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古人春节怎么过?放七天假也看“春晚”

2013-02-11 08:57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佚名 浏览:58281807

 

古人春节怎么过?放七天假也看“春晚”

 

提示:可以说,春节在古代,就是老少一起狂欢的日子。回想古人,他们虽然没有高科技,可每年的春节却过得非常热闹,有些习俗我们至今延续,有些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得不承认,古人这年过得其实也很时髦。

 

可以说,春节在古代,就是老少一起狂欢的日子。用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话说,春节可谓是千家笑语漏迟迟。眼下年关将至,我们却发现,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倦怠于去享受快乐。回想古人,他们虽然没有高科技,可每年的春节却过得非常热闹,有些习俗我们至今延续,有些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得不承认,古人这年过得其实也很时髦。

 

古代春运发生在春节后

 

每逢过年,是工作一年的人们最开心的时刻,终于可以放假了。我们现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都会放假,古代也是这样,每一年,都有固定的时间放假,而且很多时候是七天假。

 

唐代法律规定,每一年的元日、冬至、清明三个节日都要放假七天。元日也就是正月一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春节。但如果你认为古代官员正月只放七天假,那就错了,人家除了元日的假外,还有人日(正月七日)给假一天,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给假一天,晦日(正月三十)给假一天。这么算下来,整个正月里,唐代的官员们大可以在家里歇着了。要是碰上皇帝、皇后、太后啥的恰好在腊月、正月过个生日、生个儿子啥的,普天同庆下,假期又能多几天。不过如果赶上不幸,皇帝、太后在正月、腊月里薨逝,那么这个年老百姓就没法过了,更不要说那些官员了。

 

到了宋代,休假制度更加完善了,官员们的幸福指数蹭蹭往上升。宋代实行文官制度,冗员现象非常明显,所以放假一多,全国众多官员就可劲儿地休息了。春节法定的休假天数依然是七天,人日给假一天,元宵节放假三天。到了宋真宗时期,真宗老人家觉得休息得不过瘾,又添了点儿节日,正月三日为天庆节,放假五天,正月四日为开基节,放假一天。其实很多节日假期都重复了,不过放假天数还是相当可观的。正如我们现在过年过节有时也要加班一样,宋代规定,人日官员们还得工作,不能休务。至于加班费,鉴于古代官员的工资很多都是年薪制,加班费无从算起,不过每逢过年,皇帝也有赏赐。

 

我们现在一到春节,春运就成了大事,古代人虽然没有火车,可他们一样也得坐着马车、走着路、骑着驴儿回家过年、走亲访友,这其实也是一场小规模的春运。

 

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出行很辛苦。为了趁天黑赶到目的地,古人往往要起个大早。女子也一般在正月初二回到娘家与娘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这时候,交通工具就五花八门了,有钱的坐车、没钱的走路。《红楼梦》中,涉及到春节的就有两处,其中一处为元春正月十五回家省亲,一处为贾家在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其中元春省亲是个特例,清代的春节习俗主要在贾家过年两回里体现出来。其中说道:王夫人与凤姐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古代家族庞大,互相牵扯的很多,因此过年为了礼节周全,总要都走一遭,即便是平时很生疏的,也会在过年时互相来往。

 

相比于我们现在的大规模春运迁徙,古代的春运发生在春节后几天,而且春运距离很短。

 

宫廷里元宵节开集市

 

除了官员,皇帝也要休息。以清代为例,清代宫廷中的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左右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左右结束。在春节前,由钦天监选定一个吉日,皇帝会举行一个封宝仪式,就是把印玺放入匣子中妥善收藏,开始过春节。而各地衙门也要在皇帝封宝之后封印。从康熙皇帝开始,除了封宝外,还要举行封笔仪式,也就是不再用朱笔批阅奏折。一切都妥当之后,皇帝就开始过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了,乾隆皇帝会写很多字贴在皇宫各大殿中,也会赏赐给臣子。但这并不代表皇帝可以偷懒,将朝廷大事撒手,他还会以口头形式继续皇帝的公务。

 

普通的百姓在元宵节可以上街狂欢,可皇宫里的皇帝、后妃可不能随随便便走到大街上,于是,皇帝就想出了个办法。乾隆年间,皇帝下令在同乐园开设了买卖市场,每逢元宵节期间,就模仿民间的集市贸易玩。集市贸易虽然规模比较小,可也是啥都有,有做衣服的、有挑担卖瓜果的、有茶馆酒肆,不过这里面的老板全是宫廷里的太监,就是图个热闹。他们先从外面的小摊贩进货,讲明是以代卖的形式进行,卖出去的钱会返还给小贩,而卖不出去的货品也会返还。开市以后,王公大臣们可以进去买卖一番,等到夜幕降临,外臣就不可以逗留了,这时,那些被关在紫禁城里一年的快发霉的后妃们就可以结伴去买东西了,虽然时间短暂,但买卖声迭起,煞是热闹。

 

然而,在封建社会,还有很多杨白劳式的过不起年的百姓,他们的新年就只能像听着宝钗、宝玉唢呐声响,自己却无可奈何的林黛玉一样悲惨。

 

宋代拜年多用飞帖

 

其实,现在我们的春节年味儿已经越来越淡,在有的大城市,除了超市贴出的大红宣传、家门口贴出的对联外,已经很难寻觅到那种春节的味道。很多人说,过年真无聊,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寻觅到的乐趣反而越来越少了。在这方面,古人可比我们会游戏多了。可以说,春节在古代,就是老少一起狂欢的日子。

 

除了贴对联、放爆竹之外,古人还有很多新奇古怪的主意,在没有电视、电影、电脑的封建社会,春节的确给了他们尽情释放的机会。我们现在过年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去拜访到所有朋友,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会用明信片等方式送上祝福。而古人也有用名片拜年的方法。宋代的时候,这种名片叫飞帖,由各家的小厮仆人代替主人送去其他人家,而每家又在各自的大门上挂一个红色的纸袋接福,用来装飞帖。明代的文徵明曾经写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另外,过年时,每个人都要喝一种酒——屠苏。相传药王孙思邈每逢腊月,都要分给乡亲们一包药,百姓用这些药泡酒,可以达到驱寒、驱除瘟疫的作用,因为孙思邈的屋子叫做屠苏,所以乡亲们就把这种酒叫做屠苏。最有趣的是,这种酒要先给小孩儿喝,家中最年长的人要最后一个喝,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还曾郁闷地写过:年年最后饮屠苏的诗句。

 

猜灯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正月十五,花灯会将古代的城市装饰得异常夺目。清代至民国年间,辽宁各地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百姓们提着花灯上街庆祝的情况。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很多这样的习俗。每到正月十五夜里,每个人都提了自家做的最漂亮的花灯,点上蜡烛,跟着队伍在村子里走上一圈儿,非常壮观。花灯可以说是古代点亮节日气氛的最重要道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描述了这样的情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见当时的人群是彻夜都在欢乐的气氛中。

 

古代春晚戏班子唱主角

 

很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在除夕晚上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古代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只不过没有电视直播、也没有大明星。

 

古代,在春节期间,大街上会出现游行的队伍,有点类似于国外的狂欢。而且各朝代各地区都不一样,有的会演社戏,有的会舞龙舞狮,当戏曲逐渐占据人们主要的娱乐领域后,春节看戏就成了那场松散的春晚最热闹最受人欢迎的地方。这种游行,有的地方称其为演春。就是到了现在,在某些农村,一到春节,就有村子里组织的杂耍队、舞龙队,一路欢呼着扭着秧歌,挨家挨户门前表演一番,等舞到了村子的中心,就会停下来表演更丰富的内容,引得百姓们驻足观看。

 

至于古代有钱的人家,就不用出去看戏了,他们会在自己家里搭戏台、邀请戏班子开锣。还是以《红楼梦》为例,贾家女人们每年高兴了就看戏,但是春节、正月十五的戏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他们的戏班子还是家养的。正月十五的晚上,贾母在大厅里摆了几席酒,邀请荣宁二府的子侄们进行家宴,吃喝中欢快度过一天。这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春晚时间,人们看春晚只是为了消遣,真正的娱乐却是和家人一起团圆。看完贾府春晚后,又放烟花助兴。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

  相关文章
2014-01-15 07:31
2017-03-22 10:21
2014-01-05 07:27
2015-05-22 09:21
2016-08-04 22:55
2019-11-02 22:06
2014-06-04 07:29
2016-03-08 04:39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