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版 >> 【雪漠禅坛】动态 >> 正文

中日文化对话:共探“和让”智慧,开启文明共融新篇

2025-07-11 13:16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文化网 浏览:3257

中日文化对话:共探“和让”智慧,开启文明共融新篇

202576日日本时间上午9点,日本松江市小松电机产业本部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会——中国作家、文化学者雪漠与日本小松电机产业株式会社社长、人间自然科学研究所理事长小松昭夫,围绕“和让——中日传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谈活动。此次活动犹如一座桥梁,连接起中日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两国文化交流与文明共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让”理念:身心兼修的东方智慧

小松昭夫提出的“和让”理念是其“和的文化”哲学的核心。这一理念强调从对立走向共生,主张通过互相让步实现共同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

“和”意味着拒绝暴力对抗,倡导以对话替代对抗。小松昭夫认为,和平的建立需要深刻理解历史背景与现实矛盾,通过文化沟通来消除隔阂。他以日本侵华历史为例,指出后代虽无“战前责任”,但需承担“战后责任”——即通过研究战争根源,将其转化为和平资源。这种对历史责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小松昭夫超越国界的大格局与大胸怀。

“让”并非单方妥协,而是基于共同使命的相互让步。小松昭夫强调:“感受到时代使命,把握对立点,找到共同目的,双方让步并协同前进。”这种理念为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合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雪漠对小松昭夫的“和让”理念表示高度认可与赞赏,并从多个方面对“和”文化进行了解释。人与自然之和是东方哲学的精髓,东方哲学倡导“天人合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人与社会之和关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与民族之和、国家与国家之和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需摒弃偏见与冲突,实现和谐共处。身心之和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和”注重于内,是道德的内化。

而道德的外化就是“让”,“让”有多种表现形式,忍让即孔子所说的“恕”。和是内心的修养,要宽恕他人;让是外达的行为,要利益他人。“和让”代表了人们对内外兼修的追求,虽看似简单,却蕴含深邃哲学内涵,是人类和平的基础。

精神与商业:融合共生的东方范式

在企业经营中,小松昭夫将“和让”理念作为经营哲学的核心,强调“从对立走向共生”,通过互相让步实现共同目标。他倡导以利他主义重构商业模式,从“自我本位”转向“共生利他”。

例如,小松昭夫设立研究所专注和平、健康与环保技术,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创新方向,使企业目标与人类终极目的,即“欢乐可持续的地球社会”深度契合。这一实践证明,“和让”并非牺牲企业利益的道德口号,而是通过共生关系重构价值链、利他技术创造新需求、精神进化激活组织动能的三维赋能模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超越零和博弈的东方智慧范本。

雪漠指出“走向世界不是为了成功而是成长”,与小松昭夫将企业定位为“建立可持续地球社会”的使命观形成呼应。二者均证明精神价值的传播可反哺商业生态,雪漠作品带动中国文学国际影响力,小松环保技术拓展全球市场,体现了精神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相互促进。

雪漠在《五维铸就大业》中提出“道德法术势”五维模型,强调企业需以道德精神为根基驱动技术、制度与资源布局。这与小松昭夫“通过社业扩大欢乐之环”的使命观高度共振,二者均将社会价值而非短期利润置于经营核心。小松将企业定位为“建立可持续地球社会”的载体,恰是雪漠所言“大业需承载人类共同命运”的日式实践样本。

雪漠思想可视为对“和让”理念的人文注脚。当小松昭夫通过企业制度设计“让”出利益时,雪漠的文学实践正为这份“让”注入悲悯温度与存在深度。二者的无形对话,共同勾勒出东方智慧破解现代性困境的恢弘图景:企业伦理需文学唤醒良知,文学理想需商业赋能传播。

东西方视野:共存共生的智慧交融

小松昭夫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倡导者。他提出历史反思与责任传承的主张,在社会实践中以岛根县为基地,向中、韩、俄等国推广“和让”理念。其著作《太阳之国出云》呼吁建立“共生的地球社会”,推动全球从“利己”转向“利他”。这种跨越国界的大爱与担当,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雪漠提出“世界大同,文化共荣;天人合一,和谐共存;道行天下,敬天爱人;生命同体,和平共赢”,这是人类共同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他以张英的《家书》及其衍生的“六尺巷”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让”精神内核。雪漠主张通过文学传递“爱与智慧”,强调“让心变得无穷大,容纳百川文化”,与小松昭夫“和让”理念中“从对立走向共生”的哲学高度契合。两者均超越地域局限,致力于构建跨文明理解的精神纽带。

小松昭夫提出“战后责任”需转化为和平资源,雪漠则通过《西夏咒》《娑萨朗》等作品呼吁“重写崇拜战争的人类历史”。二者均将历史反思作为文明对话的起点,形成跨越国界的责任伦理共识。

实践互鉴:国际化路径的交叉印证

雪漠作品海外传播的成功,源于其“深度了解对象国受众”的在地化实践;而小松昭夫在跨国经营中主动调整产品标准适应海外市场,同样体现文化尊重的“让步哲学”。这种“文化谦卑”构成跨文化传播的共性方法论,为中日两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次雪漠与小松昭夫的对谈活动,不仅是一次中日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更是一次跨越国界、跨越领域的思想碰撞。它让我们看到了“和让”智慧在个人修养、企业经营、国际关系等各个层面的重要价值。相信在“和让”理念的指引下,中日两国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开启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
2021-06-15 14:46
2025-01-13 13:35
2024-04-24 21:59
2024-10-27 21:58
2021-07-05 04:50
2022-10-17 21:03
2024-04-22 16:05
2021-04-24 14:16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