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西夏咒》读书笔记:真正的罪恶

2011-04-14 06:24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陈思 浏览:60581570

看过《西夏咒》的朋友们都知道,其中渗透的许多智慧,是跟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这无疑是在跟整个世界“作对”。这种无视传统,直指真理的高贵,实在让我赞叹不已。

例如,《西夏咒》中抨击了一些广为人知且深受爱戴的名人,像陆游、成吉思汗等。陆游在《示儿》中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何等的英雄气概,何等的气势澎湃,何等汹涌的爱国情怀。但《西夏咒》却揭露了他“爱国”的假相,这犹如一颗原子弹,在世界上空爆炸,发出轰隆一声巨响。于是,这个世界原有的概念便被打破了。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被无数个巧妙的谎言欺骗了许久。

“爱国诗人”辛弃疾临终的心事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大的功绩是“把版图扩张到了黑海海滨”,但这里面看不到一个爱字,也看不到对生命的尊重,满满的都是抢夺地盘的欲望。在他们“缩小地球,拉近世界”的同时,为这膨胀的欲望买单的却是老百姓。

《西夏咒》的主人公琼曾写过一则随笔,这则随笔中提出了那么一个问题:“‘国’究竟为何物?”答案是:“冯道心中的‘国’,显然非后唐,非后晋,非契丹,非后汉,非后周,非君臣,更非某块地盘。而是老百姓。”国家是由老百姓组成的,豁出老百姓的性命去成全自己或皇帝老子的欲望,谈何爱国?

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幸没尝过战争的苦头,但是电影们却将其惨况描述得清清楚楚。哀鸿遍野,血染黄沙,刺耳的号角撕裂了无数个家庭。一帮士兵像潮水般涌向敌方的阵地,机枪、乱箭扫射下,士兵们又像退潮般倒下。在战场上,人命就像废纸一样不值钱。那历史的镜头,可曾定格于军人家属的泪眼?许多在战争中丧生的平常士兵,像被历史车轮碾过的灰尘,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凭什么为了侵占其它的国家,或者保住皇帝老儿的饭碗,就必须豁上许多人命?黎民百姓的命也是命,生命难道不是平等的吗?

《西夏咒》中金刚家与明王家之间的争斗,便是这种罪恶的缩影。他们抢水、打冤家,后来还互剥人皮。这种因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仇恨,衍生出许多罪恶,许多人沦为了罪恶的牺牲品。瘸拐大他妈的死,是为了给金刚家人一个控诉明王家人的理由;金刚家女人被迫全身赤裸地骑木驴游行,是为了给金刚家人争足面子;打冤家的战场上,人们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开阔的草场溢满了鲜血……

很多时候,罪恶的产生,就是因为某些人认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欲望买单。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欲望可以凌驾于许多条人命或尊严之上。之所以诅咒历史上的屠杀,就是为了让现在的人们明白,任何罪恶都不值得被美化。自己的命是命,他人的命也是命。恶行不是艺术品,不应被珍藏在画框里供人欣赏。无论被冠以何种名目,屠杀都是罪恶的,它的背后隐藏的都是欲望,隐藏的都是血腥。歌颂屠杀,就是助长残忍,漠视生命。最终,说不定自己也会变成牺牲品之一,祭奠某人的欲望。

《西夏咒》中说:“我们的文化,不应该是啦啦队。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所有讴歌罪恶者,最终仍会成为罪恶的牺牲品。面对历史上的一把把屠刀,我们应该放直了声音——哪怕会招来屠刀——歇斯底里地大叫:那是罪恶!当一个人,一代代,一直这样叫下去。等到有一天,人类翻开以前引以为豪的历史时,他们定然会羞红了脸。因为他们一直将血腥当成了胭脂。那时,他们会说:来呀,将这块罪恶的抹布扔向阴沟,由我们来重写历史吧。那重写的历史里,定然会有有益于人类的无上光明。”

是呀,血腥不是装点门面的工具,流血、掉头的那一个个人的生命,跟屠夫们的生命一样,只有一次。所有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意识到众生平等,所有的血腥都是罪恶,而不是伟大的时候,他们就不再会为了屠城而热血沸腾,不会为了扩大版图而掠夺、屠杀,小则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豁出别人的健康与性命。那个时候,世界必将变得相对美好一些。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