夏季。

 

<<上一章

返回目录页

下一章>>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