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就信仰的秘密
——湛江文化志愿者践行公益文化纪实
2015年10月,国家一级作家雪漠不辞千里来到湛江,传播大善文化,为读者讲公益课,把西部的人文精神带到了这方红土地。此后,雪漠老师多次到湛江,进行文化考察、讲课以及签售书等活动,他的足迹印在了雷州半岛,他的作品和公益行为,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从那时起,有部分读者自发组织了读书会,定期每周开展读书活动,并开始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传统文化。至今已过去十年,雪漠老师在湛江播下的文化种子,也悄无声息地发芽、开花、结果。
文化志愿者们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做公益文化活动当成常态化的事情。十年间,志愿者们践行着雪漠老师倡导的“读书铸造灵魂,文化照亮人生”箴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积极践行公益理念并投入社会实践。至今为止,他们几乎读了雪漠老师的所有文学和文化作品,并为湛江高等院校、图书馆、部分中小学,甚至较为偏僻的乡村学校捐赠了雪漠作品和具有正能量的图书近五千册。在坚持开展读书会的同时,还举办了“湛江少儿读书会”。文化志愿者们经历了十年的读书熏陶和文化实践,深刻地理解了雪漠心学是一种直指人心、利益大众的传统文化,深知人格的完善本身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践行,只有让自己成长了,才能搞好家庭生活,做好社会工作。他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必须有一个朴实的信仰,用大善精神铸造灵魂,树立无我品格,利益大众,不图任何回报,而默默奉献。因为雪漠老师为大家树立了一个人格的标杆,志愿者从老师身上看见了如何改变命运的曙光。他们对大善文化信受奉行。从理上层面,认真阅读雪漠老师的著作以及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书,如《道德经》《论语》《六祖坛经》等,不断在思想上确立自省、自强、自信的世界观。从事上层面,效仿雪师以行动来利益大众和社会。文化志愿者们虽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但却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奉献,留下了鲜为人知的事迹。把它记录在此处,以留存念。
余建超风里来雨里去,不辞劳苦,与同道者组建了“湛江市善行慈善会”,会员已达几百人。他们开展助学济困活动,尤其是深入贫困家庭进行帮扶,对困难乡村学校给予捐赠,对弱势群体给予慰问,还对四川大凉山彝族村小进行支教资助。这种发动社会力量助学济困的公益精神,从不间断,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嘉奖和好评。
陈明风是一位女企业家,她力所能及地经常帮助那些弱势群体,除资金上支持之外,还筹建了“三字经阅读课程”。她的善心善行和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周边环境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杨素丽是湛江一位较为突出的文化志愿者,追随大善文化十多年,是湛江读书会的筹建者,是活跃在湛江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的佼佼者。不管在雪漠作品推介会的书展里,还是在为书店、学校、社区举办的读书演讲会上,都能见到她孜孜不倦的身影。就是这样一位有大爱精神的志愿者,被评选为“全国模范家庭”。
杨蕙竹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不知疲倦、任劳任怨是她的个性。她勤奋研读雪漠著作,有些经典反复阅读,直到掌握其中精髓为止。故此,在每次对外读书会的演讲中,她都游刃有余,很受读者的欢迎。
用率真的知识女性来称呼赖兴婷,真不为过。笔者目睹了她的成长过程,在接触大善文化之前,她可谓是一个腼腆的年轻妈妈。但在传统文化以及雪漠作品的熏陶下,并经历文化志愿者团队的锻炼,这位有点“小叛逆”的姑娘,经过几年的努力,与一位女企业家组建了近百人的“向上读书会”,并办得有声有色。她经常聘请社会上知名讲师为他们上课,除此之外,赖兴婷还利用这个平台传播大善文化与雪漠老师的作品,为乡村学校捐赠图书且数量不菲。凡是看过赖兴婷短视频的观众,怎能想象她原来是个话语不多且腼腆的姑娘。现今她坚持每天写“日更”,文学功力非同日而语。最让人赞叹的是,她演播的短视频清新率真、感人至深,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说说林棉枝,她是一个认真规划人生的信仰者。在国企退休后,她即投身于专职志愿者行列,从生活条件较好的南方滨海城市,来到西部农村甘肃武威书院当一名义工。在这之前,她十分勤奋好学,几乎通读了雪漠老师的所有作品,在志愿者团队里,积极参与传播优秀文化的所有活动。她心地善良,朴素敦厚,乐于帮助别人。如今,林棉枝勤勤恳恳地服务于雪漠武威书院,做一名平凡的信仰守望者,而她的闪光点,就在于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笔岁月抹不掉的财富。
要好好地写写湛江文化志愿者的心灵世界和修为,笔者只恨自己才疏学浅。尽管如此,我还是用这支钝笔献点绵薄之力。在团队里,王文靖是个诚实肯干、温良恭俭让的人,在志愿者团队里,总是默默无声地做事。不管是参与捐书活动,还是主持“少儿读书会”,她那种不怕辛劳、不好面子的纯朴,不图回报的精神,在大家的眼里真是难能可贵。她的母亲年龄已近九十,时时都需要她照顾,可是家庭的拖累并没有减少她积极参与传播大善文化的热情。她利用宝贵时间,千里迢迢来参加《雪漠作品》上海、深圳、香港等书展,以及参加雪漠智慧课程,还承担了湛江线上读书会的主持工作。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假如没有无私与大爱,没有乐于奉献,是不可能投身其中的。
白晓红、吴少英、莫喻斐三位姐妹在笔者眼里都是十分优秀的知识女性,她们对读书、对传播大善文化总是那样认真。在吴少英的带动下,她全家四口都投入读书会。从精心策划“湛江麻章少儿读书会”的过程,就知道她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怎可能利用宝贵时间和生命去做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工作。白晓红是一位有定力且做事从容的知识女性,她克服家庭要照顾孙儿和老人的困难,参加深圳、香港书展,放下家庭负担,不辞千里参加全国各地的《雪漠智慧写作班》,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莫喻斐在湛江读书会成员里,是年纪较小的年轻妈妈。可是在她身上却有一股“初生牛犊”的精神,在经济不太发达、人文环境并不优越的雷州,组建读书平台。尽管流言蜚语不断,她初心不改,体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湛江文化志愿者团队就像一座大熔炉,它构建的基础是大善文化,是利众内涵,是无我信仰。先后有三位志愿者投身于专职志愿者行列,她们放下小家,成全大家,奔赴北京、山东、甘肃武威等地,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才干。大善文化的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就是最好的见证。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不难窥见铸造信仰的秘密,简言之,“信仰本身就是目的,大善铸心,大爱无我”。笔者认识雪漠老师十多年,见证了湛江文化志愿者的成长过程,也了解了一些默默无闻、却令人久久不能平静而感人的故事。虽然我不能把它们跃然纸上,但这种精神的磁场在不断熏染着我们,也是能让我们继续前行、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的源泉。
既然在湛江文化志愿者团队里,叙述本人所见所闻,撰写了这篇纪实。作为其中一份子,难道我就没有什么可写吗?那也不尽然。笔者也在成长,雪漠老师是我的善知识,他的作品和行为深入我的内心,我经常被直指人心的箴言感动得潸然泪下。在一种正能量满满的环境里,在十多年退休的日子里,我找到了宝贵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当下关怀,终极超越”的大爱精神,就是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一点岁月抹不掉的东西。为此,我与大家一道积极投身于大善文化的弘扬之中,发挥余热,提升文学、文化的鉴赏力,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就有了后来撰写的四部诗集、一部散文集。我深知,自己的作品十分肤浅,难以登上大雅之堂,最确切地说,我只想和自己说说心里话,让那虚空的心灵能充盈一些,渡过当下美好的时光。
我不是受命于什么目的而写下这篇纪实,但它激发了自己内心不吐不快的真言。也许它不能作为一篇激励别人的文章,可它是十多年来,自己在湛江文化志愿者团队里真诚的记忆。既然把它公之于众,我相信,自然会留下一点美好祝福,让我们与弘扬大善文化的同道者一起向纯朴的信仰、大爱的精神致敬!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