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版 >> 书友会 >> 创意写作 >> 正文

黄岳年:蘧伯玉的故事

2021-11-04 08:0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黄岳年 浏览:13493885

蘧伯玉的故事

\黄岳年

雪漠之约直播课上,雪师意味深长地讲了蘧伯玉的故事。以蘧伯玉和史鱼为例,说透了深明大义,做人做事的道理。雪漠偈云:

尽忠于国家,取中而就直。

外宽而内方,屈伸自如如。

从蘧伯玉、史鱼说开去,雪师继续讲了“敬”字。恒常我们做事做人,但凡把“敬”之一字落实好了,那人那事,大约就很少有做不好的。能够生而利国利民,死也有益百姓,有助他人,造福国家就好了。循着雪师的思绪,翻检书册,看看孔子和蘧伯玉他们的故事,也蛮有意思。

蘧伯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倡导以德治国而且成绩斐然的人,是大成就者。蘧伯玉活过了一百岁,比老子大十岁,比孔子大四十多岁,比庄子大二百多岁。他和孔子谊兼师友。他有德圣美誉。要是从2000多年中为中国选出一个道德模范来,非他莫属。

蘧伯玉和孔子的关系很好,他很欣赏孔子,让自己的外孙子贡,拜孔子为师。子贡出身于商业豪门,为孔子的出行提供了物资支持。子贡当然厉害了,他是孔门十哲之一,特别有才能,堪当大任,被孔子誉为“瑚琏之器”,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成就斐然。他做过鲁国、卫国之相,是华夏儒商始祖,儒商文化创始人。他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不取不义之财,富致千金。

公元前498年,孔子逃离鲁国之后,蘧伯玉就成了资助和鼓励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力量,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中,有两次就住在蘧伯玉家,前后有九年时间。孔子第二次从外地回到卫国,蘧伯玉已年高隐退,孔子再次在他家设帐授徒,两人无事不谈、无话不说,他们充分地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蘧伯玉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蘧伯玉是孔子的老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着孔子的老师名录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蘧伯玉和孔子是忘年交。蘧伯玉也是孔子一生的挚友、知音,他俩各自在鲁国和卫国做官的时候,就曾互派使者交流。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后问:“蘧老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连连感叹说,了不起啊,真了不起,他懂得蘧伯玉。蘧伯玉是修身正己的典范。伯玉知非、寡过知非、知非之年,这些成语,都和他有关系。

蘧伯玉出山,和史鱼有关。《千字文》里的“史鱼秉直”,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卫国大夫史鱼是蘧伯玉的知己,他深知蘧伯玉人品和才干都不可多得,是人才难得,就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说了好多次,灵公就是不听。史鱼一直举荐,举荐到了死。临死了,史鱼对儿子说:“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劝退弥子瑕,是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治丧正堂’,就放在窗子下面好了。等国君问起来了,就把我的这些话告诉他。”史公子就照父亲的遗言去办了。卫灵公前来吊唁,对蘧家未能“治丧正堂”感到奇怪,就问为什么?史公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了灵公,卫灵公深受震撼:“是寡人之过也”,他从谏如流了,立即启用蘧伯玉、辞退了弥子瑕。孔子听说这事后,很开心,他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认史鱼很正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是君子,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把自己的才能藏敛起来不做官。他们是同样正直的人,但蘧伯玉审时度势以处世,蕴含了对大道的体悟通达认知,极高明而道中庸。孔子对两人的处世态度都赞赏,但更欣赏遽伯玉,因此给了史鱼“直”的评价,给了蘧伯玉“君子”的评价。《孔子家语》中这样讲蘧伯玉:“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也。”

然而,《后汉书•党锢列传》上说:“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蘧伯玉其实是以独善其身为耻的,他追求的是影响、教化世人,追求的是世上人人都为君子的境界。做官时如此,不做官时也如此,这才是大君子、真君子的境界。在这一点上,蘧伯玉和孔子是相通的。千载之下,我们在雪漠之约的解说中,又看到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君子文化。雪师之心,和他们也是相通的。《论语•子路》中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耻独”,君子一辈子都在正己,也因而一辈子都在正人,一辈子都在行化,一辈子都在奉献。

蘧伯玉的修身精神令人感动。《庄子•则阳篇》里说:“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目无所逃,此所谓然与然乎? 这些话的大意,是讲蘧伯玉活到六十岁就有六十年变化,开始的时侯以为是对的,而到后来知道错了。万物产生的时侯,一定有一个过程,然而却找不到它的门径。人们都尊重靠智能获取的知识,却认识不到仅仅靠智能知道的不靠谱才是真正的知识,这都是大大的疑惑。你认为是对的,难道真是对的吗?都看见了,就懂得所有了?庄子的这些评价和思考,来源于蘧伯玉和老子的一次相逢。

那一次,蘧伯玉在郑国子产那里见到了老子。相见恨晚的两个历史达人,从时政聊到人生,从治国谈到安民,从品德说到行为,竟然忘记了天色已晚,忘了吃饭。吃过晚饭后,他们促膝夜谈。这次是老子先竖起了大姆指赞扬蘧伯玉说:“你寡过知非的精神令我佩服,你怎么能五十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蘧伯玉笑了笑说:“别听别人的瞎说,我哪有那么神,只是平时没事时,就坐下来回顾自己近一段哪些事办对了,哪些事办错了,错在哪里,也好给自己以后的行为提个醒。”

老子十分感兴趣地问:“你时常这样回顾自己的言行吗?”“不错,几乎没有间断过。”“有了错您怎么办?”“改,错了就改,决不姑息。”“有没有当时认为错了,以后又证明是对的事情呢?”“有,有,有很多。”蘧伯玉屈指说出四五件他印象颇深的往事后说:“这些事当时以为自己对了,其实是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只看现象;有些认为是错了,过一段时间又证明原来是对的。我今年六十岁了,常常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想尽量不犯错误,看来还是办不到。”

老子肃然起敬,他说:“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贤大夫,六十岁了还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真是难能可贵啊!

蘧伯玉的美德就此传为美谈。

在《礼记》中,孔门弟子把蘧伯玉的话奉为圣人之言,直接加以引用。历代的孔庙祭祀中,都把蘧伯玉供奉在先贤首位,位列孔庙陪祀东廊第一位,表达了人们对蘧老夫子的敬重。

《淮南子》云:“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看看,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大他十岁的蘧伯玉所倡导的“弗治治之”思想,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对蘧伯玉的事迹和为人都有详细的描述。他当然也帮助过许多人。《庄子•人间世》里螳臂挡车的故事,也出自蘧伯玉之口。

蘧伯玉名瑗,伯玉是他的字,今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人。吴国著名政治家季札访卫,拜访蘧伯玉、史鱼等后,称赞说“卫地多君子,其国无故”。蘧伯玉的许多话被千古传颂,蘧伯玉被历代尊奉为“君子典范”,其家乡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也自古被称为“君子乡”、“君子里”。

驻世一百岁的遽伯玉,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天下。《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他是靠仁义保卫自己的国家的。

其实,除了有大仁、尚大义之外,遽伯玉对小节,特别是“礼”的遵循,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做到了“不欺暗室”的程度。成语“宫门遽车”、“礼下宫门”,说的就是这个事。

一天晚上,遽伯玉乘马车经过王宫门口。按照当时的礼节,臣子乘车经过王宫门口应该敬礼示意后再离开。但晚上宫门已经关闭,又没有人看见,臣子不行礼也是可以的。可遽伯玉认为既然定了这个礼节,就不管是什么时间,有没有人看见,自己都应该遵守。所以,他到了宫门口以后,就停车下来恭恭敬敬地向王宫行礼,表达敬意,然后再上车继续前行。

这时,正好卫灵公还没有睡,他正在宫里和夫人南子说话。他听见宫外有马车行驶的声音,知道马车是从东往西走的,到了宫门口还停了一会儿。

他就问南子说:“这是谁呀?怎么会在宫门口停下呢?”

南子说:“坐车的人肯定是遽伯玉,他乘车从东边往西边去了。”

卫灵公觉得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那一定是遽伯玉呢?”

南子说:“遽伯玉是有名的忠臣、贤人,他光明正大,表里如一,他不会在公开场合故意表现自己来博取名声,也不会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做不该做的事。他最遵守礼节,就是没人看见,他也决不会忽略自己应尽的礼数。刚才一定是他坐车经过宫门,下车行了礼以后才离开。”

卫灵公听了还是不怎么相信,就派人暗中去调查这件事,结果还真是这样。他心中暗暗佩服南子的判断力,却故意同她开玩笑,骗她说:“我派人查过了,昨晚的确是有人坐车经过王宫,在宫门外停车行了礼,但这人却不是遽伯玉。”

南子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斟酒,向卫灵公表示祝贺。卫灵公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说:“你昨晚说那人是遽伯玉,我告诉你说是另外的人,你猜错了,为什么还要向我祝贺呢?”

南子说:“原先我还以为卫国只有遽伯玉一个贤人,现在才知道我们卫国还有一个和他一样的贤人,这说明您至少有两个贤臣,难道还不值得祝贺吗?”

卫灵公听了,很佩服南子的远见卓识,就接过酒喝了,笑着把真相告诉了南子,并说:“第二个贤臣倒是还没有找到,可你却是我的贤妻啊!”从此,他对南子也更加敬重了。

这个南子,孔子当然是见过的。子见南子,是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很搞笑。说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鲁迅都写过的。

遽伯玉的故事很多,都很有意义。

——2021113

  相关文章
2023-02-18 20:24
2023-04-23 10:23
2024-04-02 21:20
2024-03-04 22:21
2023-08-08 23:25
2023-04-26 11:58
2021-11-02 05:44
2023-02-22 17:57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