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版 >> 息羽听雪 >> 征文大赛 >> 正文

【75】向死而生——读《参透生死》有感(征文)

2024-04-03 23:23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周俐江 浏览:595129

向死而生——读《参透生死》有感(征文)

作者:周俐江

1

一天,早上五点,我正躺在床上听雪师的早直播,猝然听到雪师说李雪花走了,按照她的遗愿,骨灰进行了海葬。我一惊,一骨碌爬了起来—生死事大,最近正好在读《参透生死》(雪漠著)。

李雪花?一个熟悉的名字。

雪师说,李雪花患癌多年、重度抑郁,是他最早来广东见到的三十五个读者中唯一留下来的一位,李雪花为广州香巴文化研究院的注册成立做出了贡献,即提供了注册地址。雪师一直感念她为文化做的事情。

申请到雪师身边做事的志愿者,按规定如果离开,不允许再回来。但对待李雪花,雪师格外慈悲,在她来来回回的多次中,让她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雪师说他清楚地明白李雪花的命运,在最近一次她又要离开的时候,雪师劝她不要走,在这里,可以安排志愿者24小时轮番照顾她,无条件地对她好。要是离开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李雪花是幸运的,虽然重病给她的人生判了死刑,但暗无天日中出现了一盏明灯,她走进了雪师传播的文化并坚持了下来。在雪师鼓励下,写下的百万日记是她活过的印记。李雪花是幸福的,人生是圆满的。在生命的终点,爱不落下—雪师的慈悲、志愿者们日日夜夜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耐心陪伴,让她安详而逝,就像一朵美丽的雪花融化在无尽的爱中。

2

人总说别人的生死,但忌讳面对自己的生死。《参透生死》,雪师这本沉甸甸的著作,我一直没有沉下心来学习。前段时间看了一遍《空空之外》(雪漠著),里面由生写到了死;自然,下一本书就翻开了《参透生死》。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 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第二章 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第三章 让死亡成为解脱的良机;第四章 让放下成为往生的助缘。尤其从第三章开始对我触动很大。

死亡是每个人难以逃脱的最终归宿,是人生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口。老祖宗留下来的“死亡文化”、“无死智慧”是对死亡的认知。死亡是另一种全新状态的开始,死亡是解脱的良机;而临终的这种状态,是死亡的一种过渡。所以,我们要面对死亡,向死而生。把死亡弄明白,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对亲人尽真正的孝。

想到亲人,印入眼帘的是爷爷(祖父)那慈祥的面容。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每每想起他老人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在我们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中,生和死的界限突然模糊了,他们活在了我们心中。

我从小好奇,喜欢追问,爷爷又格外疼我。于是,我经常缠着他讲故事,我是伴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爷爷把他看过的书、经历的事,酝酿成一坛“善文化”的美酒,影响和启迪着我幼小的心灵。爷爷的故事总是讲不完,我也听不够,每次我都在爷爷那绘声绘色的讲演中时哭时笑。“再讲一个”、“再讲一个”,是我经常和爷爷说的话。

每到夜晚,我就去爷爷屋里找他,这成了我每天的盼头。在那黑咕隆咚的里屋里,锈迹斑斑的老油灯摇曳出一个精瘦的老头,中等身材,标准八字眉、小眼睛、高鼻子、大耳朵。爷爷习惯性地拉开抽屉,端上那几碟经常吃的小菜,花椒咸菜、虾皮子、自家树上产的香椿芽咸菜,被我偷吃了一半的咸鸡蛋。接着爷爷拿起酒壶,倒上一杯白酒,火柴一拉,酒杯里顿时腾起了一股梦幻般的蓝色火焰。五六岁的我总喜欢盯着那火焰看—火焰中,一个个奇奇怪怪的故事正跃跃欲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即将粉墨登场。这时,只见爷爷抿了一口烧酒,咂吧了一下嘴,把杯子往桌子上一放—“啪”—我知道,精彩的故事开始了。酒过三巡,讲到兴处,爷爷还站起身来手舞足蹈地比划一下故事情节。

爷爷一生独立,为人老实善良,救过人命;晚年喜欢独居,没得过重病,没去过医院。爷爷晚年,我曾经开玩笑地问他,爷爷,您怕死吗?他说不怕,不中用了,很想死。八十八岁那年,爷爷一个人在夜梦中安详离世。活着不给子孙添麻烦,临终也没受到打扰,更应了他经常说的那句话“生死就像一场梦”。

如果按照我们当地的临终习俗,在人还没咽气的时候就开始穿寿衣,家人还要大声哭闹以示悲痛难舍,现在更是当天火化。学习了《参透生死》临终须知,才明白那是对亲人的最大伤害。书中说“人临终时是非常痛苦的,就像乌龟被活生生的剥壳一样。这时候,如果真的对他好,就千万不要动他的身体,让他安安静静地一个人面对死亡。”

3

最近正在学习《参透生死》中的“临死八相”;老家有两位老人又相继离世,我回去参加了葬礼。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晚上,我突然梦见了自己的临终。

梦中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周边围绕着医生和一帮亲人,我听见医生说:“准备进急救室吧”。听到这话,我极力睁开双眼,搜寻我生前托付的亲人—我坚定地望着他—他心领神会。“谢谢医生,不抢救了。我父亲有遗嘱—病重时,千万不要动我的身体,让我安安静静地一个人面对死亡。“

梦中,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小屋,那是我晚年自己购置的“世外桃源”—周边有山有水,门前还有二亩菜地,环境清幽,回到这里我很安心。陆续来了几位感觉很亲切的道友,大家都遵从《参透生死》临终须知,送我最后一程。现场很安静,没有哭声,只有熟悉的念佛声。

朦胧中,感觉就像电影在回放,我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接着,我进入了《参透生死》中的“临死八相”:

“先是视力模糊,看不清眼前的东西,以听觉为主感知外部世界;接着,耳朵听不到声音,转而用嗅觉感知外部世界;然后,鼻子闻不到气味了,于是转而以味觉感知外部世界;再接着,舌头不能感觉而口中无味,转而以触觉来感知外部世界;最后,连触觉也消失了,再也接收不到任何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整个世界都似乎变成了一片湛然空寂。

紧接着,组成身体的地(肌肉、骨骼等)、水(眼泪、唾液、血液等)、火(温度)、风(呼吸)四大开始分散。首先是地大消失,我觉得身体失去了所有的力量,沉重不堪,不能动弹,一直往下沉—身体越来越沉重,同时感觉到烟雾朦朦,地大进入水大;然后,水大再进入火大,当液体的部分被体内温度所收摄时,眼耳口鼻都特别干涩。同时内见有火焰,像太阳下的碎玻璃那样闪烁不定;接下来,火大又进入风大,这时温度开始消失,体热慢慢由四肢向心轮部位收摄,感觉有无数萤火虫在飞舞;紧接着,风大进入识大,呼吸慢慢减少,内见出现朗然灯光。

这时,内心世界出现一片无云晴空,像无云的月夜,万籁俱寂;然后,又出现一道红光,像天快亮时那种浅色的霞光;接着,如黄昏时无云晴空中的天光,慢慢昏暗下来,知觉消失,内心世界似乎陷入一片漆黑暗沉。“

就在这时,我猛然醒来,一身冷汗。

4

心理学以及国外的诸多科学研究,都肯定了“临死八相”的存在,而且很多临死的人与死后复生的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人临终时四大收摄,显死有光明,是解脱的良机。雪师在《参透生死》写到:“中阴有多种,一生死中阴,四大收摄时,显死有光明,二光相融合,得究竟解脱。错过此良机,入轮涅中阴。由于生前业,出现意生身。更因熏修力,种种境象生。籍由惯修力,而成就报身。世间之中阴,实为业力熏。妄心生大波,八面起狂风。魂如风中絮,难以成主人。若忆上师教,可成就化身。“——选自《参透生死》271

“虽然有许多方便法门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你把握好死亡的良机、实现解脱或往生,但回归到根本上来看,重中之重,仍然是平时的精进修习,所以,在能够自主生命的时候,你就要珍惜世间,经常忆持那种光明、安住那种光明,控制自己的心,不要散乱,不要着急,不要怕,慢慢去练就一份面对死亡的坦然与坚定。”  ——选自《参透生死》275

5

借用雪师的话结束本文: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结局都一样,过程不一样。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如何生—在乎行为,在乎过程。

死亡来临时,谁都帮不了我们。生命不可控,唯一可控的就是我们的态度。在身心可控的时候,及时的对身心关照—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无论得什么病都改变不了我们的快乐,无论得什么病都是那样,疾病不能改变我们。可以遭遇人们眼中的厄运,但厄运也改变不了我们的快乐和智慧、慈悲。

我们所有生命的意义在于—在我们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展示我们的智慧、慈悲,展示我们的选择、可控,展示我们的态度。“

向死而生—与您共勉。

  相关文章
2024-04-10 21:16
2024-04-24 19:10
2024-04-24 22:59
2024-04-14 19:40
2024-04-14 22:27
2024-04-21 16:05
2024-04-25 09:42
2024-04-25 09:29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