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版 >> 书友会 >> 创意写作 >> 正文

雪师途中的干粮——面饼子

2025-10-23 13:1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兰丽君 浏览:4255

雪师途中的干粮——面饼子

 

文\兰丽君

今天是九月初一,吉祥的九九月,刚刚听完雪师在维也纳的直播,此刻,彼岸已是深夜。

雪师的文化交流行程密集,我们常从直播背景的变换间揣摩他的步履所至。

长途跋涉,连日奔波的劳累,今天看到的雪师略现疲惫,稍顷,耳边传来他那熟悉的独具特色的乡音: 

“大家好!美好的一天从雪漠之约开始!”

这一声问候响起时,东方的晨光与西方的星夜,在这一刻,被同一盏心灯照亮。

雪师一行刚刚参加完为期五天的法兰克福书展。

这期间举办了两场国际文化论坛。

中华网做了题为:

《“爱不落下”:当文学点亮虚无——首届雪漠世界文学论坛闪耀法兰克福》的报道

这意味着: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盛会上,成功举办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的文学论坛,本身就是中国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标志性事件。

它不仅仅是中国图书的实物展示,更是中国文学美学与世界进行的深度精神对话。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就像在世界文学的天空中,点亮了一颗独特的、来自东方的星辰。它不仅照亮了“虚无”,也照亮了中国文化通往世界的道路。

直播中,雪师还谈到了这次出国参展,几十箱子的图书,要运到海外,同行的志愿者与文旅友人都成了“运书大使”,一路肩扛手提,将承载清凉智慧的东方典籍运抵远方。书展上,一部分书籍被各国读者争相收藏,另一部分则捐赠图书馆,让思想在异邦土壤中扎根。

归国时,行李箱再度盈满——这次采购的海外出版的德文版《大漠祭》《猎原》等作品。他们带回的,不仅是中国文学的世界回响,更是文明互鉴的鲜活见证。

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精神的摆渡人。

而精神的摆渡,总在细微处显现其力量。

早直播最感人的一个场面:

雪师出国总是带上家乡的面饼子,看到雪师拿在手里的面火烧,跟炫耀自家的珍宝似的,就这么一眼,让屏幕这端的我泪水猝不及防地涌出——

原来最坚忍的行者,怀里揣着最柔软的乡愁。

雪师带给世界的,是精神的盛宴;而他慰藉自己的,是家乡的面饼饼。

它不只是面饼,更是故乡的土壤,是文明的火种,是所有远行者心中那枚——永不沉没的星辰。

五年光阴,两千多个黎明时刻,从未间断的清晨之约。将清凉智慧化作汩汩清泉,流淌过每个渴望觉醒的心灵。这本应是安享清福的年纪,却选择奔波万里——

为中国文化修桥铺路,让中华文明走上世界。

那干硬的饼子,与行李箱里的海外译本,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温暖光亮的精神图腾。

这一刻,我想起了雪师曾讲过的——愿火肉身。

真正的成就不在彼方,不在未来,而在这“能利他,能燃愿,能焚执,能照众”的焰灯肉体

 这种“燃烧”,本身就是对“虚无”最有力的回应,是对“意义”最生动的选择。

 我们或许无法替他分担旅途的劳顿,但我们可以更认真地倾听与践行,让智慧的种子,在我们自己的生命里开花结果。

致敬雪师,致敬每一份看见光、并愿成为光的心

从法兰克福的论坛光芒,到行囊中沉默的乡饼与典籍,

今日,我们见证了如何用故乡的温度,铸就世界的高度。

此刻的我,正把有些焉萎的红薯叶,摘去干枯的部分,准备清洗、绰水、冷冻。

想象着这些冻好的红薯叶在某个冬夜取出,沸水里重新浮起的碧色,这片跨越了季节的绿意,与雪师行囊里那片跨越山海的面饼,在某个维度悄然重合——

它们共同诉说着: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恢弘的史诗,而是这样具体而微的实践:

在每一个平凡的当下,选择守护那些值得延续的美好,无论是一捧蔬菜的生机,还是一种智慧的火种。

“愿每个在精神大漠中跋涉的行者,行囊里都装着一块‘面饼’——那是我们永不迷失的初心,也是抵达远方的全部秘密。”

 

  相关文章
2024-01-17 05:25
2024-03-05 09:15
2023-04-23 10:23
2023-05-05 21:33
2024-04-09 08:21
2023-03-20 16:30
2023-03-20 06:43
2023-05-03 22:54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